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義謬誤
歧義謬誤是由於語言歧義導致無效推理的現象,是一種言詞謬誤。
歧義容易造成誤解與誤會,比如某甲用某語句想表達 A 意思,某乙卻理解為 B 意思。
如果特定語境下某甲的說法可明確解讀為特定意思,某乙卻理解成另一個意思並據此做論證,則某乙犯了歧義謬誤;若某甲的說法無法明確解讀、多種解讀都合理,則某乙並無犯歧義謬誤。
此外,如果某人自己的推理過程中,某詞或某句在某處是 A 意思,另一處卻是 B 意思,且一旦將某詞或某句統一採用固定意義便無法邏輯連貫,則某人犯了歧義謬誤。
常見的歧義現象
一詞多義
有時一個詞可理解為多種意思。例如「關門」可理解為「打烊」或「停業」;「是」可理解為「等於」或「屬於」;「還」可理解為「依舊」或「償還」。(參見:一詞多義、四詞謬誤、修改定義、挪動門柱、定義家謬誤、自然主義謬誤、道德主義謬誤)
歧義句構
有時一個句子可用不同的文法、斷句理解成不同意義。例如「英國和美國的某些地方」可理解為「英國所有地方及美國部分地方」或「英國部分地方及美國部分地方」;「他是我剛認識的小明的哥哥」可理解為「我剛認識小明,他是小明的哥哥」或「我剛認識他,他是小明的哥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理解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或「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理解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幾個村落的青年」可理解為「幾個『村落的青年』」或「『幾個村落』的青年」。甚至最近有一則粵語新聞標題「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可理解為「兒子生性(生性,粵語,懂事),病母倍感安慰」或「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參見:歧義句構、轄域)
加重語氣
有時同一個句子可因抑揚頓挫的不同而造成不同解讀,往往也和同音異字與斷句有關。例如「你要飯嗎?」與「你要飯嗎?」、「酒點了沒?」與「九點了沒?」、「小姐,你相機!」與「小姐,你像雞!」。(參見:加重語氣)
語境去除
有時一個句子通常是某個意思,但在特定語境中可理解為不同意義。(參見:語境去除)
歧義謬誤示例
店家關門了
店家關門了(一詞多義)
- 小明:「我要買一打雞蛋。」
- 店家:「現在晚了,我們關門了。」
- 小明:「真可惜,以後雞蛋要到幾條街以外的的超市才能買到了。」
店家說「關門」是指「打烊」,小明則理解成了「停業」,導致不恰當的推理。
媽媽急瘋了
媽媽急瘋了(一詞多義)
- 甲:「小明玩到很晚才回家,把媽媽急瘋了。」
- 乙:「瘋子應該送去精神病院,以免傷害他人。所以我們應該把小明的媽媽送去精神病院。」
甲說的「瘋」是指情緒激動,乙則理解成「精神失常」。
搬家
搬家(一詞多義)有個富翁,左鄰是銅匠,右鄰是鐵匠,成天叮叮咚咚吵得厲害。富翁特備一桌酒席請他們搬家,左右鄰舍都答應了。然而,銅匠鐵匠搬了家以後,叮叮咚咚照舊。原來是左邊的銅匠搬到了右邊,右邊的鐵匠搬到了左邊。
富翁所說的「搬家」是指「搬到一定距離之外」,但銅匠、鐵匠理解成另一種意思「改變住處就是搬家」。
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一詞多義)黃馬與黑馬是馬,黃馬與黑馬不是白馬,因此白馬不是馬。[1]
白馬非馬論者試圖暗示的意思中,「黃馬與黑馬是馬」的「是」意為「屬於」,「黃馬與黑馬不是白馬」的「是」意為「等於」,「白馬不是馬」的「是」意為「屬於」。
熱心的班級代表
熱心的班級代表(一詞多義)
- 甲:我們應該推舉小明當班級代表,他很熱心。
- 乙:他哪有熱心啊?班上的事他從來都不管。
- 甲:他每天都幫媽媽做家事,超熱心的。
甲以「熱心」為由主張推舉小明為班級代表,這裡的「熱心」應指「對班上的事熱心」,乙也如此理解,而否定其真確性。甲後來把「熱心」的意義竄改為「常做家事」,從而主張「小明很熱心」;然而「常做家事」跟班上無關,顯然並非支持「應該推舉小明當班級代表」的恰當理由。
人都是善良的
人都是善良的(一詞多義)
- 甲:每個人都是善良的。
- 乙:世界上有那麼多為非作歹的人,你要怎麼解釋?
