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全名台灣高速鐵路,通稱高鐵[lower-alpha 3],是臺灣高速鐵路系統,北起臺北南港、南迄高雄左營,全線縱貫臺灣人口密集的西部走廊,路線全長350公里,最高營運時速300公里,南港到高雄直達車約105分鐘,連結臺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2]

台灣高鐵
概要
所有者台灣高鐵公司[lower-alpha 1]
地区 臺灣西部
類型高速鐵路
1
起点南港
终点左營
車站12
73,086,668(2023年) 34.94%
總部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66號13樓
網站www.thsrc.com.tw
開始2007年1月5日2007-01-05
單位台灣高鐵公司
类型高架、地下、平面
技术
系統長度350 km(220 mi)
总数2
轨距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高架電車線(25千伏特交流電)
最高速度300 km/h(190 mph)[lower-alpha 2]
路線圖

簡介

台灣高鐵是台灣第一個採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模式)的公共工程,系統技術主要基於日本新幹線,建設成本約新台幣5,133億元[3]。興建與營運的工作由台灣高鐵公司負責,特許期限自1998年至2067年,為期70年[4],期限過後無償交還中華民國政府經營,中華民國交通部則需於2065年,將接續營運的機構通知台灣高鐵公司。管理高鐵事務的政府機關為交通部鐵道局,也是早期進行初步規劃的機構,目前則負責高鐵的興建、營運監督及高鐵站區聯外捷運的興建計畫工作。

臺灣興建高速鐵路的構想始於1974年之「發展建築超級鐵路專題研究」,但因當時中山高速公路甫竣工通車,因此政府方面未積極續予推動。之後有鑑於台灣西部日益增加的城際運輸需求,中華民國交通部於1987年辦理「台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1990年奉行政院核定「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台灣高速鐵路的籌建進入執行階段。當時規劃於6年內完成,但是由於經費來源及採用的系統規格等前置作業的時間過長,使得興建工程遲至1999年才正式啟動,而辦理方式也由原本的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改為民間投資參與。[1]

1999年動工後原本預定於2005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但由於機電、號誌工程與試車進度大幅落後,通車時程因此延後一年。2006年10月時又因獨立驗證報告未能及時完成而再次延後,直到交通部於12月24日核准其通車。2007年1月5日通車並進行試營運,2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營運區間為板橋站-左營站;台北站-板橋站路段因工程延誤,於2007年3月2日才正式納入營運區間。2016年7月1日南港站-台北站路段正式納入營運區間,象徵高鐵全線開業。

高鐵營運之初的客運量低於預期,但從運營初期幾個月的每天不到4萬名乘客增加到2013年6月的每天超過12.9萬名乘客[5],2014年每日客運量雖達到13萬人次,但遠低於2008年每日24萬人次的預測[6];2010年8月,台灣高鐵搭乘人數突破1億,到2012年12月,已有超過2億乘客使用該系統[7],到2016年12月,其載客量達到4億次。[8]

截至2010年8月,高鐵累積載客量突破1億人次。2012年12月17日載客量正式突破2億人次[9]。2015年1月載客量正式突破3億人次[10]。2015年2月22日旅運239,000餘人次,亦創高鐵營運以來單日新高。至2015年止載客量約為3億4,766萬人次[11]

高鐵的投入營運及競爭,造成台灣西部其他運具的班次減少,其中以航空受影響最大,台北至高雄間曾有一定規模的北高航線定期航班,2013年後台灣本島西部的民航線全數停飛[12]。而在高鐵新增雲林站後,2018年亦傳出專營雲林縣往來其他縣市的日統客運有意歇業[13],並於2023年1月停開國道旅運。

在開業的最初幾年,台灣高鐵公司由於高額折舊費用和利息而積累了債務,因此在2009年,台灣高鐵公司與政府協商,將折舊方法改為運量百分比法[14],與此同時,政府也開始幫助台灣高鐵公司的貸款再融資,以幫助該公司保持運營和盈利[15],政府注資新台幣300億元作為財政救助,將政府掌控的股份從約37%提高至約64%[6],並將特許經營權從35年延長至70年。這些措施實務上提前結束高鐵原本全民營的BOT模式。[16]

歷史

台灣在20世紀後期的經濟快速增長導致西部交通走廊的高速公路、常規鐵路(台鐵)和空中交通系統擁堵,這有可能阻礙該地區的發展[17][18]:125,新高鐵的想法在1970年代興起[17],而非正式規劃始於1980年[19]。1987年,行政院指示交通部開展台灣西部走廊高鐵可行性研究[17],並於1990年完成[20]。研究發現,在比較走廊交通問題的潛在解決方案時,高鐵線路將提供最高的運輸量、最低的土地使用、最高的節約能源、以及最少的污染[17]。1990年7月,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POHSR)成立[17],並於1991年選定路線[19]。高鐵計劃隨後於1992年6月獲得行政院核定[17],並於1993年獲得立法院核定。[20]

