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中國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

明初,废元朝枢密(樞密院)、平章(同平章事)、元帅总管万户诸武官号。都指挥使司下设卫指挥使司、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不等。度山川形势,分设卫所(衛所制)。大致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人为千户所、百人为百户所。

分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千户所又分为10个百户所,每百户所112人。各卫所平时屯守,战时奉命攻守。每逢战时,朝廷临时命将,并非都司指挥作战。

沿革

明太祖洪武三年,升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卫,复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卫。

五年,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统诸親王府护卫。

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诸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燕山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西安都卫为陕西都指挥使司,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太原都卫为山西都指挥使司,大同都卫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杭州都卫为浙江都指挥使司,江西都卫为江西都指挥使司,青州都卫为山东都指挥使司,成都都卫为四川都指挥使司,福州都卫为福建都指挥使司,建宁都卫为福建行都指挥使司,武昌都卫为湖广都指挥使司,广东都卫为广东都指挥使司,广西都卫为广西都指挥使司,定辽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河南都卫为河南都指挥使司。每司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

十四年,置中都留守司贵州都指挥使司云南都指挥使司

二十年,置大宁都指挥使司。第二年,改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1403年),复称大宁都司。

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其后沿革,设废不一。

都指挥使司初隶属于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 丞相胡惟庸谋反,废中书省,因析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

皇陵所在各置卫,不隶于都指挥使司。

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称亲军指挥使司(锦衣卫即其中之一),不隶五都督府。

明初,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并称都布按三司,同为封疆大吏,明朝共置有21个都指挥使司。[1]明武宗正德年间,皇帝好大喜功,多聚宵小之徒,俱充以军职,遂为世所轻。

清代保留了三司當中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與衛所一同廢除。

《明史》評称“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领敕令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至于末季,卫所军士,虽一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

列表

明朝都指挥使司列表
序号名称前身设立时间洪武十三年后所隶都督府驻地备注
1山西都司太原都卫洪武八年后军都督府太原府
2山西行都司大同都卫洪武八年后军都督府白羊城大同府[註 1]
3北平都司燕山都卫洪武八年后军都督府北平府北京市[註 2]
4大宁都司→北平行都司新设洪武二十年后军都督府大宁卫赤峰市宁城县西保定府[註 3]
5万全都司新设宣德五年后军都督府宣府三卫张家口市宣化区
6山东都司青州都卫洪武八年左军都督府青州府济南府[註 4]
7辽东都司定辽都卫洪武八年左军都督府定辽诸卫/辽阳府辽阳市
8浙江都司杭州都卫洪武八年左军都督府杭州府
9陕西都司西安都卫洪武八年右军都督府西安府
10陕西行都司西安行都卫洪武八年右军都督府河州卫临夏市庄浪卫永登县甘州五卫张掖市[註 5]
11四川都司成都都卫洪武八年右军都督府成都府
12四川行都司新设洪武二十七年右军都督府建昌卫西昌市
13贵州都司新设洪武十五年右军都督府贵州卫/贵阳府贵阳市
14云南都司新设洪武十五年右军都督府云南府昆明市
15江西都司江西都卫洪武八年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南昌府
16河南都司河南都卫洪武八年中军都督府开封府
17湖广都司武昌都卫洪武八年前军都督府武昌府
18湖广行都司新设成化十二年前军都督府郧阳府十堰市郧阳区
19福建都司福州都卫洪武八年前军都督府福州府
20福建行都司建宁都卫洪武八年前军都督府建宁府建瓯市
21广东都司广东都卫洪武八年左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广州府
22广西都司广西都卫洪武八年前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桂林府
23交趾都司新设永乐五年右军都督府交州府越南河内市[註 6]
24奴儿干都司新设永乐七年--奴儿干城俄罗斯特林
25乌斯藏行都司→乌斯藏都司乌斯藏行都卫洪武八年----[註 7]
26朵甘行都司朵甘行都卫洪武八年----[註 8]
  1. 山西行都司初治白羊城,洪武二十五年徙治大同府城。
  2. 永乐元年二月,罢北平都指挥使司,改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
  3. 洪武二十年,置大宁都指挥使司于元大宁路治。二十一年,改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内迁至保定,并改为大宁都指挥使司。
  4. 洪武八年,改青州都卫指挥使司为山东都指挥使司,治青州。九年,改山东等处行中书省为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都司同徙治济南。
  5. 洪武七年七月,设西安行都卫于河州卫,总辖河州、朵甘、乌斯藏三卫。八年,改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九年十一月,罢陕西行都司。十二年,复设行都司于庄浪。二十六年,自庄浪徙于甘州。
  6. 宣德二年底,明朝势力退出交趾。
  7. 洪武六年,置乌斯藏卫指挥使司,隶西安行都卫。七年,升乌斯藏卫为乌思藏行都卫。八年,称行都司。宣德元年,为明确与乌思藏行都司与俺不罗、牛儿宗寨、领司奔三行都司的隶属关系,明在官方文献中改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为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8. 洪武六年,置朵甘卫指挥使司,隶西安行都卫。七年,升朵甘卫为朵甘行都卫。八年,称行都司。

註腳

  1. 《明史·职官志一》载:“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參考文獻

  • 孫文良,中國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 周振鹤(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万斯同,明史·志第六十六·兵二。
  •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