- 甲:他們不是人,因為他們不善良。
甲實際上是在談甲自己定義的「人」(把善良定義為人的本質之一),因此甲說「每個人都是善良的。」是一句廢話,但甲的說法會讓人誤以為是在談關於一般概念的「人」的經驗事實。(參見:廢話謬誤/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
我不在這裡
我不在這裡(一詞多義)我現在不在英國,也不在美國,因此我在其他地方。因為我在其他地方,所以我不在這裡。
前面的「其他地方」是指「英國和美國以外的地方」;後面的「其他地方」則指「這裡以外的地方」(參見:不在場悖論)
沒有東西
沒有東西(一詞多義)草莓蛋糕勝過沒有東西,沒有東西勝過永恆的快樂。因此,草莓蛋糕勝過永恆的快樂。[3]
第一句的「沒有東西」是「一無所有」,第二句的「沒有東西」則是指「不存在任何物件」(參見:中詞歧義)
不要欺騙別人
不要欺騙別人(一詞多義)不要欺騙別人,因為被你欺騙的,都是相信你的人。
此推論可分析為以下論證:
- 1. 不應該欺騙相信你的人。(隱藏前提)
- 2. 被你欺騙的,都是相信你的人。(前提)
- 3. 你不應該欺騙人。(結論)
1.的「相信你的人」是指「平時信任你的人」,2.的「相信你的人」則是指「相信你的某串欺騙語句的人」(這種解讀下的2.是廢話),因而推論無效。
高深的哲學都很難懂
高深的哲學都很難懂(一詞多義)因為高深的哲學都很難懂,所以好懂的哲學都不高深。
前句的「難懂」指「學過很多東西才能理解」,後句的「好懂」則指「聽到就能迅速理解」,並非前句「難懂」的否定。
宰相肚裡能撐船
宰相肚裡能撐船(語境去除)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見宰相肚子都很大。
「宰相肚裡能撐船」是比喻人寬宏大量,而不是字面意思(宰相肚子裡空間很大,可以在裡面撐船)。
今年最好的電影
今年最好的電影(語境去除)小華問小明某部電影的評價,小明說:「這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電影!因為我今年只看了這部。」後來小華向小美說:「小明說這是他今年看過最好的電影,妳一定要看!」
小明原話只是幽默的表達,並沒真的表達對某部電影的正面評價,小華將那段話曲解成對某部電影的正面評價。(參見:語境去除)
哈佛學生與大學生
哈佛學生與大學生(歧義句構)哈佛學生是大學生,因此,哈佛學生的代表是大學生的代表。
此推論可分析為以下論證:
- 1. 若 A 是 B,則 A 的 S 是 B 的 S(隱藏前提)
- 2. 哈佛學生是大學生(前提)
- 3. 哈佛學生的代表是大學生的代表(結論)
「A 是 B」是指:
- a: (若 x 是 A 的成員,則 x 是 B 的成員)
「A 的 S 是 B 的 S」則有兩種解讀方式:
- b1: (若 x 是 A 的成員且 y 是 x 的 S,則 x 是 B 的成員且 y 是 x 的 S)哈佛學生的代表是(哈佛的)大學生的代表
- b2: (若 x 是 A 的 S,則 x 是 B 的 S)哈佛學生的代表是(全世界的)大學生的代表
其中 a→b1 是有效推論, a→b2 是無效推論。
一般語言習慣會把 1. 的後半句解讀為 b1,3. 解讀為 b2,導致無效的推理。
小明喜歡有錢人
小明喜歡有錢人小明喜歡有錢人,大嬸婆是有錢人,所以小明喜歡大嬸婆。
依字面意思,理論上,可理解為以下的有效三段論:
- 所有有錢人都是小明喜歡的
- 大嬸婆是有錢人
- 大嬸婆是小明喜歡的
然而就自然語言的一般習慣來看,以上理解方式未必妥當,例如:
- 「小明喜歡有錢人」未必是指小明喜歡所有有錢人,也可能是指小明喜歡某些(或大多數)有錢人。
- 即使小明喜歡所有有錢人,通常這說法不是指「只要某人事實上是有錢人,小明就喜歡他」,而是指「只要小明相信某人是有錢人,小明就喜歡他」。在後一種理解下,如果小明喜歡所有有錢人,大嬸婆是有錢人,但小明不知道大嬸婆是有錢人,小明就未必喜歡大嬸婆。