BOT模式

1994年11月,台灣通過了一項關於在基礎設施項目中使用民間融資的法律,這也適用於當時的國營高鐵項目。[17] 因此,在1995年,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轉變為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並於1996年10月開始將台灣高鐵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進行招標。[17][20]

在招標過程中,台灣高鐵聯盟(THSRC)與中華高鐵聯盟(CHSRC)展開了競爭,台灣高鐵聯盟的投標基於歐鐵列車——法國TGV的主要製造商亞斯通和德國ICE的主要製造商西門子的合資企業——的高速技術平台,而中華高鐵聯盟的投標基於由日本公司的合資企業台灣新幹線財團(TSC)提供日本新幹線技術[21]。1997年9月,提交較低投標並承諾以零淨成本建設該線路的台灣高鐵財團被選為優先投標人[21],並於1998年5月更名為「台灣高鐵公司」後正式成立[22][23][24],台灣高鐵公司和政府於1998年7月23日簽署了BOT協議。[25]

然而,在車輛選擇過程中出現了爭議,1999年5月,由於台灣高鐵公司籌資困難,日本政府承諾如果台灣高鐵公司轉向台灣新幹線財團,將提供優惠貸款[26],儘管歐鐵列車承諾與台灣新幹線財團的財務提議相匹配,但艾雪德列車出軌事故加上台灣新幹線財團提供較新的新幹線700系,而說服台灣高鐵公司重新開始其核心系統投標,最終導致台灣新幹線財團在1999年12月被選為首選鐵路車輛供應商。雖然歐鐵列車最終在競標中讓步,但在2001年2月,於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向台灣高鐵公司提出8億美元的損失索賠,經過漫長的仲裁程序,法院於2004年3月裁定,台灣高鐵公司應賠償3240萬美元的歐鐵列車開發費用和3570萬美元的不當得利費用[27],而台灣高鐵公司在2004年11月允諾支付給歐鐵列車6500萬美元(連利息總計8900萬美元)。[28]

建設

1999年3月,台灣高鐵正式開工建設[29],並在2004年完成隧道與其他主要土木建設[30],以及首列700T列車的交付[31]。線路的測試和調試隨後於2005年和2006年進行[32],最高測試速度在2005年10月達到了315每小時(196英里每小時)[33]

通車

台灣高鐵於2007年1月5日通車[34],提供來往板橋站和左營站的有限度服務[35][36],並從2007年5月開始提供來往台北站和左營站的全面服務。[37]

在興建台灣高鐵時預留的苗栗、彰化、雲林三站,於2015年12月1日啟用。[38]

系統

台灣高鐵採用日本新幹線系統做為總體基礎。此為新幹線系統首次向海外輸出[39],也因此其工程事業體註冊為「台灣新幹線」,並成為部分民眾對該鐵路的暱稱[40]。不過在部份細部設計以及號誌、機電系統方面酌採歐洲規格。軌道方面比照一般高速鐵路新線標準,全線皆以1,435毫米標準軌佈設,與原有縱貫台灣南北的台鐵的1,067毫米軌距不同;全線皆為交流25KV電氣化路線,路線的最小曲線半徑為6,250公尺,最大坡度除一處高達35‰外,其餘以25‰為基準建設[1],隧道斷面面積為90平方公尺。其中彰化八卦山隧道至左營路段採用連續高架橋設計,總長157公里,2004年完工時曾是世界最長的高架橋,直到2010年被超過[41]

號誌(信號)系統方面,採用相容於單線雙向運行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行車管理中心則設置於桃園站旁運務管理中心地上建築內。使用的列車是由川崎重工、日本車輛、日立製作所生產的台灣高速鐵路700T型,其為JR東海JR西日本共同開發的新幹線700系電聯車改良而成;列車的最高營運速度設定為每小時300公里,台北至高雄南北交通的行車時間,由高鐵通車前的臺鐵自強號列車(台鐵EMU300型電聯車)最快班次的3小時47分[lower-alpha 4],大幅縮短為1小時34分。

路線資料

  • 經營者: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 路線長度:349公里
  • 軌距:1,435 毫米
  • 車站數:12(含起訖車站)
  • 雙線區間:全線
  • 電化區間:全線(交流25KV 60Hz)
  • 最高營運速度:
    • 南港 - 板橋:130 km/h[42]
    • 板橋 - 左營:300 km/h(土建設計速度:350 km/h[1]
  • 構造類型(南港至左營):路堤/路塹(地上段)30km(9%)、高架橋/橋樑 252km(73%)、隧道 63km(18%)

使用車輛

廣播系統

配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43],列車及車站、手扶梯的廣播採用自動廣播系統,以語音播放國語英語台語客語

車站

台灣高速鐵路全線共設置12個車站,共有5種類型的車站:

  • 與台鐵、捷運共構或共站的車站:南港站、台北站、板橋站、台中站、左營站
  • 與台鐵共站的車站:新竹站、苗栗站、台南站
  • 與捷運共站的車站:桃園站
  • 獨立車站:彰化站、雲林站
  • 與糖鐵共站的車站:嘉義站(蔗埕線)[44]

高鐵12個車站中,共有7個高架車站、4個地下車站、1個平面車站:

