俄乌战争
俄烏戰爭[17][18][19](烏克蘭語:,羅馬化:rosiisko-ukrainska viina;俄語:,羅馬化:rossiisko-ukrainskaya voyna)是2014年起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一場持久混合战争[註 1]。
俄烏戰爭 | |||||||||
---|---|---|---|---|---|---|---|---|---|
後蘇聯衝突的一部分 | |||||||||
沙赫塔爾斯克起火的民居;烏軍重奪哈爾科夫地區後進入該地區的坦克;佩雷瓦涅軍事基地外的俄羅斯士兵;佔領斯洛維揚斯克的親俄民兵;馬里烏波爾圍城戰期間起火的建築;頓涅茨克附近的親俄民兵 | |||||||||
| |||||||||
参战方 | |||||||||
支援: ![]() ![]() ![]() ![]() |
支援: ![]() ![]() 以及多方提供援助[lower-alpha 9] ![]() ![]() ![]()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前指挥官:
|
| ||||||||
参战单位 | |||||||||
詳情參見頓巴斯戰爭參戰勢力及俄軍全面入侵期間的作戰序列 |
詳情參見頓巴斯戰爭參戰勢力及俄軍全面入侵期間的作戰序列 | ||||||||
伤亡与损失 | |||||||||
見顿巴斯战争#傷亡與損失及俄乌战争伤亡 |
引發戰爭的背景缘由众多,包括苏联解体后烏克蘭當地實施的乌克兰化、去俄罗斯化政策、境内俄裔俄罗斯民族主义所致国族认同分裂[28]、「北約東擴」引发俄罗斯的不安全感[29]、俄罗斯試圖在前苏联地区重建影响力[30]和俄罗斯的扩张主义传统[31]等。其直接導火索為廣場革命中,親俄的烏克蘭總統维克托·亚努科維奇被罷免下臺,烏克蘭東、南部地區爆發親俄動亂,俄軍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在操縱下舉行公投,俄羅斯聯邦徑自併吞克里米亞;俄軍同時扶植頓巴斯等地的親俄者組織親俄武裝發動叛亂,並建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及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兩個分離主義政權,頓巴斯戰爭爆發。[32][33]
在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俄乌签署旨在化解乌克兰武装部队和乌克兰东部亲俄武装冲突的《明斯克協議》與《新明斯克協議》,此后主要战争行为结束但仍有冲突发生,俄乌双方多次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34]。2019年10月至12月,乌克兰爆发不投降運動抗议政府对顿巴斯地区的妥协。
2021年3月开始,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签署夺回顿巴斯地区的总统令并视察前线,同时乌军加强在前线的兵力部署,开始频繁与頓巴斯武装交火[35]。同年12月,俄羅斯於邊境屯兵超過10萬人[36][37],雙方劍拔弩張。2022年1月,在德法俄乌「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首脑政治顾问会议召开前,乌克兰最高拉达撤回一项《关于过渡期的国家政策》方案,里面将俄罗斯認定为「侵略国」,这被视作为谈判释放缓和信号[38]。
2022年伊始,局势紧张程度进一步上升。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宣布承认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39],并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40],根据协议,俄军「维和部队」进入顿巴斯协助抵御乌军[41],并获得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42]。次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准许总统在境外动武[43]。24日清晨,普丁宣布正式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兵分四路从东、南、北、东北四个方向全面入侵乌克兰。28日,雙方展开首轮谈判。3月2日俄军攻占乌克兰南部重要战略城市赫尔松,该市成为开战以来俄军攻占的首个主要城市[44]。3月起,俄軍的基辅攻势遭遇烏軍強烈抵抗,俄軍被迫在4月全面從烏克蘭北方撤軍,把重心放在烏克蘭東、南部地區。雙方自此陷入拉鋸戰,烏軍2022年成功發動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兩次反攻,並且在2023年夏季進行反攻,此後戰爭陷入僵局。
此戰乃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45],造成數十萬人傷亡之餘更引發難民危機,國際紛紛譴責和制裁俄羅斯。隨著戰爭爆發,進一步打擊全球經濟、農產品和能源價格飆升、全球通貨膨脹率推升至1970年代的最高水平,對民生及經濟構成影響[46]。
背景
民族問題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旧称小罗斯)源自基辅罗斯,同属東斯拉夫民族[28]。俄罗斯帝国治下乌克兰行政归属小罗斯省,1917年十月革命前乌克兰精英认同全羅斯思想。蘇聯成立後,俄羅斯、乌克兰都是蘇聯加盟共和國,雙方边界约1931公里。受列宁的少数民族政策指导,苏联早期在乌克兰推行乌克兰化,推广乌克兰语言,停止俄罗斯帝国的同化政策,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乌克兰民族意识。1954年2月19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乌克兰共产党出身[註 2]的尼基塔·赫鲁晓夫授意下,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庆祝俄乌签订《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再度统一300周年为由将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两次领土划分使乌克兰东部存在大量俄罗斯族。
2000年,泰德·格兰特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稱“虽然乌克兰语与俄语非常接近,两国人民几个世纪以来拥有共同的历史(基辅最初是古代俄罗斯的首都),但乌克兰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国家认同——这一事实并不总是被大俄罗斯人认识到,他们传统上将乌克兰人称为‘小罗斯人’”[47]。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國开始去俄罗斯化。主要在東烏克蘭的俄罗斯族希望确立俄语的官方地位来保持平等的国民政治地位,并希望乌克兰外交政策不疏远俄罗斯,而烏克蘭西部居民、乌克兰亲西方势力将削弱俄罗斯文化和来自莫斯科的政治影响作为国家建设重要方针[48]。2004年“橙色革命”后,尤先科取消俄语广播和电视节目,压缩俄语中小学数量,提高政府人员录用的乌语门槛。2012年,亲俄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颁布语言政策法,在部分地区保证俄语官方地位。2014年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新政府取消原有语言政策,试图彻底抹杀俄语[49]。俄罗斯指控乌克兰对本国的俄罗斯族实行种族灭绝[50]。
2021年5月,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向最高拉达提交《原住民权利法案》,认为俄罗斯族不属于原住民[51]。俄罗斯官方称乌克兰在文化和历史上基本是俄罗斯的一部分[52]。2021年7月12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发表《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53],阐述两国历史渊源,指出乌克兰倒向西方的结果[54],批评泽连斯基提交的法案[51]。
