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榜王朝
贡榜王朝(緬甸語:, 发音:[kóʊɰ̃bàʊɰ̃ kʰɪʔ])為緬甸最後的王朝,為雍笈牙創立,因此也稱為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存在於1752年到1885年,期間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对外四处用兵擴張疆土,於1767年消滅暹羅阿瑜陀耶王国,並多次和中国清朝发生战争。19世紀中期,南緬甸受到大英帝国入侵,該王朝前後與英爆發三次英緬戰爭,終於在1885年遭受英國全面佔領,貢榜王朝亦覆滅。其領土則被併入英屬印度。
贡榜王朝 | |||||||||
---|---|---|---|---|---|---|---|---|---|
1752年—1885年 | |||||||||
国旗
国徽
| |||||||||
国歌:စံရာတောင်ကျွန်းလုံးသူ့ | |||||||||
地位 | 大清帝國藩屬[1] | ||||||||
首都 | 瑞波(1752-1760) 实皆(1760-1765) 阿瓦 (1765-1783,1821-1842) 曼德勒 (1783-1821,1842-1885) | ||||||||
常用语言 | 缅甸语 | ||||||||
宗教 | 上座部佛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 1752-1760 | 雍笈牙(首) | ||||||||
• 1878-1885 | 锡袍(末) | ||||||||
历史时期 | 新帝国主义 | ||||||||
• 建立 | 1752年2月29日 | ||||||||
• 统一缅甸 | 1757年 | ||||||||
• 终结 | 1885年11月29日 | ||||||||
面积 | |||||||||
1824年[2] | 794,000平方公里 | ||||||||
1826年 | 584,000平方公里 | ||||||||
1852年 | 470,000平方公里 | ||||||||
1875年 | 460,00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824年[2] | 3000000 | ||||||||
|
缅甸历史 |
---|
|
君主列表
中文譯名 | 緬甸語名字 | 關係 | 在位期間 (公元) |
附註 |
---|---|---|---|---|
雍笈牙 | 1752-1760 | 用七年時間統一緬甸。 | ||
囊陀基 | 雍笈牙長子 | 1760-1763 | ||
辛標信 又譯猛白、孟駁 |
雍笈牙次子 | 1763-1776 | 多次侵犯雲南邊境,引發清緬戰爭。 1767年滅阿瑜陀耶王國(泰國大城王朝) | |
新古王 | 辛標信長子 | 1776-1781 | ||
莽莽 | 囊陀基長子 | 1781 | ||
波道帕耶 又譯孟雲 |
雍笈牙四子 | 1782-1819 | 較注意發展國內經濟。 | |
巴基道 又譯孟既 |
波道帕耶次子扎多敏梭第四子 | 1819-1837 | 第一次英緬戰爭(1823-1826)。 被迫與英國簽訂《杨达坡條約》。 | |
沙耶瓦底王 又譯孟坑 |
波道帕耶次子扎多敏梭第七子 | 1837-1846 | ||
蒲甘王 | 沙耶瓦底王第三子 | 1846-1853 | 第二次英緬戰爭(1852) | |
敏東 | 蒲甘王之弟 | 1853-1879 | 推行改革。 | |
錫袍 | 敏東之子 | 1878-1885 | 第三次英緬戰爭(1885)。王被英軍俘虜,貢榜王朝滅亡。 |
王室儀式
有14种王室灌頂仪式(abhiseka):
- 即位灌頂(ရာဇဘိသိက်) - 国王即位
- 佛誓灌頂(မုဒ္ဓဘိသိက်) - 国王为弘扬佛法的正式誓词,即位后5年举行
- 立儲灌頂(ဥပရာဇဘိသေက) - 册立王储
- 立灌頂(မဟေသီဘိသေက) - 冊立王后
- 白象灌頂(မင်္ဂလာဘိသေက) - 庆祝获得白象的所有权
- 君威灌頂(သီရိယဘိသေက) - 恢复国王的荣耀,不定期举行
- 長壽灌頂(အာယုဒီဃဘိသေက) - 获得长寿,不定期举行
- 勝利灌頂(ဇေယျာဘိသေက) - 确保战争的胜利和成功
- 繁榮灌頂(မဟာဘိသေက) - 增加经济繁荣,即位后7年举行
- 和平灌頂(သကလာဘိသေက) - 确保王国的和平
- 克敵灌頂(ဝိဇယဘိသေက) - 征服敌人
- 大婚灌頂(Manda beittheit) - 迎娶有王室血統的王后候选人
- 守法灌頂(Thenga beittheit) - 再次对国王作出遵守法律的承诺,随之授予国家政府及行政部门完全的权力。
参考书目
- 《緬甸-佛光普照的稻米之國》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ISBN 962-937-101-4
注释
- 韩朴存、王树枬,《清史稿-列传三百十五:属国三》,清史館
- Harvey 1925: 33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