  • 高架車站:新竹站、苗栗站、台中站、彰化站、雲林站、嘉義站、台南站
  • 地下車站:南港站、台北站、板橋站、桃園站
  • 平面車站:左營站

在識別色上,南下代表色為綠色,北上則為藍色;目前識別色作為車站月台及乘客資訊顯示系統(PIDS)南下/北上辨識使用[lower-alpha 5]

台灣高速鐵路
站名英文名稱里程(km)轉乘路線及備註所在地
南港NangangN3.298[lower-alpha 6] 臺鐵縱貫線:南港
臺北捷運 板南線南港
臺北市南港區
台北Taipei5.904 臺鐵縱貫線:臺北
臺北捷運 淡水信義線台北車站
臺北捷運 板南線台北車站
臺北捷運 松山新店線:北門
桃園捷運 機場線:台北車站
中正區
板橋Banqiao13.120 臺鐵縱貫線:板橋
臺北捷運 板南線板橋
臺北捷運 環狀線板橋
新北市板橋區
桃園Taoyuan42.285 桃園捷運 機場線:高鐵桃園
高鐵快捷公車
桃園市中壢區
新竹Hsinchu72.179 臺鐵六家線:六家
高鐵快捷公車
新竹縣竹北市
苗栗Miaoli104.865 臺鐵臺中線:豐富
高鐵快捷公車
苗栗縣後龍鎮
台中Taichung165.733 臺鐵臺中線:新烏日
臺中捷運 綠線:高鐵台中
臺中市烏日區
彰化Changhua193.886 高鐵快捷公車 彰化縣田中鎮
雲林Yunlin218.480 高鐵快捷公車 雲林縣虎尾鎮
嘉義Chiayi251.585 糖鐵蔗埕線
嘉義公車捷運 嘉義公車捷運
高鐵快捷公車
嘉義縣太保市
台南Tainan313.860 臺鐵沙崙線:沙崙
高鐵快捷公車
臺南市歸仁區
左營Zuoying345.188 臺鐵縱貫線:新左營
高雄捷運 紅線:左營/高鐵
高雄市左營區

備註:
①:配合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南港專案」,工程一併施作高鐵隧道與站體,軌道與車站裝修工程由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負責。

台灣高速鐵路全線軌道配置圖
台灣高速鐵路全線軌道配置圖

靠站模式

關聯服務

票務系統

高鐵票價由交通部核定基本費率標準,並按合約規定達調整,2009年由3.655元/人公里調整為3.875元/人公里,2013年調整為4.009元/人公里(依此票價曾於2013年10月8日調整)。但作為高鐵財務改善計畫的協議之一,自2015年12月1日,票價調回2012年價格。

旅客除了於車站人工窗購票外,車站設有自動售票機,或可使用便利商店購票服務,或是T Express手機購票。亦可事先於網路購票、電話自動語音訂位系統訂票,再利用前述4種方式之一取票。

自動驗票閘門能接受3種方式讀取車票資訊,分別為紙質磁條車票、RFID卡片感應、或是QR Code二維條碼票證。一般旅客於高鐵車站或旅行社通路購買到的車票採用紙質磁票,四大超商取票則直接於超商內列印二維條碼票證,使用智慧型手機專用應用程式訂票者,亦可直接取得二維條碼,免去實體車票取票之不便。內部員工可使用非接觸式智慧卡感應進出。高鐵也曾發行RFID感應的紀念票卡,供旅客於台北-台中或台中-左營區間內搭乘兩次自由座,或於三日內無限里程與次數搭乘自由座。台灣高鐵宣佈自2010年6月24日起開始販售回數票以及定期票感應卡,並於2010年7月1日起開放30日內使用8次的回數票及使用無限次數的定期票感應卡,2012年9月1日回數票優惠使用期限由30天延長為45天,2015年7月起全面採記名制,限票卡本人使用。

2017年4月1日,驗票閘門完成多卡通票證整合,搭乘自由座的旅客持已開啟自動加值功能的一卡通聯名卡,可直接刷卡進站[46]

2023年9月1日起,高鐵的自由座車票將取消「10至12節自由座」的字樣,變更為「限搭自由座車廂」[47]

無線上網環境

  • 2017年8月16日,台北至新竹之間提供4G及iTaiwan WiFi無線上網[48]
  • 2018年2月15日,全線提供4G及iTaiwan WiFi無線上網[49]


營運概況

在2019年,南北雙向每日共有130至162班次,平均日載客量達約184,000人次[50],週末與連續假期則有每日約300,000人次的水準[51]