欧盟认为一个不具有政治边界的“泛俄罗斯民族”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构造,其可追溯到俄羅斯帝国时代,并被用作破坏乌克兰主权和民族认同的工具;2014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变本加厉地塑造这一不实之说,试图合理化对乌克兰的军事侵略并进行辩解。[55]
克里米亚問題
俄罗斯帝国吞并克里米亚后长期实施种族清洗和殖民政策,对克里米亚鞑靼人种族屠杀和强制流放,俄族人口大量移居克里米亚,使克里米亚長期成为乌克兰唯一俄罗斯族人口超过乌克兰族的一級行政區。
十月革命后,克里米亚相继被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联军、德国傀儡政权、紅軍控制。苏联成立后,克里米亚被划归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1954年2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苏联解体時,克里米亚地区在乌克兰独立公投中以多数支持脱离苏联而成为独立的乌克兰的一部分。俄国企图夺取该地控制权,1992年俄国议会通过决议试图占领克里米亚,克里米亞一些不满乌克兰独立的俄羅斯族居民亦组织暴动,冲突最终降级。1994年,各方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承诺保障乌克兰领土完整,俄国在1997年的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中重申承认克里米亚半岛归属乌克兰,作为交换俄国黑海舰队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作为基地。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和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下臺后,没有佩戴识别徽章的俄军士兵侵占克里米亚战略要地和基础设施。2014年2月24日,俄罗斯第31独立近卫空降突击旅摘掉所有俄军标识,对外宣称“当地安全力量”,攻占克里米亚,因其绿色迷彩装具和服装被称为“小绿人”[56]。3月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通过关于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请求在乌克兰领土上使用武力的决议,这是一场“先斩后奏”的行动。[57]3月28日,普京向俄军表示祝贺,称克里米亚事件是对俄军的一次严峻考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新能力”和崇高的道德精神。[58]4月,普京公开承认入侵乌克兰的“小绿人”就是俄罗斯军人。[59]
北约「东扩」
苏联解体后诸多东欧国家,尤其是波兰等前华约成员国纷纷申请加入北约,俄罗斯对此有不安全感[60],俄羅斯認為烏克蘭無法受到俄羅斯的控制對莫斯科是極大威脅,強烈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61]。而2014年俄烏戰爭爆發前,乌克兰仍然是永久中立国,其宪法禁止加入包括北约在内的军事组织。
俄罗斯于2022年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之后,芬兰、瑞典申请加入北约,意味着俄罗斯-北约边界增加1300多公里扩大一倍有余,波罗的海舰队总部和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圣彼得堡将完全暴露在北约威胁下[62][63];普京在5月16日稱“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不对俄构成直接威胁”[64]。乌克兰于2022年9月30日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北约[65][66],此前,俄軍佔領下的烏克蘭四州舉行受操縱的不受国际承认的公投,俄羅斯聯邦径自吞并乌克兰的四州。
俄罗斯指控烏克蘭「新纳粹」
2010年1月22日,即将卸任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向二戰期間領導烏克蘭反抗軍與納粹德國合作反蘇,后又因民族解放立场被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逮捕[68]至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關押[69]的爭議歷史人物斯捷潘·班傑拉追授「乌克兰英雄」榮譽[70];該荣誉其後被撤销,而到了泽连斯基总统和其所在的人民公仆党当政时期,乌克兰议会又于2019年8月否决了再向他授予荣誉称号的动议。
2014年战争爆发後,普京多次以2014年5月2日的“敖德萨惨案”为战争借口,當時親俄武装占据敖德萨工会大楼宣布成立“敖得薩人民共和國”并企图将乌克兰敖德萨州并入俄罗斯,遭乌克兰军民围攻,親俄分子和当地合作人士遭受严重伤亡,“敖德萨人民共和国”亦被剿灭。普京借此指责乌克兰当局是“新纳粹”[71]。
2015年,俄罗斯政府将亚速营列入恐怖组织名单。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在2015和2016年报告中指出,“亚速营”和“顿巴斯营”(后遭乌克兰解散)的8-10名成员在东乌武装冲突时涉嫌参与包括抢劫、非法拘禁、强奸以及酷刑在内的罪行[72][73][74]。
2015年4月10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法令推动“去纳粹化和去共产主义化”[75],禁止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宣传,俄羅斯指责乌克兰列入“20世纪乌克兰独立斗士”名单进行纪念的民族主义者包含曾纳粹德国合作的人士[70]。
美国《国家》杂志在2019年指控乌克兰是唯一把新纳粹分子纳入正规军的国家[76]。安德烈亚斯·乌姆兰称亚速营曾有哈尔科夫俄语裔极右派血统,但成为正规作战部队后已经“去意识形态化”,新兵加入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而是因为“它作为一个特别强大的作战单位而享有盛誉”,“纳粹”指责多来自俄国宣传战[77]。
2021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反對美化納粹主義、新納粹主義和其他助長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和不能容忍行為」的決議案中,乌克兰和美国投下反对票[78],美国指责俄国这一提案实际上是“几乎不加掩饰地试图使俄罗斯诋毁邻国的虚假信息运动合法化,并利用停止颂扬纳粹的幌子,促进苏联对当代欧洲历史的大部分内容的歪曲”[79]。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稱“去纳粹化”意味着“解救乌克兰,让它摆脱纳粹分子、亲纳粹人士和亲纳粹思想。”[80]德国之声分析,在乌克兰东部与亲俄武装作战的乌克兰極右翼作战部队在乌克兰只是极少数,没有理由对整个国家进行“去纳粹化”[81]。BBC从烏克蘭總統泽连斯基是犹太人、犹太教在乌克兰的发展的角度否认基辅政权是“新纳粹”,称“种族灭绝”是俄罗斯虚假宣传[82]。毛詠琪在多維新聞称,新纳粹主义并非乌克兰主流民意,不至于构成俄军入侵的合理原因[83]。袁莉在《纽约时报》称有新纳粹同情者的“亚速营”在乌克兰及其军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不能代表全乌克兰[84]。
