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

后汉书
《後漢書》南宋紹興刊本
作者范晔
类型文學作品[*]、历史书
语言文言
主题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
發行
出版地點刘宋
二十四史列表
次序 書名 作者
姓名 時代
1 史记 司馬遷 西漢
2 汉书 班固 東漢
3 后汉书 范曄 劉宋
4 三國志 陈寿 西晋
5 晋书 房玄龄
6 宋书 沈约 蕭梁
7 南齐书 萧子显
8 梁书 姚思廉
9 陈书
10 魏书 魏收 北齐
11 北齐书 李百药
12 周书 令狐德棻等
13 南史 李延寿
14 北史
15 隋书 魏徵
16 旧唐书 刘昫等 后晋
17 新唐书 欧阳修 北宋
18 旧五代史 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欧阳修
20 宋史 脱脱
21 辽史
22 金史
23 元史 宋濂
24 明史 张廷玉
相關 東觀漢記 劉珍等 東漢
相关 十国春秋 吴任臣
相關 新元史 柯劭忞 民國
相關 南明史 钱海岳 共和國
相關 清史稿 趙爾巽 民國
相關 清史 張其昀 民國
相關 點校本二十四史 顧頡剛 共和國

《后汉书》與《史記》、《漢書》和《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

作者、成书和评注

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他寫此書是為了“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为正史。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曄因牽涉與孔熙先等謀立彭城王劉義康案坐獄,在《獄中與諸甥侄書》中明言:“既造《後漢》,轉得統緒。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後讚理近無所得,惟志可推耳。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被殺時四十八歲,當時《後漢書》志稿尚未完成。

原有二十一家撰寫东汉历史[1],《隋書·經籍志》錄《后漢書》八家[2],今僅存范曄《后汉书》和袁宏《後漢紀》,餘者皆散佚[3]。因《后汉书》有紀傳而無志,南朝劉昭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八志(律曆、禮儀、祭祀、天文、五行、郡國、百官、輿服)分為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通典》述科舉考試規定“《後漢書》並劉昭所注志為一史”,“唐時功令,習《後漢書》者並昭所注志為一史,故續志注三十卷得以保存,至宋不廢耳”[4]

《后汉书》的评注,最早有劉昭注范曄《後漢書》一百二十五卷[5],後有唐章懷太子李贤[6]。李贤所注代表了清代以前《后汉书》评注的最高水平。清代有惠棟作《後漢書補註》,王先謙繼惠棟後又撰《後漢書集解》一百二十卷,对歷代注释《后汉书》的成就作了一次全面性的整理,是為集大成之作。今人宋文民著有《后汉书考释》,199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体例

《后汉书》基本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体例,并在有的篇目上扩充了不少内容。例如《东夷列传》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的情况。《后汉书》还新增了《党锢列传》记述东汉末期宦官专权;《宦者列传》反映士大夫太学生宦官斗争;《文苑列传》记述当时文人雅士;《独行列传》记述耿直之士;《方术列传》记述占卜者和医术方面内容;《逸民列传》记载隐逸之士;《列女传》记载有才德妇女。《來歷傳》則記載與來歷同時反對廢太子的十七人事跡。范曄在《後漢書》抨擊了佛教的虛妄,這些觀點可見於《西域傳》、《襄楷傳》和《桓帝紀》。

评价

  • 劉知幾說:“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7]。”
  • 邵晋涵评价《后汉书》创新:“范氏所增《文苑》、《列女》诸传,诸史相沿,莫能刊削。盖时风众势日趋于文,而闺门为风教所系,当备书于简策,故有创而不废也。”“《旧唐书·经籍志》又有范氏《后汉书论赞》五卷,殆以范氏文体高于六朝诸人,而爱其文辞者,遂摘取其论赞,别为一书欤!”
  • 清李慈铭评价范晔《后汉书》的成就说:“自汉以后,蔚宗(范曄字)最为良史,删繁举要,多得其宜。其论赞剖别贤否,指陈得失,皆有特见,远过马、班、陈寿,余不足论矣。”
  • 章太炎認為,“史、漢之後,首推後漢書”。陳寅恪曾說:「蔚宗之為後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

目录

  • 卷一上·世祖光武帝紀第一上(李賢為避李世民諱而刪「世祖」二字)
  • 卷一下·世祖光武帝紀第一下
  • 卷二·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 卷三·肅宗孝章帝紀第三
  • 卷四·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 卷五·孝安帝紀第五
  • 卷六·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 卷七·孝桓帝紀第七
  • 卷八·孝靈帝紀第八
  • 卷九·孝獻帝紀第九(附弘農懷王劉辯
  • 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 - 光武郭皇后・光烈陰皇后・明德馬皇后・賈貴人・章德竇皇后・和帝陰皇后・和熹鄧皇后(二十四史中唯一為皇后立紀)
  • 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 安思閻皇后・順烈梁皇后・虞美人陳夫人・孝崇匽皇后・桓帝懿献梁皇后・桓帝鄧皇后・桓思竇皇后・孝仁董皇后・靈帝宋皇后・靈思何皇后・獻帝伏皇后・獻穆曹皇后