營運年度概況[52]
年度旅客人數(人次)客座公里(座公里):A延人公里(人公里):B客座利用率(%):B/A列車行駛公里(公里):Train-km客車公里(公里):Passenger Car-km
(Train-km*12)
準點率(誤點時間未滿5分鐘)
2007 15,558,356 7,838,644,289 3,520,173,426 44.91 7,925,828 95,109,936 99.47%
2008 30,581,261 15,089,499,008 6,566,119,575 43.51 15,257,330 183,087,960 99.19%
2009 32,349,260 14,821,653,184 6,863,960,208 46.31 14,986,505 179,838,060 99.25%
2010 36,939,596 15,296,119,539 7,491,019,590 48.97 15,466,248 185,594,976 99.21%
2011 41,629,303 15,781,051,602 8,147,869,493 51.63 15,956,574 191,478,888 99.87%
2012 44,525,754 15,829,068,364 8,641,573,257 54.59 16,005,125 192,061,500 99.40%
2013 47,486,229 15,858,327,738 9,118,060,276 57.50 16,034,710 192,416,520 99.38%
2014 48,024,758 16,167,495,855 9,235,162,292 57.12 16,347,317 196,167,804 99.61%
2015 50,561,954 16,186,948,588 9,654,960,687 59.65 16,366,984 196,403,808 99.66%
2016 56,586,210 16,512,526,628 10,488,339,832 63.52 16,696,185 200,354,220 99.43%
2017 60,571,057 17,040,173,121 11,103,358,620 65.16 17,229,700 206,756,400 99.72%
2018 63,963,199 17,249,709,128 11,558,787,218 67.01 17,441,565 209,298,780 99.43%
2019 67,411,248 17,629,990,176 11,994,452,919 68.03 17,826,078 213,912,936‬ 99.88%
2020[註 1] 57,238,942 17,407,300,140 9,912,062,318 56.94 17,626,356 211,516,272 99.72%
2021[註 2] 43,459,558 15,175,274,282 7,568,787,566 49.88 15,532,523 186,390,276 98.75%
2022 54,162,008 17,516,589,784 9,338,060,508 53.31 17,928,956 215,147,472 99.47%
2023 73,086,668 17,779,654,904 12,564,568,569 70.67 18,198,214 218,378,568 99.57%
台灣高鐵2007年至2019年每週營運班次數量(不含輸運加班車次),紅色虛線為建設初期規劃每日單向88班次
載客累計人次指標紀錄
  • 2007年5月28日:500萬人(通車第144天)
  • 2007年9月18日:1,000萬人(通車第257天)
  • 2007年12月21日:1,500萬人(通車第351天)
  • 2008年3月7日:2,000萬人(通車第428天)
  • 2008年7月5日:3,000萬人(通車第548天)
  • 2008年10月23日:4,000萬人(通車第658天)
  • 2009年2月13日:5,000萬人(通車第771天)
  • 2010年8月3日:1億人(通車第1,307天)
  • 2011年12月5日:1億5,000萬人(通車第1,796天)
  • 2012年12月17日:2億人(通車第2,174天)
  • 2015年1月:3億人
  • 2016年12月4日:4億人[53]
  • 2018年7月23日:5億人[54]
  • 2020年1月17日:6億人[55]
營業收入[56]
年度營業收入(新台幣千元)營業成本(新台幣千元)營業毛利(新台幣千元)
200713,502,78826,782,691-13,279,903
200823,047,58327,817,851-4,770,268
200923,323,71216,777,7456,545,967
201027,635,35117,674,2469,961,105
201132,236,50519,255,67612,980,829
201233,984,13720,961,65213,022,485
201336,101,16623,763,73512,337,431
201438,508,78425,709,09412,799,690
201551,901,39230,499,46021,401,932
201640,610,90625,973,17314,637,733
201743,435,04224,613,64518,821,397
201845,415,00725,081,39420,333,613
201947,507,39025,762,68721,744,703
2020[註 3]39,137,20526,095,05413,042,151
2021[註 4]30,227,88725,702,3304,525,557
202237,133,23325,890,10311,243,130
202349,812,02327,618,81722,193,206

未來計畫

延伸計畫

台灣高鐵兩端皆有延伸評估。

延伸宜蘭

高鐵延伸宜蘭路線及站址方案一覽

2019年8月中華民國交通部宣布評估高鐵延伸至宜蘭[57]

  • 2007年台灣高鐵剛通車時,北端原本就規畫將由南港延伸至宜蘭,且由高鐵局規畫並擇定站址,但評估認為工期需10年以上、經費需500億新臺幣,且站址不與臺鐵共構,對於花蓮台東居民助益有限,故改以改善臺鐵路線甚至新建臺鐵北宜新線為優先[58]
  • 2019年10月23日,交通部鐵道局完成《高鐵延伸宜蘭初步可行性規劃》,估計需955億元經費,計畫從南港區宜蘭市,且車站預計將會在宜蘭車站與臺鐵共構[59]。全線長度約50公里,行車時間約13分鐘,尖峰時段一小時可發出15班車,最高載運量也可達18,000人,預估施作工期大約要10年。交通部也表示考量工程、環境與財務,高鐵延伸宜蘭的可行性較北宜直鐵要高[60][61]
  • 2019年11月22日,交通部鐵道局啟動北宜提速綜合規劃替代方案高鐵延伸宜蘭之綜合規劃及環評。
  • 2020年8月19日,交通部部長林佳龍表示,為解決國道五號塞車問題,正式規劃將高鐵延伸至宜蘭。根據目前交通部鐵道局規畫,有三路廊納入評估,為了避免水源爭議,初步以遠離集水區的兩條路廊出線機率較高。[62]
  • 2022年1月27日,交通部召開「高鐵延伸宜蘭計畫可行性研究暨綜合規劃」環評前審查會議,並在會議中確定站址,位置於原縣政中心案以南約350公尺處,後續將提送環評。[63]