2022年3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代表谢尔盖·萨沃斯蒂亚诺夫表示:“俄罗斯可能会对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全面攻势,作为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全球军事特别行动的一部分。”[85][86][87]
俄罗斯擴張主義,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
外部 | |
---|---|
參與顿巴斯战争俄軍士兵阿列克謝·米爾恰科夫称“我就是纳粹” | |
![]() |
2022年2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丁戲謔稱烏克蘭是「我的美女」,「不管你喜不喜歡,我的美人,就接受(新明斯克協議)吧」,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回應「烏克蘭是美女沒錯,但將烏克蘭稱是我(普丁)的,就太過分了」。[88]
俄國佔領克里米亞及頓巴斯以外之地區時,試圖利用扶植傀儡政權、推舉傀儡市長等行動取代烏克蘭澤倫斯基政權[89]。
2022年6月9日,BBC報導稱普京在与年轻企业家会晤中盛赞彼得大帝在同瑞典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大幅扩张俄罗斯领土,称其为“收回和加强(俄罗斯领土)”,自比為彼得大帝,将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彼得一世三个世纪前的扩张主义战争相提并论,并且作出迄今为止最确切的肯定,认为目前的这场战争就是土地掠夺[90],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韋杰夫在社交頻道上稱:“我有个问题,谁说两年以后乌克兰仍然将在世界版图上存在?不过美国人已经无所谓了,他们已经陷入‘反俄’计划如此之深,以至于其余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已经微不足道了。”[91]。
美國歷史學家提摩希·D·史奈德批評俄羅斯是在進行「毀滅性戰爭的法西斯國家」,說「法西斯主義者(指俄羅斯)稱其他人為法西斯主義者」行為可以稱之為「精神分裂法西斯主義」[92]。
2017年5月30日,乌克兰国家政府高层机构首次将“俄乌武装冲突”改称“俄乌混合战争”。2018年1月18日,乌克兰最高拉达投票通过《顿巴斯重现一体化法案》,认定顿巴斯为“被占领”地区,从法理上将俄罗斯称为“侵略国”(乌克兰语:)。[93]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认为,这一法案葬送了《明斯克協議》。[94]
時間線
2013—2014年:廣場革命
2013年11月,時任烏克蘭親俄派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盟簽署聯合協議和《自由貿易協議》,導致烏克蘭發生親歐盟示威,和平示威很快演變成血腥衝突。阿努科維奇逃亡至俄罗斯,2014年2月22日被最高拉達彈劾,阿努科維奇稱該決定為政變[95]。烏克蘭代理總統亞歷山大·圖奇諾夫在國會演講時表示,烏克蘭部分地區已出現危險的分離主義跡象。[96]
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
2014年2月20日,俄罗斯聯邦决定兼併克里米亚。[97][98][99][100]22日和23日,俄罗斯军队和特种部队开始由新罗西斯克进入克里米亚。[99]2月27日,没有佩戴徽章的俄罗斯军队开始控制克里米亚半岛[101],掌握战略要地,占领克里米亚议会,升俄罗斯国旗,并设立安全检查站以切断克里米亚半岛与乌克兰其他地区的联系,限制该地区内的行动。[102][103][104][105]
3月1日,俄羅斯聯邦會議批准動用武装力量[106]。接下來的幾天裡,所有剩餘的烏克蘭軍事基地和設施都被俄軍圍困,大部分軍事基地的通訊被干擾或者切斷[107]。3月18日俄羅斯正式併吞克里米亞半島[108]。3月24日,烏克蘭臨時政府宣布根據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決定,下令撤軍。[109]
2014—2022年:顿巴斯战争
背景
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俄语母语人口较多。18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占领这一区域以來,该地俄羅斯化較深,居民多以俄语为母语,形成乡村多为乌克兰族,城市多為俄羅斯族的情况。
克里米亚危机時,親俄分子在哈尔科夫、敖德萨、顿内次克、卢汉斯克暴动宣布“独立建国”,在哈尔科夫和敖德萨侵占政府建筑的武装分子很快被消灭。
2014—2015年:戰爭階段

2014年4月,親俄武装占领顿巴斯部分地区,舉行所謂獨立公投建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110]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巴斯战争爆发,曾合并组建“新俄罗斯联邦”并寻求俄国承认,但俄国起初没有正式承认[111],2022年俄国全面入侵乌克兰前夕才承认并正式派兵进入顿巴斯地区。
親俄武装起初失败,乌克兰一度控制乌俄边境大部分地区。俄国正规军随即秘密越境参战击败乌军,維持傀儡政权。战斗过程中曾有属于俄国正规军的T-72B3主战坦克遭乌克兰击毁和缴获[112],更造成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空难。
2021年—2022年:全面戰爭前奏、俄羅斯集結兵力
2021年
2021年4月,俄罗斯向俄乌边境增兵的消息不断传出。俄罗斯总统府发言人佩斯科夫称如果北约向俄乌边境派兵,俄方“将不得不采取额外措施来确保安全”[115]。早在3月,乌克兰共和國最高拉达通过兵役法修正案,允许乌克兰武装部队在特殊情况下无须总统颁布军事动员令直接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参与军事行动;4月21日,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签署该修正案[116]。
2021年11月30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拉脫維亞里加召开外长会议,主要讨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可能,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应邀参会[117]。
巴黎谈判
2022年1月26日,俄乌双方代表以及德国、法国官员在巴黎举行“诺曼底模式”会谈,“诺曼底模式”由俄乌德法四方组成,旨在对乌局势进行磋商。经过8小时谈判后,双方同意维持停火,下个月在柏林举行新一轮会谈[34]。
意外发布事件
2022年2月4日下午,彭博新聞社网站首页出现一则标题为《直播:俄罗斯入侵乌克兰》(Live: Russia Invades Ukraine)的新闻,至少在网站上挂了30分钟后才被删除[118]。彭博社不久后发布道歉声明,称是“意外发布”[119]。
入侵传言
美国政治新闻媒体Politico 2月11日报道“Putin could attack Ukraine on Feb. 16, Biden told allies”(中譯:拜登告知盟友,普京可能会在2月16日入侵乌克兰),稱俄罗斯可能最快将在2月16日入侵乌克兰,在入侵前可能进行网络攻击以及导弹攻击[121],克里姆林宫声明,美国忽视俄罗斯的主要关切,“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论调是一种炒作[122]。
乌东居民撤离
2022年2月18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总统杰尼斯·弗拉基米罗维奇·普希林表示将计划安排多达70万平民撤到俄罗斯境内。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称,按计划乌东平民将被送往罗斯托夫州8个地区以及1个市区的临时安置点,上述设施可容纳超70万人。俄紧急情况部、卫生部、公民平安保护监督局等机构代表正前往罗斯托夫州为接收乌东平民提供保障[123]。