列传

  • 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卷十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王昌・劉永・龐萌・張步・王閎・李憲彭寵盧芳
  • 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齐武王縯・北海靖王興・趙孝王良・城陽恭王祉・泗水王歙・安成孝侯賜・成武孝侯順・順陽怀侯嘉
  • 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 李通・王常・鄧晨・来歙・來歷
  • 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 - 鄧禹・寇恂
  • 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 - 馮異・岑彭・賈復
  • 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 吴漢・蓋延・陳俊・臧宮
  • 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
  • 卷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 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任光・李忠・萬脩・邳彤・劉植・耿純
  • 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傳第十二 - 朱祐・景丹・王梁・杜茂・馬成・劉隆・傅俊・堅鐔・馬武
  • 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 - 竇融・竇固・竇憲・竇章
  • 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
  • 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 卓茂・魯恭・魏霸・刘宽
  • 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伏湛・侯霸・宋弘・蔡茂・郭賀・馮勤・趙憙・牟融・韋彪
  • 卷二十七·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第十七 - 宣秉・張湛・王丹・王良杜林・郭丹・吴良・承宮・鄭均・趙典
  • 卷二十八上·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 卷二十八下·冯衍列传第十八下 - 馮豹
  • 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 卷三十上·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 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 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傳第二十一 - 郭伋・杜詩・孔奮・張堪・廉范・王堂・蘇章羊续・賈琮・陸康
  • 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 朱浮・馮魴・虞延・鄭弘・周章
  • 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 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 張純・張奮・曹褒・鄭玄
  • 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 鄭興・鄭眾・范升・陳元・賈逵・張霸・張楷・張陵・張玄
  • 卷三十七·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張宗・法雄・滕撫・馮緄・度尚・楊琁
  • 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 劉平・趙孝・淳于恭・江革・劉般・周磐・趙咨
  • 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 卷四十下·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 班固
  • 卷四十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 第五倫・鍾離意・宋均・寒朗
  • 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劉彊・劉輔・劉康劉延・劉焉・劉英劉蒼・劉荊・劉衡・劉京
  • 卷四十三·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朱暉・朱穆・樂恢・何敞
  • 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鄧彪・張禹・徐防・張敏胡广
  • 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袁安・袁京・袁敞・张酺・韓棱・周榮
  • 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郭躬・陳寵
  • 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 班超・梁慬
  • 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楊終・李法・翟酺・应奉・应劭・霍諝・爰延・徐璆
  • 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 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劉建・劉羨・劉恭・劉党劉衍劉暢・劉昞・劉長
  • 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李恂・陳禪・龐参・陳龜・橋玄
  • 卷五十二·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 崔駰・崔瑗・崔寔・崔烈
  • 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 周燮・黃憲・徐稺・姜肱・申屠蟠
  • 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 劉伉・劉全・劉慶・劉寿・劉開・劉淑・劉萬歲劉勝
  • 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張晧王龔・种暠・陳球
  • 卷五十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 杜根・欒巴・劉陶・李雲・劉瑜・謝弼
  • 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虞詡・傅燮・蓋勳・臧洪
  • 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 卷六十上·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 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 左雄・周举・周勰・黄瓊・黄琬
  • 卷六十二·荀韩鍾陈列传第五十二 - 荀淑・荀爽・荀悦・韓韶・鍾皓・陳寔・陳紀
  • 卷六十三·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李固・杜喬
  • 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吳祐・延篤・史弼・盧植・趙岐
  • 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皇甫規・張奐・段熲
  • 卷六十六·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陳蕃・王允
  • 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劉淑李膺・杜密・劉佑・魏朗・夏馥・宗慈・巴肅・范滂・尹勳・蔡衍・羊陟・張儉・岑晊・陳翔・苑康・檀敷・劉儒・賈彪・何顒
  • 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郭泰・符融・許劭
  • 卷六十九·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 竇武・何進
  • 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 鄭泰孔融荀彧
  • 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 袁紹
  • 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 袁譚劉表
  • 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衛颯・任延・王景・秦彭・王渙・許荊・孟嘗・第五訪・劉矩・劉寵仇覽・童恢・童翊
  • 卷七十七·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 董宣・樊曄・李章・周紆・黃昌・陽球・王吉
  • 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 鄭眾・蔡倫・孫程・曹騰・單超・侯覽・曹節・審忠・呂強・張讓
  • 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 劉昆・劉軼・洼丹・觟陽鴻・任安・楊政・張興・戴憑・魏滿・孫期・歐陽歙・曹曾・牟長・宋登・張馴・尹敏・周防・孔僖・楊倫
  • 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 高詡・包咸・ 魏應・伏恭・任末・景鸞・薛漢・杜撫・召馴・楊仁・趙曄・衛宏・董鈞・丁恭・周澤・孫堪・鍾興・甄宇・樓望・程曾・張玄・李育・何休・服虔・穎容・謝該・許慎・蔡玄
  • 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 杜篤・王隆・夏恭・傅毅・黃香・劉毅・李尤・蘇順・劉珍・葛龔・王逸・崔琦・邊韶
  • 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 張升・趙壹・劉梁・劉楨・邊讓・酈炎・侯瑾・高彪・張超・禰衡
  • 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譙玄・李業劉茂・溫序・彭修・索盧放・周嘉・范式・李善・王忳・陸續・戴封・李充・繆肜・陳重・雷義・范冉・戴就・趙苞・向栩・諒輔・劉翊・王烈
  • 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 任文公・郭憲・許楊・高獲・王喬・謝夷吾・楊由・李南・李郃・馮冑・段翳・廖扶・折像・樊英
  • 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 唐檀・公沙穆・許曼・趙彥・樊志張・單颺・韓說・董扶・郭玉・華佗・徐登・費長房・薊子訓・劉根・左慈・計子勳・王和平
  • 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 向長・逢萌・周黨・王霸・嚴光・井丹・梁鴻・高鳳・臺佟・韓康・矯慎・戴良・法真・龐公
  • 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 - 鲍宣妻桓少君・王霸妻・姜诗妻庞氏・周郁妻趙阿・曹世叔妻班昭・乐羊子妻・程文矩妻李穆姜・孝女曹娥・许升妻呂榮・袁隗妻马氏・庞淯母赵娥・刘长卿妻桓氏・皇甫规妻・阴瑜妻荀采・盛道妻赵媛姜・孝女叔先雄・董祀妻蔡琰(二十四史中首部為非皇室女性立傳)
  • 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 夫餘挹婁高句驪東沃沮三韓(馬韓・辰韓・弁辰)・倭
  • 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卷八十七·西羌传第七十七 -
  • 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 - ・于阗條支安息・大秦・大月氏・天竺・奄蔡・疏勒・焉耆・車師
  • 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 志第一·律历上
  • 志第二·律历中
  • 志第三·律历下
  • 志第四·礼仪上
  • 志第五·礼仪中
  • 志第六·礼仪下
  • 志第七·祭祀上
  • 志第八·祭祀中
  • 志第九·祭祀下
  • 志第十·天文上
  • 志第十一·天文中
  • 志第十二·天文下
  • 志第十三·五行一
  • 志第十四·五行二
  • 志第十五·五行三
  • 志第十六·五行四
  • 志第十七·五行五
  • 志第十八·五行六
  • 志第十九·郡国一(以漢順帝永和五年為基準)
  • 志第二十·郡国二
  • 志第二十一·郡国三
  • 志第二十二·郡国四
  • 志第二十三·郡国五
  • 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 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 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 志第二十七·百官四
  •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 志第二十九·舆服上
  • 志第三十·舆服下