延伸屏東

延伸屏東的四個備選方案一覽

台灣高鐵通車後,屏東成為唯一沒有高鐵路線經過與設站的西部縣市,屏東當地人士因而積極爭取高鐵延伸屏東的計畫[64]

  • 南端原規畫由左營延伸至屏東,且原擇定臺鐵六塊厝車站共站,改稱屏東新站並將臺鐵高雄機廠遷至於此,成為臺鐵縱貫線的列車始發站。但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評估後認為終點站設於此地將造成旅客下車時尚需轉乘1站方能至市區─屏東車站,十分不便。故將機廠遷至屏東以南的潮州鎮,同步將屏東─潮州間鐵路電氣化。受此影響,以及高鐵左營─高雄完工時程未定,因此高鐵屏東設站尚無進一步動作。
  • 2007年10月交通部再提出左營以南路線與臺鐵共軌案,並預計延伸至潮州,唯此一計畫遭學者強烈質疑可行性[65][66][67][68],同年10月行政院核定左營到屏東段台鐵高鐵「雙軌共構」。[69]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毛治國主政的交通部評估共軌管理難度太高而變更計畫,臺灣高鐵延伸到屏東設站因此破局。[69]
  • 2010年3月行政院核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案中提出大鵬灣、枋寮與恆春等地作為高鐵新車站候選[70]
  • 2017年4月5日,行政院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軌道建設部分,包括《高鐵延伸屏東案站址規劃作業》,計畫經費0.08億元,預計於2017年底完成報告[71]
  • 2019年7月10日,交通部最新方案出爐,除了原有的燕巢案和左營案,以國土開發角度調整後,再增高雄案和小港潮州案。據了解,交通部初步研商左營案和高雄案在工程技術、用地取得、環境影響及營運等方面較具可行性。預計最快下週就將向行政院報告、希望先選定南延路廊再作後續規劃。[72][73]
  • 2019年9月27日,交通部下午2時30分召開高鐵南延審查案,歷經3小時開會,最後拍板定案「左營案」。後續期程還需經過綜合規畫、細部設計、環境影響評估及9年工期,推估最快2029年底可完工通車。[74]

預定時程與進度

計劃與興建中路線進度
路線\進度 可行性研究 綜合規劃 設計 招標 執行


備註
已完成或核定
進行中
預定啟動










































台灣高鐵延伸宜蘭
台灣高鐵延伸屏東

購車計畫

2019年8月,台灣高鐵招標購買12列新列車,預計於2024年前先引進8列。採購金額預計達新臺幣360億元。不料因日本方面開出一列新臺幣50億元,部分人士認為價格過高,後續台灣高鐵宣布以流標收場[75]

2022年3月,中央社稱台灣高鐵再次進行新列車招標,將招標給歐洲國家[76]。不過高鐵澄清,該案尚未決定,對所有廠商都保持開放態度,希望各界在結標前切勿揣測[77]

2023年3月15日,高鐵公司決議將「新增高鐵列車組採購案」決標予日立東芝聯盟,採購金額約1,240.91億日幣,約合新台幣289億元,一組列車約24億餘元[78]

經驗輸出

台灣高鐵正在爭取將其營運管理的技術向海外推銷,若有國家引進日本新幹線技術,台灣就有機會輸出營運管理經驗。台灣正在爭取中項目的包括印度高鐵、美國德州高鐵[79]

接駁與轉乘

「高鐵免費快捷專車」

2007年11月15日台灣高鐵推出「高鐵免費快捷專車」,提供台中、左營旅客免費快捷專車接駁服務,並自2008年1月25日起,延長高鐵旅運服務範圍,增加桃園站、新竹站及台南站免費接駁路線及與嘉義公車捷運系統(BRT),該項服務於2009年3月31日截止。

「高鐵快捷公車」

2009年4月1日起與客運業者合作,推出「高鐵快捷公車」,共計桃園、新竹、台中、嘉義以及台南等5個車站,提供旅客搭乘「高鐵快捷公車」到、離站,可享有免費接駁服務。 2012年基於階段性行銷考量,維持5個車站8條路線提供免費轉乘服務,快捷公車全數路線2013年度免費搭乘優惠皆至12月31日止[80]

「高鐵快捷公車」是由交通部公路總局釋放路權,由各縣市客運業者經營,目前桃園、新竹、苗栗、彰化、雲林、嘉義以及台南共7站有高鐵快捷公車服務。台灣高鐵公司與桃園客運、科技之星交通、金牌客運、彰化客運、雲林客運、嘉義客運以及漢程客運7家客運業者,透過聯合行銷方式,免費轉乘以爭取客源,並提供高鐵旅客更便利的到、離站接駁服務。「非高鐵旅客」(上下車地點皆非在高鐵車站者),客運業者將依搭乘起訖區間收費。