俄罗斯核演习
2022年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作战室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一起观看核战略威慑力量演习[124]。俄罗斯空天军、南部军区、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北方舰队和黑海艦隊參與此次演习[125]。乌克兰总统澤倫斯基同日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見面,強調「我只在乎和平」,也表明烏克蘭不能永遠做西方和俄羅斯中間的「擋箭牌」,應該得到更多的國際支持,希望國際能召開一場大國會議,為烏克蘭爭取新的安全保障[126]。
俄外交承认乌东地區的頓涅茨克與卢甘斯克共和国
2022年2月21日夜,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讨论顿巴斯问题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全程通过电视进行直播。绝大部分参会人员表示支持立即承认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随后普京发表电视讲话正式承认[127];普京稱是苏联的民族政策导致俄罗斯领土被切割,是列宁缔造了现代乌克兰,批评當年蘇共直接将顿巴斯「塞给」乌克兰的舉動[128]。
美国[129]、欧盟[130]、英国[131]宣布制裁承认乌东两政治实体的人员。德国宣布中断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认证审核[132]。
2022年2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该决定侵犯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符合《联合国宪章》原则[133]。
2月22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普京稱俄罗斯承认两个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边界(部分领土处于乌军控制下),并将向其提供军事援助[134]。
2022年—現在:全面侵略战争爆发
入侵前的活动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政府称乌克兰展开的炮击摧毁俄罗斯乌克兰边境的联邦安全局边境设施,打死五名“越过边界进入俄罗斯的乌克兰士兵”。乌克兰否认此事,称是俄罗斯的“假旗行动”[135][136]。
同日,俄罗斯正式承认东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分离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普京说承认的范围不仅局限在叛军控制区,而是两个州的整个地区[137],并命令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军队进入两地区展开“维和行动”[138][139][140]。
全面战争开始
2022年2月24日,普京授权俄军在乌克兰进行“特别行动”[141],“旨在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142],兵分三路进攻乌克兰[143]。拂晓前,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攻击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防空系统以及空军[144],登陆乌克兰南部海岸[145]。
在很短时间内,乌克兰海军退出战斗序列、乌空军的基础设施瘫痪、防空力量被完全压制[146][147]、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被摧毁[148]。基辅州的防守正在被俄军突破[149]。与网络上流传的“钢铁洪流”[150]、“俄军闪电平推基辅”不同,俄陆军没有快速推进,而是通过空军和导弹部队确保制空权并消磨乌军的反抗力量[151]。
聯合國秘書長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籲俄羅斯總統普京不要派軍入侵烏克蘭,給予和平一個機會。[152]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科纳申科夫称“俄军未对乌克兰城市发起攻击,军事行动也不针对平民”,指责乌克兰方面伪造“大量平民死亡”的影片和照片以恐吓民众和向西方国家转播[151]。
俄乌断交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总统澤連斯基宣佈與俄罗斯断交[153]。
2月25日,普京在讲话中呼吁乌克兰军队撤换基辅领导层,称泽连斯基政权是“恐怖分子”、“一群瘾君子和新纳粹份子”[154]。
反應
瑞士放棄中立
2022年2月28日,瑞士聯邦總統伊尼亚齐奥·卡西斯前所未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包括凍結俄羅斯在瑞士資產、凍結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367人在瑞士銀行的帳戶、禁止俄羅斯飛機進入瑞士領空、取消瑞士航空飛往俄羅斯的航班等[156]。此舉被认为是打破瑞士自1815年至今的中立承諾[157]。
聯合國大會
2022年3月2日,聯合國針對俄烏情勢召開緊急特別會議,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聯合國大會第ES-11/1號決議,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要求俄國無條件撤軍。該決議沒有法律約束力。[158]
先前,美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起草決議案要求對俄羅斯發出譴責,但被俄羅斯一票否決。[159]
国际法院
2022年3月16日,国际法院以13票赞成、2票反对的结果发布临时措施,命令俄罗斯“应立即停止自2月24日开始的军事行动”。[160]
梵蒂冈
方济各致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在梵蒂冈努力寻找“谈判空间”的同时,他“很难过”[161]。“圣座愿意竭尽全力为和平服务,”教宗在2022年3月初宣布他将派遣两名枢机主教带着援助去乌克兰时说[162]。这些特派使者分别为教宗赈济所所长康拉特·克拉耶夫斯基枢机主教,以及圣座负责处理移民、慈善、正义与和平事务办公室主任迈克尔·切尔尼枢机主教。这一使命涉及数趟行程[163][164],被认为是梵蒂冈一个极不寻常的外交举动[165]。方济各于2022年3月25日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雙方举行奉献礼。[166]
舉辦公投
俄羅斯在4個佔領區舉辦公投,列入俄羅斯領土,西方譴責公投作假。
2022年起始的主要战役
俄乌战争期间各方控制城市和城镇的详细地图 |
---|
直辖市、州、自治共和国 |