- 「小明喜歡有錢人」的「喜歡」一般是指「有好印象、想親近」,但「小明喜歡大嬸婆」的「喜歡」往往是指「有愛情」。
車手小橘子
車手小橘子
- 甲:小橘子真不愧是名天才美少女,她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厲害的車手之一。
- 乙:看來警方應該好好注意這個名叫小橘子的車手,以免給詐騙集團可乘之機。
- 甲:小橘子是個開賽車的女孩子,不是甚麼詐騙集團的人物!
「車手」一詞可以指「駕駛賽車的司機」,也可以指「詐騙集團、洗錢集團等犯罪集團當中,專門領取贓款,避免主謀顯露者。」此例中甲的意思是前者,但乙卻將「車手」一詞的意思解成後者。
一滴水的誤會
一滴水的誤會
- 甲:我絕對不會讓這屋頂再次滴出一滴水!
(過了二分鐘)
- 乙:你不是說屋頂不會再次滴出一滴水嗎?這裡可是流了一灘水出來呢!
- 甲:我說的是「一滴水」,而你說的是「一灘水」。
文中甲所說的「一滴水」指的是屋頂不會漏出「只有一滴」水,而乙的理解為,屋頂不會漏出「由無數個一滴所組成的一灘」水。
歧義謬誤的其他稱呼
歧義謬誤,依不同的具體方式,有以下稱呼。
概念滑轉
李天命將歧義造成的不當推理稱作概念滑轉。其中若詞語本來便可理解為多種意思,稱作概念混淆;若將詞語以違反一般用法或正確用法的方式使用,則是概念扭曲。[4]
配種有個小學生遲到,他向老師解釋是為了送一頭公豬去配種。老師問:「這種事你爸爸不能做嗎?」,學生答:「不能,一定要公豬才行」[5]
老師說的「這種事」是指「把公猪送去配種」,學生卻誤以為是指「爸爸去配種」。
偷換概念
偷換概念是蓄意改變談話中「關鍵詞的概念」,也就是語詞的涵義。偷換概念有時是為了在爭論中求勝或佔他人便宜,有時則是用於修辭,或製造雙關、幽默的效果。[6][7][8]
人在地球幾萬年了
- 老師:「人在地球幾萬年了。」
- 志明:「怎麼可能,世界上最老的人瑞也不過一百多歲。」
老師說的「人」是指整個「人類」概念,志明卻曲解為「個人」概念,即為偷換概念。
挪動門柱
挪動門柱(moving the goalposts[9]),粵語又叫作「搬龍門」,比喻改變達成目標的準則,藉以達成不當目的。
考贏春嬌
- 老師:「志明,你只要考贏春嬌,我就請你喫巧克力。」志明心想,同一張考卷,春嬌考九十分,所以奮發努力,考了九十五分,正要去領賞的時候,老師卻說:「志明,你比春嬌聰明那麼多,你怎麼沒考一百分呢?」因此老師沒有給他巧克力。
一開始,老師同意如果志明得分高於春嬌,就給志明巧克力。然而,當他得到95分,超過了她的90分時,老師挪動門柱,問他為什麼比她聰明得多的情況下為什麼沒有得到100分。
篡改定義
篡改定義是賦予關鍵詞語非一般的定義,得出某些結論,以誤導他人認為已證成了與該詞語一般意義相關的主張。
例如:「建立在信念上的活動就是宗教。科學研究總是建立於某些信念,例如物理學家相信自己的測量和計算是準確的,因此科學是宗教。」論者似乎想藉由把「宗教」定義為「建立在信念上的活動」偷渡「宗教是不嚴謹而不值採信的,因此,科學也是不嚴謹而不值採信的」之類基於一般意義下的「宗教」的想法。
打壓對立
打壓對立(suppressed correlative),是藉由修改對立概念的定義,使對立概念難以發生,藉以宣稱某概念的普遍性。[10]
戰爭就是和平歐威爾說:「戰爭就是和平。」因此即使我們處於戰爭狀態,也不必期待和平。
此例將「和平」的外延擴大至包括了戰爭狀態,使「不和平」難以發生。
跑很快的車
- 甲:我的車可以跑很快。
- 乙:它能比戰鬥噴射機快嗎?我想不行,所以它並不快。
此例將「快」的外延縮小,使「快」難以發生,而且「快」是一個相對概念,車子沒有比戰鬥噴射機快,不等沒有比其他多數車輛快。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No true Scotsman)或訴諸純潔(appeal to purity)是在普遍宣稱遇到反例時,提出理想的標準為其辯護。