行車控制

行車控制中心

設於桃園站旁的運務管理中心內,為高鐵營運的核心樞紐。主要任務包括監控高鐵行車狀態,負責調度營運用台灣高鐵700T型電聯車,以及設備控制、旅客資訊系統廣播與緊急狀況處理。編制如下:

  • 主任控制員:綜合管理
  • 北區列車控制員:南港站─新竹站段
  • 中區列車控制員:新竹站─嘉義站段
  • 南區列車控制員:嘉義站─左營站段
  • 時刻表控制員:車輛時刻控制
  • 車輛調度控制員:營運車輛、測試車輛、維運工作車輛等行車調度
  • 列車組員調度控制員:營運車輛上的列車駕駛員、列車長、列車乘務員等列車組員調度
  • 電力控制員:全線電力管控
  • 旅客服務控制員:負責與列車長保持聯繫,配合旅客需要以及緊急事件處理
  • 設備控制員:沿線設備管控

控制有使用數位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天然災害告警系統

台灣高鐵的天然災害告警系統()是以台灣高鐵行控中心為管理中樞,以密集佈設於沿線之各項偵測設備,隨時偵測地震、強風、豪雨、邊坡滑動、坍方、落石及洪水等狀況,並透過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即時傳送警訊至列車及行控中心,使列車駕駛及組員能迅速進行各項反應措施,確保行車安全。[81]

天然災害告警系統(),共分為地震偵測器、氣象偵測器以及闖入偵測器三大類:

  • 地震偵測器:依據地表加速度之不同,告警系統設定不同等級的地震警報 ,應變中心與行控中心將視實際需求,指派維修單位檢查受影響區域內的設施與結構,在確認安全無虞後,授權列車先以限制速度方式行駛,再逐次提高至正常運轉速度,目前地震偵測器共51處。
  • 氣象偵測器:負責偵測風速、雨量以及水位。此偵測結果會將強風、豪雨及洪水等告警訊息提供行控中心研判分析,作為列車運轉速度限制的重要參考,並隨時檢討修正,採行必要的速限調整。
  • 闖入偵測器 :包括邊坡地滑偵測67組、落石偵測84組以及異物侵入28組的偵測器。當高鐵正線區域內發生邊坡滑動、落石或異物侵入等可能影響列車營運安全時,偵測系統將自動產生告警訊號,傳送17公里內所有行駛列車接收訊息,並立即產生相關應變作為。

車輛基地及機廠

中文名稱 總面積 長寛 所在地 業務 備註
北部(汐止)基地
規劃中之設施。
約64公頃 約1,400公尺×500公尺
(不含拖上線隧道段)
新北市 汐止區 調車場、機務段(高鐵列車三級以下之維修任務)、工務及電務段等功能 此基地興建計畫目前胎死腹中,動土時間依舊未定,地形起伏非常大,高度由15公尺至110公尺不等,實際使用面積及邊坡保護面積約40公頃,其餘為生態用地面積,預估高鐵延伸宜蘭後重啓計畫[82][83]
新竹(六家)基地 約7公頃 約600公尺×120公尺 新竹縣 竹北市 工務及電務段等功能,負責有關軌道、電車線、號誌系統等之檢查及維修作業 位於頭前溪北側之河川浮覆地上,與新竹市區距離約3公里,基地未緊臨高鐵路線;距高鐵新竹車站約1.3公里,且藉側線連接。地址是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五段358巷55號。
中部(烏日)基地 約19公頃 約1,000公尺×420公尺 臺中市 烏日區 調車場、工務及電務段等功能 位於大里溪匯入烏溪之河川浮覆地上,與台中市區約6公里,基地未緊臨高鐵路線;至高鐵台中站約2公里,由兩股進出,與主線立體交叉。地址是臺中市烏日區慶光路828號。
嘉義(太保)基地 約7公頃 約600公尺×116公尺 嘉義縣 太保市 工務及電務段等功能,負責有關軌道、電車線、號誌系統等之檢查及維修作業 位於高鐵嘉義站北側約1.3公里、隔嘉義橋下道路緊鄰高鐵主線,距嘉義市約11公里,距水上鄉約7公里,距朴子市約9公里。地址是嘉義縣太保市高鐵西路360號。
燕巢總機廠 約58公頃 約1,000公尺×340至850公尺 高雄市 燕巢區 第四至五級維修,針對高鐵列車車廂內部及車體結構之大修,並對機務段換修之大組件予以整修備用,新列車之接收、組裝等設施;機廠測試線一股道,作為列車大修完成後之測試軌道。 此機廠原稱「橋頭機廠」,位於台糖南滾水農場內,鄰近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目前交付台灣高鐵公司面積約35公頃。
南部(左營)基地 約39公頃 約4,000公尺×110至450公尺 仁武區
左營區
工務及電務段等功能,負責有關軌道、電車線、號誌系統等之檢查及維修作業 位於仁武區及左營區交界處,緊鄰高鐵左營站,含機九整備站及部份仁梓農場及左營車站拖上線部份。地址是高雄市仁武區高鐵路1999號。