![]() ![]() ![]() 切爾卡瑟國際機場 ![]() 博爾兹纳 ![]() 切爾尼戈夫空军基地 ![]() 霍羅德尼亞空军基地 ![]() 梅纳 ![]() 涅任空军基地 ![]() 普里卢基空军基地 ![]() 克里維里赫国际机场 ![]() 皮德霍羅德內 ![]() 上第聂伯羅夫斯克 ![]() 贝雷斯托韦 ![]() 贝尔希夫卡 ![]() 格奥尔基伊夫卡 ![]() 赫罗莫韦 ![]() ![]() 克拉馬托爾斯克机场 ![]() ![]() 克拉斯诺霍里夫卡 ![]() 库尔久米夫卡 ![]() 马里乌波尔港 ![]() 尼古拉耶夫卡 ![]() ![]() 新赫罗迪夫卡 ![]() 涅斯库奇涅 ![]() ![]() 奧里霍沃-瓦西里夫卡 ![]() 罗兹多利夫卡 ![]() 索洛德克 ![]() 斯捷波韦 ![]() ![]() 瓦休基夫卡 ![]() ![]() 科洛梅亚空军基地 ![]() 博赫达尼夫斯凯 ![]() 丘古耶夫空军基地 ![]() 卡姆扬卡 ![]() 哈爾科夫北机场 ![]() 彼得里夫卡 ![]() 彼得罗巴甫利夫卡 ![]() 维利沙纳 ![]() 比洛泽爾卡 ![]() 斯卡多夫斯克港 ![]() 舊康斯坦丁尼夫空軍基地 ![]() 烏津空軍基地 ![]() 瓦西里基夫空军基地 ![]() 斯维特洛沃茨克 ![]() ![]() 新塞利夫斯凯 ![]() 北頓涅茨克机场 ![]() 布罗德空军基地 ![]() 霍罗多克空军基地 ![]() 卡利尼夫空军基地 ![]() Liubsha Air Base ![]() 斯特雷空军基地 ![]() Kulbakino Air Base ![]() 尼古拉耶夫港 ![]() 別爾哥羅德-德涅斯特羅夫斯基港 ![]() 喬爾諾莫爾斯克港 ![]() 伊茲梅爾国际机场 ![]() 利曼斯凯机场 ![]() 赫雷賓卡 ![]() 克列缅丘格机场 ![]() 米爾霍羅德空军基地 ![]() 波爾塔瓦空军基地 ![]() 波爾塔瓦国际机场 ![]() 杜布诺空军基地 ![]() 罗夫诺国际机场 ![]() Chervone-Pustohorod ![]() 捷爾諾波爾国际机场 ![]() 卢茨克空军基地 ![]() 卢茨克机场 ![]() Zhovtneve Air Base ![]() 穆卡切沃空军基地 ![]() Shipka (military base) ![]() 別爾江斯克港 ![]() 小谢尔巴基 ![]() 小托克马奇卡 ![]() 马利尼夫卡 ![]() 米尔内 ![]() 新达里夫卡 ![]() 新尼古拉耶夫卡 ![]() 新波克罗夫卡 ![]() 新兹拉托皮利 ![]() 斯泰波韦 ![]() 热雷布扬基 ![]() 第聂伯河水電站 ![]() 奥泽爾涅空军基地 ![]() 日托米爾國際機場 ![]() 比洛希爾斯克 ![]() Drofino ![]() 占科伊(空軍基地) ![]() 刻赤港 ![]() 苏達克 |
谈判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稱,如果乌克兰做好就“中立地位”和不在其境内部署武器等“红线问题”进行谈判的准备,俄罗斯将愿意同乌方谈判[167]。
2月2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影片讲话中稱,乌全境已经陷入战火,希望与普京谈判,讨论“乌克兰的中立地位”,避免民众伤亡[168]。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稱如果乌军投降,莫斯科将与基辅谈判[169]。俄罗斯驻欧盟大使奇佐夫接受采访时稱俄军不会长期驻留乌克兰[170]。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稱俄罗斯代表团将前往明斯克与乌克兰代表团进行谈判[171]。
2月26日,佩斯科夫稱乌方已拒绝和谈,因此俄方的军事行动将继续[172]。
乌克兰同意谈判
2月27日,泽连斯基在Telegram上称已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话。乌克兰同意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普里皮亚季河区域同俄罗斯进行谈判[174]。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表示,不排除与俄罗斯谈判的结果是和平,但谈判中不会谈及有关基辅“投降”[175]。
正式谈判
2月28日, 乌克兰代表团抵达白俄罗斯[176]。乌方在会谈中要求俄军从包括从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撤出[177]。当晚首轮谈判结束,泽连斯基在視訊會議中表示暂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178]。
3月3日,第二轮谈判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别洛韦日森林进行[179]。此前乌克兰一度因为“担心这地方的象征意义”[註 3]而坚决拒绝在此会谈[181]。双方就临时停火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一致。乌方表示“没有获得期待的谈判结果”。双方一致同意尽快召开第三轮谈判[182]。
3月6日,乌方谈判代表团成员、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稱,北约5到10年内不准备讨论乌克兰加入该组织的问题,乌方愿意讨论“非北约”安全模式[183]。
3月7日,俄羅斯國防部稱10时起對基輔等城市停火,應法國總統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请求開放「人道走廊」[183]。克林姆林宮稱已為烏克蘭難民開啟人道走廊,卻只能往白俄羅斯與俄國,包含基輔可通往白俄羅斯,哈爾科夫、馬立波、蘇梅等城市則通往俄羅斯。烏克蘭痛批「完全不道德」,宣稱俄軍砲火絲毫未減,甚至故意瞄準人道走廊,造成無辜平民身亡。3月5日傍晚,俄国防部称由于乌方无意对民族主义分子施加影响以及延长“静默状态”,俄军从基辅时间18时起恢复进攻[184]。
3月7日下午,第三轮俄乌谈判在别洛韦日森林召开[185]。3月7日,土耳其外交部长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稱俄乌两国外长将于3月10日在土耳其会面,共同参加安塔利亚外交论坛会议[186]。3月10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乌外长库列巴和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在土耳其开始举行会谈[187]。拉夫罗夫称普京“不拒绝”见泽连斯基,会晤有朝一日可能举行。3月14日,俄乌双方以视频通话方式开启第四轮谈判[188]。3月29日,俄乌双方在土耳其举行第五轮谈判。[189]
枪杀谈判代表事件
《乌克兰真理报》稱,曾参加2月28日和谈的一名乌方人员、乌克兰银行家杰尼斯·基列耶夫與另兩名男子3月5日被发现死在基辅街头,又稱枪杀他的是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因後者掌握其勾結俄羅斯的證據。烏克蘭最高議會議員、前人民公僕黨成員亞歷山大·杜賓斯基亦在其個人帳號發布推文稱基里耶夫因涉嫌叛國而被烏克蘭國家安全局逮捕,過程中遭擊斃,又稱基里耶夫主要從事銀行和金融業務,「他是如何成為與俄羅斯談判的烏克蘭代表團成員的?我真的很想從總統辦公室得到答案」。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其後在社交網站稱基里耶夫是烏克蘭情報局僱員,他與另兩名偵查人員在執行「特殊任務」時被殺,並公開三人照片,強調「他們是在捍衛烏克蘭時喪命,他們的行動讓我們更靠近勝利」「英雄不死」「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中」,同時向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哀悼[190]。
战争影响
能源危機
因為歐美制裁俄羅斯,俄國不能以美元/歐元結算,油價及天然氣價格大漲,油價由2021年12月70美元升到2022年3月中124美元,造成全球通膨危機。
戰爭罪行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俄羅斯軍隊涉嫌在烏克蘭基輔州布查等地多次實施大屠殺、反人類罪,死者均爲烏克蘭平民,幾乎都是先遭凌虐再被行刑式槍殺(手遭環綁並被從後腦勺開槍),此後亂葬崗草率埋葬,有的遺體更直接被丟棄,被認為可能是有組織謀殺。各國對俄羅斯進行抵制和制裁,將犯行證據送往海牙國際法庭進行調查。
在基輔西面50公里處的莫季任鎮(Motyzhyn),女鎮長奧爾加·蘇肯科(Olga Sukhenko)及其丈夫兒子三人遭行刑式槍決,被棄屍森林土坑裡,並發現第四具不明身份屍體。[198]
BBC報導,至2022年4月7日,基輔以西50公里的馬卡里夫(Makariv)發現132位平民遭俄軍殺害,陳屍大街和埋在亂葬坑。[199]
反应
對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的反應