- 甲:沒有蘇格蘭人會在粥裡加糖。
- 乙:我是蘇格蘭人,我會在粥裡加糖啊。
- 甲:好吧,「真正的」蘇格蘭人不會在粥裡加糖。
此例「真正的蘇格蘭人」有歧義,一為甲自行的定義,二為通俗的理解。
- 甲:我國公民都不會在公共場所抽菸。
- 乙:老王常在公共場所抽菸,他不是你們國家的嗎?
- 甲:嗯,我的意思是,「合格的」我國公民都不會在公共場所抽菸。
此例「合格的我國公民」有歧義,一為甲自行的定義,二為通俗的理解。
斷章取義
斷章取義,是去除原論述的上下文,只截取某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話,扭曲原論述的意義,而建立不當的推論。例如「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做為論述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去求知的理由,但原文實際的意思是知識太多,而生命有限,故不應執著求知,意思截然相反。
參考
注釋
- 詳見白馬非馬
- 出自李天命,《哲道行者(最終定本)》,2009,p.114。
- 改編自 Joel Rudinow, Vincent E. Barry, Invita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2007, pp.308-309.
-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最終定本),pp.108-110。
-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最終定本)》,p.108。
- 孫雍長,《修辭中的“概念偷換”手法》,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3期,頁80-84。
- (中文)“偷换概念”在归纳推理题目中的应用
- [[【辯論宗師】何謂「偷換論題」? 2013-03-13|https://app3.rthk.hk/special/pau/article.php?aid=15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英語中的goalpost是指足球等運動的球門柱
- Bo Bennett, Logically Fallacious: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of Over 300 Logical Fallacies (Academic Edition), 2013.
參考資料
- 马永侠、武宏志,《论“歧义谬误”———兼评黄展骥教授的“歧义谬误”的观点》,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年第 6 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张觉,《歧义结构的类型及其消除方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冀劍制,《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 ISBN 9789866272370
- 李天命,《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最終定本)》,2009。 ISBN 9888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