註:高鐵延伸宜蘭、屏東後,預估亦設立機工電務基地(含駐車、日月檢、CM等功能)。[84][85]

系統識別

標誌

台灣高鐵識別標誌的設計靈感源自飛舞中的旗幟,同時呈現英文字母「T」之意象,於系統內及轉乘指標中[86]

台灣高鐵象徵圖示

另有以台灣高鐵列車頭圖像化之象徵圖示,用於全台高鐵站及各交通樞紐的轉乘標示之上。。

字體

台灣高鐵系統內之指標、告示字體在中文部分主要使用蒙納黑體[87]、文鼎字型,英文部分使用 FF meta、Ocean Sans。[88]

事故

台灣高鐵營運迄今,未曾發生過歸責於人為疏失及公司營運之死傷意外。

  • 胡宗賢炸彈案:2013年4月12日,在一列第616次北上列車第11車廁所內發現可疑的行李物品,該列車正開往台北車站。這列車被迫停在桃園車站,並緊急疏散所有乘客。稍後,該行李由拆彈小組拆除,並採取進一步的調查,發現該行裡包含罐裝液體、鬧鐘、與白色顆粒物。兩位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徐欣瑩與盧秀燕也在車上[89][90]。4月15日,上述事件的兩名嫌犯在中国大陆廣東省中山市一間酒店被逮捕,於4月17日遣送回台[91]
  • 2021年台灣高鐵苗栗路段走山事故:2021年8月7日,受大雨影響,致高鐵苗栗縣通霄鎮路段邊坡滑動,土石並衝入TK126+100的軌道淨空區而影響營運安全,自中午12時起,暫停苗栗-台中雙向運轉,經搶修後隔日苗栗-台中區間採單線雙向方式運轉[92],直到2021年8月20日修復完成。[93]
  • 2022年東南水泥儲料槽拆除倒塌事故:2022年4月1日15點39分:東南水泥高雄廠於高鐵左營站東北側,拆毀儲料槽不慎意外傾倒,壓毀臺灣電力公司高壓電電塔,使臺灣電力公司167KV高壓電纜橫跨於臺灣高鐵左營站、左營基地及臺灣鐵路新左營站北端的電車線及供電電纜上,並造成部份電車線電桿受損,供電異常,造成臺灣高鐵、臺灣鐵路縱貫線南段一度停駛。經臺灣電力公司、臺灣高鐵公司、臺灣鐵路管理局緊急搶修後於晚間恢復正常通車營運。[94]

相關條目

鐵路運輸

衍生商品

品質認證

  • 英商LR勞氏檢驗股份有限公司

註釋

  1. BOT特許權下營運至2067年[1]
  2. 時速350公里(线下工程预留[1]
  3. 在语境中不涉及其他國家或地区的高速鐵路系统时,台灣民眾與媒體常以「高鐵」逕稱。
  4. 此為臺鐵於1994年1月10日至1995年7月18號改點前最快班次第1019次自強號的行車時間,實際上多數臺鐵自強號班次行車時間為4小時半至5小時。目前臺鐵最快班次是第110、127次普悠瑪號(台鐵TEMU2000型電聯車),需3小時33分。
  5. 台灣高鐵公司表示,班次使用這兩種顏色識別,北上靠海使用藍色,南下靠山使用綠色,沒有政治含意[45]
  6. 台灣高鐵里程原點是在原本地下化前台鐵松山站南端之南隧道口(約略為今松山車站南方500公尺)開始計算,南港站為後來增設車站,位居原點北沿路段的里程數前加N辨別。南港站北方止衝擋(西行主線)里程為N3.928km(續往北無鋪軌);最後止衝擋(東行主線)里程為N4.168km(續往北無鋪軌);出隧道口為N4.377km;至底大坑溪橋台為N4.715km;至汐止基地(未興建)路權範圍為N6.750km(沿線未整地)
  1. 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使大眾交通的搭乘人數大減。
  2. 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使大眾交通的搭乘人數大減。
  3. 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使營收衰退。
  4. 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使營收衰退。