乌克兰代理总统亞歷山大·圖奇諾夫指责俄罗斯支持武装分子夺取克里米亚议会大厦和其他政府办公室挑起冲突,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比作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当时俄罗斯军队占领格鲁吉亚共和国部分地区,导致阿布哈茲和南奥塞梯两个地区脱离格鲁吉亚宣布独立。他呼吁普京将俄罗斯军队撤出克里米亚,表示乌克兰将“维护其领土”和“捍卫其独立”。[203]2014年3月1日,他警告说:“军事干预将是战争的开始,也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结束。”[204]3月1日,他让乌克兰武装部队进入全面戒备和战备状态。[205]
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反應
美國
- 將占俄國金融總量80%的銀行排除在國際支付系統SWIFT外
- 禁止美國公民與俄羅斯中央銀行進行任何交易
- MasterCard及Visa停止俄羅斯銀行發起的交易
- YouTube關閉部分俄羅斯帳號,避免散播偽造之假訊息;關閉部分俄羅斯YouTube帳號的營收功能,禁止其利用YouTube營利
- Facebook宣布加強對於俄羅斯帳號及粉絲專頁的審核,避免散播虛假訊息
航空制裁
2022年2月25日,英国发布一系列制裁措施,禁止俄罗斯航空飞机进入英国领空。 2月27日,加拿大关闭领空,禁止俄罗斯飞机飛越境內。 2月28日,欧盟的一些国家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禁止俄罗斯飞机在成员領空内。 3月2日,拜登宣布美国将跟进这一措施,与盟国合作伙伴协调行动禁止俄罗斯飞机进入美国领空。
體育制裁
2022年3月1日,国际足联(FIFA)在官网发布声明禁止俄罗斯参赛,对俄罗斯足协全面禁赛,导致俄罗斯无缘2022年國際足協世界盃[209]
3月3日,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宣布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參加2022年冬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210]。
4月20日,网坛四大满贯之一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官网发布公告称,拒绝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球员参加2022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211],随后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和女子网球协会(WTA)决定将取消温网的世界排名积分。
俄羅斯反制國際制裁
俄羅斯政府公布不友善國家和地區名單,「不友善國家和地區」及其个人或企业都需要使用盧布進行交易,所有與「不友善國家和地區」企業及個人的商業協議,都需要經過政府委員會同意。
注释
- 在2014年至2022年間,戰爭以低強度[20]、代理人方式[21](與俄羅斯支持下建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兩個親俄分離主義政權)衝突進行,而入侵克里米亞則是由未知的武裝人員(普遍認為是俄羅斯派遣,而且小绿人也有參與頓巴斯戰爭[22])執行。儘管俄羅斯方面否認曾經對烏克蘭進行軍事干預[23],但是烏克蘭分別在2015年[24]及2017年[25]認定俄羅斯為侵略國,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以及頓巴斯戰爭也被視為俄羅斯對烏克蘭(事實上)的混合戰侵略。[26]2022年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戰爭演變成全面戰爭,另外也有觀點認為戰爭已經進入消耗戰階段[27]。
- 乌克兰是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发迹地,他于1938年1月28日-1947年3月3日、1947年12月26日-1949年12月18日两度担任乌克兰共产党总书记。其亲信多为乌克兰背景的人。
- 1991年12月8日,俄乌白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此地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宣布苏联终止存在[180]。
-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俄軍侵佔克里木半島,在操縱下舉行公投後宣布脫離烏克蘭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其下共和國,完成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該公投及主權變動不受烏克蘭、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承認。
-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當地遭俄軍侵占,在操縱下舉行公投後宣布脫離烏克蘭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其下直辖市,完成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該公投及主權變動不受烏克蘭、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承認。
- 2014年頓巴斯地區爆發親俄動亂後,俄軍扶植親俄武裝在當地自行宣布獨立的有限承認國家。2022年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當地在操縱下舉行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其下共和國。該公投及主權變動不受烏克蘭、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承認。
- 2022年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當地在操縱下舉行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其下州。該公投及主權變動不受烏克蘭、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承認。
- 2022年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當地在操縱下舉行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其下州。該公投及主權變動不受烏克蘭、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承認。
- 基於俄白聯盟,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允許俄軍駐紮其領土對烏克蘭發射導彈及發動攻勢[7][8][9],並向俄羅斯提供裝甲車及彈藥[10][11];其總統盧卡申科更曾聲言有需要可與俄國聯手入侵[12];詳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的白俄罗斯。
- 并非所有北约成员均参与致命性武器集体军事援助,亦可能以主权国家的形式单独与乌克兰对接援助事宜,如匈牙利等。
- 并非所有欧盟成员均参与致命性武器集体军事援助,亦可能以主权国家的形式单独与乌克兰对接援助事宜,如匈牙利等。
- 包括一些已证实的或以委托第三方进行转运的形式援助。
参考文献
- . CBS. 2014-07-28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 . defence-ua.com.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乌克兰语).