参考文献

  1. 《中國史學史》,謝保成主編
  2. 謝承《后漢書》一三○卷;薛瑩《后漢記》六十五卷;司馬彪《續漢書》八十三卷;華嶠《后漢書》十七卷;謝沈《后漢書》八十五卷;晉張瑩《后漢南記》四十五卷;袁山松《后漢書》九十五卷;范曄《后漢書》九十七卷,又劉昭注本一二五卷。
  3. 清代姚之駰撰《後漢書補逸》二一卷,輯錄《東觀漢記》和謝承、薛瑩、張璠、華嶠、謝沈、袁山松、司馬彪諸家遺文;汪文臺輯《七家後漢書》二一卷;黃奭、王仁俊、陶棟等分別輯有諸家《後漢書》佚文。
  4. 《述略》
  5. 即范曄《後漢書》九十五卷加上司馬彪《續漢志》三十卷。《隋書·經籍志出》:「後漢書一百二十五卷 范曄本,梁剡令劉昭注。」
  6. 宋史·藝文志》記載:“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章懷太子李賢注;劉昭《補注後漢志》三十卷。”所載“《補注後漢志》”書名有誤,當為“《注補後漢志》”。
  7. 《史通》的《書事篇》和《補注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後漢書 (四庫全書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後漢書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參見

  • 後漢書人物列表
  • 八家後漢書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