參考資料

  1. .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2. 汪淑芬. . 中央社. 2016-05-27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3. . www.hsr.gov.tw.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0) (中文).
  4. 高鐵計畫民間參與興建及營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高速鐵路工程局
  5. Shan, Shelley. . 台北時報. 2007-05-27 [201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8) (英语).
  6. . Nikkei Asian Review. 2015-11-05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1).
  7. 新聞稿. . 台灣高鐵公司. 2012-12-18 [2013-03-14] (中文(臺灣)).
  8. . focustaiwan.tw.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9. . [2013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日).
  10. . [2015-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 THSRC. [2015-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6) (中文).
  12. 《高速鐵路新時代》,人人出版,蘇昭旭著,2005年5月版
  13. 鄭瑋奇. . 自由時報. 2018-08-04 [2018-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
  14. 高鐵局新聞稿. . 中華民國交通部. 2011-11-18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7) (中文).
  15. Smith, Glenn. . International Railway Journal. 2011年10月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8) (英语).
  16. Zhao, Eric. . 路透社. 2015-08-05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17. . 日本貿易保険. 2003年5月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9) (日语).
  18. Albalate, Daniel; Bel, Germa. . . Lexington Books. 2012年6月14日: 第113–133頁. ISBN 9780739171240 ProQuest Ebook Central (英语).
  19. Bradsher, Keith. . 紐約時報. 2007-01-04 [200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英语).
  20. Shima, Takashi. (PDF). Japan Railway & Transport Review. August 2007, (48): 40–46 [2011-01-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13) (英语).
  21. . 台灣紀事報. 1997-10-03 [2010-09-09].
  22. (PDF). 台灣高鐵公司.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2) (中文(臺灣)).
  23. Yu, Peter Kien-hong; Jokull Johanness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2010年12月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3) (英语).
  24. Chang, Violet. . Taiwan Today. 1998-10-01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1) (英语).
  25. . Railway Gazette International (Sutton, Surrey, UK). 1998-09-01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5) (英语).
  26. . 共同通讯社 (The Free Library). 1999-06-03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英语).
  27. . Analysis Group. [2010-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7) (英语).
  28. . 台北時報. 2004-11-27 [2009-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1) (英语).
  29. Su, Joy. . 台北時報. 2004-05-05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8) (英语).
  30. Ho, Jessie. . 台北時報. 2005-09-07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8).
  31. Ho, Jessie. . 台北時報. 2004-05-26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8) (英语).
  32. . 台北時報. 2005-08-19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8) (英语).
  33. Ho, Jessie. . Taipei Times. 2005-11-07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7) (英语). The Taiwan High-Speed Rail Corp (THSRC), builder of the high-speed rail system, reached its target of running the bullet train at a top speed of 315kph on Oct. 30.
  34. Bradsher, Keith. . 紐約時報. 2007-01-04 [2023-03-18].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英语).
  35. . Railway Gazette International. 1 February 2007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英语).
  36. Ho, Jessie; Lin, Jackie. . 台北時報. 2007-01-06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英语).
  37. Jackson, Chris. . Railway Gazette International. 29 November 2007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英语).
  38. 交通部鐵道局. . 中華民國交通部鐵道局. 2019-09-11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英语).
  39. . [200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40. .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41. . 中国新闻网. 2004-04-02 [2013-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中文(中国大陆)).
  42. .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 2016-11-28 [2017-05-07].
  43. .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44. 林宜樟. . 自由時報. 2022-10-08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3) (中文).
  45. 12月1日開始營運苗、彰、雲站鄉親搶先體驗,嚴文廷,聯合新聞網,2015年11月3日
  46. 賴文萱. . ETtoday東森新聞. 2017-03-29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47. 汪淑芬. . 中央社. 2023-08-31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0).
  48. . 蘋果新聞網.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49.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50. 謝佳真. . 新頭殼 newtalk. 2019-12-23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51. 王憶紅. . 自由時報. 2019-04-08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5).
  52. .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53. www.kyart.com.tw. . www.thsrc.com.tw. [2016-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54. . tw.news.yahoo.com. [2018-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55. 余曉涵. . 中央社. 2020-01-18 [202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56. .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57. 侯俐安、戴永華. . 聯合報. 2019-08-16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58. 高鐵延伸至宜蘭 不可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時報
  59. . [2019-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60. . [2019-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61. . [2019-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62. 聯合新聞網. . 聯合新聞網. 2020-08-19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63. 高鐵宜蘭站址確定 縣政中心以南350公尺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
  64. . [201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65. . [2007-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66. . [201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2).
  67.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07-10-17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68. .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69. . 天下雜誌. 2018-02-01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中文).
  70. 高鐵南延 屏東擬增一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灣鐵道網)
  71. .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72. 鄭瑋奇、李欣芳、吳佳穎. . 自由時報. 2019-07-11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中文(臺灣)).
  73. 曹悅華、董俞佳. . 聯合報. 2019-07-11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中文(臺灣)).
  74. 侯俐安. . 聯合報. 2019-09-27 [201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中文(臺灣)).
  75. . 蘋果新聞網.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76. .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77. . [202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78. . 台灣高鐵. 2023-03-15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79. . [2021-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80. . [2015-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7).
  81. . [2015-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
  82. 高鐵延宜蘭初估近千億元 擬建汐止維修基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
  83. 高鐵北延宜蘭站變四城站挨批黑箱 交通部曝轉折關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灣蘋果日報
  84.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可行性研究暨綜合規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Scribd
  85. 高鐵延伸屏東新闢路線可行性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交通部鐵道局
  86. . 台灣高鐵.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臺灣)).
  87. 李欣宜. . 數位時代. 2015-05-05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88. . 就是字. 2014-09-15.
  89. . www.taipeitimes.com. 2013-04-13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90. .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5).
  91. Stacy, Hsu. . Taipei Times. 2013-04-17 [201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92. . www.cna.com.tw. 2021-08-07 [202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93. . www.cna.com.tw. 2021-08-19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4).
  94. .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