- . 美国之音. 2022-07-03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 松仁. . 美国之音. 2022-12-06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 杨眉.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3-05-03 [202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 . now.com. 2022-11-16 (中文).
- . BBC News. 2022-02-27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 Vasilyeva, Nataliya; Oliphant, Roland. . The Telegraph. 2021-11-29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 Lister, Tim; Kesa, Julia. . CNN.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美杜莎報. 3 November 2022 [14 November 2022] (英语).
- Parfonov, Hlib. . Eurasia Daily Monitor. 9 November 2022, 19 (167).
- Rodionov, Maxim; Balmforth, Tom. . Reuters. 2022-02-25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 . The Guardian. 18 October 2022 [14 November 2022] (英语).
- Nissenbaum, Dion; Faucon, Benoit.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04-24 [2023-07-13]. ISSN 0099-9660 (美国英语).
- . 皇聯所. 26-10-2023 [26-10-2023] (英语).
- . 自由歐洲電台. 2022-06-30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英语).
- Snyder, Timothy. . New York: Tim Duggan Books. 2018: 197 [2022-02-25]. ISBN 97805255744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Almost everyone lost the Russo-Ukrainian war: Russia, Ukraine, the EU, the United States. The only winner was China.
- Mulford, Joshua P. . Connections. 2016, 15 (2): 89–107. ISSN 1812-1098. JSTOR 26326442. doi:10.11610/Connections.15.2.07
.
- Shevko, Demian; Khrul, Kristina. . Gutsul, Nazarii; Khrul, Kristina (编). . Zürich: LIT Verlag Münster. 2017: 100 [2022-02-25]. ISBN 97836439082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Vladimir Rozanskij. . Asia News. [2022-02-27] (中文).
- . 早报. 香港《明报》社评.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简体)).
乌克兰成为美俄角力场,基辅与乌东所打的不过是代理人战争。
- . 英国广播公司.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中文).
- . 人民網. 2014-09-02 [2024-02-01] (中文).
- . Now TV. 2015-01-28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中文).
- . 換日線 Crossing. 2018-02-07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中文).
- 弗拉基米爾·瓦西連科. (PDF). 2014-11-29 [2024-02-01] (乌克兰语).
- 湯名暉. . 上報. 2022-09-05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 沈莉华. (PDF).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3, (1): 62-69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2).
- . BBC News 中文. 2022-01-27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中文(繁體)).
- . 法廣. 2022-02-26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中文(繁體)).
- 方格子. . 風傳媒. 2022-04-09 [202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 Joshua P. Mulford. . Connections: The Quarterly Journal. 2016, 2 (15): 89–107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 Timothy Snyder. . New York: Tim Duggan Books. 2018: 197. ISBN 9780525574477.
- . 德国之声. 2022-01-27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中文(中国大陆)).
- 施洋. . 搜狐. 观察者网.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 . 凤凰网. 2021-11-18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 . 搜狐. 界面新闻. 2022-02-19 [2022-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 万青松. (网易). 观察者网. 2022-01-28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 . 半岛电视台. 2022-02-22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中文(简体)).
- . 环球网. 2022-02-22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RT International.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英语).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has ordered the Russian military to “secure the peace” in the newly recognized Donetsk and Lugansk republics, which were formerly considered to be part of Ukraine.
- 杭子牙. . 多维新闻. 2022-02-23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中文(简体)).
- 谢瑞强. . 澎湃新闻. 2022-02-23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王雨晴. . 参考消息. 2022-03-03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2-03-09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中文(繁體)).
- . Fortune Insight. 2022-08-24 [2024-01-28] (中文(香港)).
- .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 杭子牙. . 多维新闻. 2022-03-04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中文(简体)).
- 杨育才. . 人民网. 2014-05-12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 Fisher, Max.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02-16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简体)).
- 刘畅. . 东方新闻. 文汇报. 2021-07-14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Bilefsky, Dan.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01-11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中文(简体)).
-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01-26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中文).
- 李天毅. . 大众日报. 新华国际头条. 2021-08-03 [2022-01-28].
- .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 张翚; 詹静. . 中国国防报. 2020-04-09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 .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 . 新华网. 2014-03-28 [201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2) (中文(简体)).
- . Риа новости.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8).
- . 央广网.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 .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 . [202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 .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 .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 . 30 September 2022 [30 Sept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6 October 2022).
- Balmforth, Tom. . Reuters. 30 September 2022 [30 Sept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September 2022).
- . [202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 Rossoliński-Liebe, Grzegorz. . Stuttgart: 248. 2014. ISBN 9783838206042.
- Berkhoff, K.C. and M. Carynnyk 'The Organization of Ukrainian Nationalists and Its Attitude toward Germans and Jews: Iaroslav Stets'ko's 1941 Zhyttiepys' in: Harvard Ukrainian Studies, vol. 23 (1999), nr. 3/4, pp. 149—184 .
- . 新华网. 中国新闻周刊.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 Cohen, Roger.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02-25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中文(简体)).
- (PDF).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22-03-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15).
-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PDF). [2022-03-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14).
- .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 德國之聲.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中文(中国大陆)).
- Golinkin, Lev. . 2019-02-22 [2022-08-14]. ISSN 0027-83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美国英语).
- . France 24. 2022-03-25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5) (英语).
- 許懿安. . 香港01. 2021-12-18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中文(香港)).
- Nicholas Hill. . usun.usmission.gov. 2021-11-12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
- . 參考消息. 2022-02-24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DW. 2022-02-26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中国大陆)).
- . BBC News 中文. 2022-03-05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中文(简体)).
- 毛詠琪. . 多维新闻. 2022-03-20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中文(简体)).
- 袁莉.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03-07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9) (中文(简体)).
- .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5).
- .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 .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 張佑生. . 聯合報. 2022-02-09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 陳冠宇. . 中國時報. 2022-03-14 [2022-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 . [202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 提摩希·大衛·史奈德. . 紐約時報. 2022-05-19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3) (英语).
- Zeleniuk Oleksandr. . 中国知网.
- 张弘. . 世界知识. 2018, (4).
- 許銘洲. . 民報. 2014-02-23 [2023-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7) (中文).
- . 關鍵評論網. 2014-02-26 [2023-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7) (中文).
- Cathcart, Will. . The Daily Beast. 2014-04-25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英语).
- . korrespondent.net.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俄语).
- (PD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21-09-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2-06).
- . Ukraine government.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news.yahoo.com. [2014-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9).
- Birnbaum, Michael. . The Washington Post. 2015-03-15 [2015-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 Mackinnon, Mark. . Toronto: The Globe & Mail. 2014-02-26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 . CNN. 2014-02-26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A CNN team in the area encountered more than one pro-Russian militia checkpoint on the road from Sevastopol to Simferopol.
- . Kyiv Post. 2014-02-26 [2014-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6).
Checkpoints were put up at all entrances to Sevastopol last night and the borders to the city are guard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lice units, and traffic police.
- . 德国之声. 2014-03-01 [202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30) (英语).
- Polityuk, Pavel; Zverev, Anton. . 路透社. 2017-07-24 [202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簡恒宇. . 風傳媒. 2019-03-18 [202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1) (中文).
- 張子清. . 中央廣播電臺. 2014-03-24 [202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中文).
- . BBC News. 2014-04-06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英国英语).
- 南博一. . 澎湃新闻.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Destroyed armour]. Lost Armour. [2015-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俄语).
- 魏雪巍. . 海外网. 2018-11-26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 刘惠. . 澎湃新闻. 2022-02-22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德国之声. 2021-04-06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 . 光明日报. 2021-04-23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 . 解放日报. 2021-12-01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 齐倩. . 观察者网. 2022-02-05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Bloomberg News. . Bloomberg. 2022-02-04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9) (英语).
- . 新华网. 2022-02-15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 .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封面新闻. 2022-02-13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张琪. . 海外网. 2022-02-19 [2022-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9).
- . 参考消息.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参考消息.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陳冠宇; 崔慈悌. . 中時新聞網. 2022-02-21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新华日报.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美国之音.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中文).
- . 环球网.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新浪财经.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联合早报.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中文(简体)).
- . 联合国新闻. 2022-02-21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中文(简体)).
- 南博一. . 澎湃新闻.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The Moscow Times. 2022-02-21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英语).
- Reuters. . Reuters. 2022-02-21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英语).
- . Новая газета. 2022-02-22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俄语).
- Osborn, Andrew; Antonov, Dmitry. . Reuters. 2022-02-22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英语).
- Brown, Oliver Moody, Berlin | Catherine Philp, Kyiv | Oliver Wright | Larisa. . [2022-02-24]. ISSN 0140-0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英语).
- . the Guardian. 2022-02-23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英语).
- . 新浪新闻.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中文(简体)).
- . 早报.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中文(简体)).
- . BBC News 中文.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简体)).
- . 美国之音.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中文).
- 钱景童. . 央视网.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中文(简体)).
- . 环球网.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澎湃新闻. 央视新闻. [2022-02-24].
- 张子宇. . 三联生活周刊. 2020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 新浪新闻. 财联社. 2022-02-25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 . 即時新聞.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赵建东. . 环球网.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 .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 . 聯合新聞網. 2022-03-01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中文(臺灣)).
- 君子雜誌, EsquireTW. . www.esquire.tw.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 . 聯合新聞網. 2022-03-04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中文(臺灣)).
- . tw.news.yahoo.com.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中文(臺灣)).
- .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 .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2022-02-26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英语).
- Pullella, Philip; Balmer, Crispian. . Reuters. 2022-03-06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英语).
- . CNN. 2022-03-14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英语).
- . infobae. 2022-03-26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英语).
- Associated Press. . POLITICO.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英语).
- . www.vaticannews.va. 2022-03-25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6) (英语).
- . 早报.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中文(简体)).
- 钱景童. . 央视网. [2022-02-25].
- . 中华网. [2022-02-25].
- . 新浪财经. 新华日报.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 . 新浪. 2022-02-25 [2022-02-25].
- 南博一. . 澎湃新闻. 2022-02-26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 . 新华网.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 . 新华网.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2-27].
-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02-28 [2022-02-28] (中文(简体)).
- 夏雨辰、高智谋. . 华尔街见闻. 2022-02-28 [2022-02-28].
- 多维新闻. . 多维新闻. 2022-03-01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中文(简体)).
- . 新浪. 中国新闻社. 2022-03-03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 . 环球网. 2022-03-03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 . 经济观察网.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 . 凤凰网.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新华网.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 . 大公网.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 王枫. . 多维新闻. 2022-03-08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中文(简体)).
- . 观察者网.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03-10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中文(简体)).
- .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 吳迪. . 香港01.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 chinese.aljazeera.net. [2022-01-30] (中文(简体)).
- 南博一. . 澎湃新闻. 2022-02-13 [202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 羅玲. . BBC中文. 2014-07-20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繁體)).
- 天下編輯部. .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22-04-08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 . [202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9).
- . 新华日报.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 . 观察者网.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綜合報導. . 自由時報. 2022-04-04 [2022-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 . 自由時報. 2022-04-09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 . BBC News 中文. 2023-03-18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中文(简体)).
- . www.hkcna.hk.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 Al-Jazeera. 2017-01-04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 Kyiv Post. 2014-02-28 [201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4).
- Henderson, Barney.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4-03-01 [201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 Coker, Margaret; Kolyandr, Alexander.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03-01 [2015-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 . 2022-08-18 [2022-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 . 香港電台. 2022-09-20 [2022-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 . 經濟日報. 2022-09-29 [2022-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 . FIFA.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 .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 {{Cite web|title=《温网:禁止俄罗斯球员参加比赛》|url=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22/04/21/11144092.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Eurovision.tv. EBU. 2022-02-25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英国英语).
- Granger, Anthony. . Eurovoix. 2022-05-29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