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
譚延闓(1880年1月25日—1930年9月22日),幼名寶璐,字組庵,或作祖庵、組安、祖安,別號無畏,齋號切齋,湖南茶陵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湖南都督,第二任國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長。當年與陳三立、谭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國民黨四大書法家」之一。
譚延闓 | |
---|---|
中華民國第2任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1928年2月7日—1928年10月10日 | |
前任 | 汪精卫 |
继任 | 蔣中正 |
中華民國第1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 | |
任期 1928年10月25日—1930年9月22日 | |
继任 | 蔣中正 |
中國國民黨第4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 | |
任期 1926年3月23日—1926年7月13日 | |
前任 | 汪精卫 |
继任 | 蔣中正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光緒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清朝浙江省杭州府 | 1880年1月25日(
逝世 | 1930年9月22日 中國南京市 | (50歲)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配偶 | 方榕卿 |
儿女 | 四女二子:包括谭伯羽(兒子)、譚祥(女兒) |
父母 | 谭钟麟(父親) |
亲属 | 黎丹(表哥) 陳誠(女婿) |
经历
|
早年經歷
清光绪五年(1879年)農曆十二月十四日(1880年1月25日),譚延闓出生於浙江杭州。父親譚鍾麟曾任清戶部左侍郎、工部尚書、閩浙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直隸總督[1]:5,並在兩廣總督任內镇压1895年孙中山第一次广州起义。
延闓自幼聰穎好學,5歲入私塾。其父谭钟麟官高位顯,規定延闓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歐陽詢、顏真卿大楷、小楷毛筆字。11歲學八股文學,曾以文章,獻清德宗帝師翁同龢,同龢覽後,稱「訪文卿,見其第三子,秀發,年十三,所作制義奇橫可喜,殆非常之才也。」[2]
光緒廿八年(1902年)譚延闓在長沙參加鄉試,成績為湖南第九十九名舉人[1]:4,光緒三十年(1904年)3月開封會試第一名,成為中國最後一個會元,亦填補了湖南在清代200餘年無會元的空白。同年7月殿試位列二甲三十五名[3]。後以進士朝考名列第一(朝元)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譚延闓和譚嗣同、陳三立並稱「湖湘三公子」[1]:6。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積極推行君主立憲制。宣統元年(1909年)舉為湖南咨議局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首腦人物。
中年經歷
辛亥革命時投入革命黨,長沙光復後,革命党人湖南都督焦达峰遭梅馨殺害,隨後譚被舉為湖南軍政長官和湖南參議院議長,後三任湖南都督。
民國元年(1912年)加入國民黨,任湖南黨支部部長。1913年二次革命中保持中立,被袁世凱免職,判刑4年。袁世凱赦免譚延闓,但不准他回鄉;譚只好在青島租界和上海租界過著流亡生涯[1]:9。
護國戰爭爆發,湖南將軍湯薌銘被迫於1916年5月29日宣佈獨立,他卻在7月5日逃離長沙,湖南省內雖曾推舉劉人熙為都督,但無法維持治安[4],8月3日,譚延闓被任命為湖南省長兼署督軍[5],收拾亂局,試圖將湘軍裁減一半,興辦實業和教育。1917年7月1日,張勳擁溥儀復辟,遜清小朝廷雖授譚延闓湖南巡撫,但他支持共和,反對復辟。8月6日,段祺瑞任命傅良佐為湖南督軍,10日,譚即向陸榮廷求援[6]。10月9日,段祺瑞政府命周肇祥為署理湖南省長,替代譚延闓[7]。11月15日,傅良佐與周肇祥逃離湖南[8][1]:11,總統馮國璋便於12月7日再次任命譚延闓為省長兼署督軍[9],可是他卻不肯回任[10]。
1918年3月,張敬堯被任命為湖南督軍,因為非作歹激起「驱张运动」,1920年6月撤離湖南,其弟張敬湯被殺[1]:11。張敬堯因治理無方,激起民眾驱张。毛泽东因為沒有任何派系和既得利益,在《湖南改造促成會復曾毅書》、《湖南建設的根本問題》等文章裡,主张湖南獨立:「吾人主張『湘人自決主義』,其意義並非部落主義,又非割據主義,乃以在湖南一塊地域之文明,湖南人應自負其創造之責任。……湘人自決主者,門羅主義也。湖南人者湖南人之湖,湖南人不干涉外省事,外省人亦切不可干涉湖南事。」[11]之后譚延闓再任湖南督军,提倡聯省自治,反對武力統一中國。
1920年8月16日,譚延闓通電呼籲各省自行憲政[1]:12。10月4日,湖南各界聯合會呼籲譚延闓召集制憲會議,10月10日毛澤東的朋友和盟友彭璜在湖南商會等支持下要求《湖南憲法》大遊行,直到譚延闓表示同意召開「人民制憲會議」,才解散示威群眾[1]:13。1920年11月7日,程潜部下湖南第六区(醴陵)守备司令李仲麟等发动“平江兵变”,以士兵「闹饷」为名枪杀了谭派军官蕭昌炽,11月22日通电要求谭延闿下台,同时兵逼长沙[12]。11月23日谭延闿宣布辞职,离开湖南,轉赴上海。譚延闓決定讓位給趙恒惕,趙大體維持譚延闓之政策[1]:14。12月11日,趙恒惕宣布成立根本法籌備處,12月21日通電各省聯省自治[1]:15。
1922年重新加入中國國民黨[13],隨孫中山赴廣州任大元帥府內政部部長、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等職[14]。
后事
1930年9月22日病逝南京,葬於紫金山中山陵旁的譚延闿墓。蒋中正為其墓碑題詞,墓碑正面原阴刻有蒋中正手书,右上为一列小字“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四日”,正中上半部并刻两列小字“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行政院院长前国民政府主席”、下半部大书“谭公延闿之墓”,左下角署“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敬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碑上的文字被全部磨去,由时任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的高艺林改题为“灵谷深松”四字。
家庭
書法
譚延闓的字(外部圖片)結體寬博,顧盼自雄。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字的大家。
顏真卿楷書自從被米南宮批判之後,一直不很被重視。清初基本上是董其昌書法的天下。直到清中葉劉石庵以及後來錢灃、何紹基、翁同龢等出,顏書才始得到復興。但清代書法家多數還是寫行書草書,篆書隸書也頗有好手,只是楷書尚不多見。
錢灃是一時名家,學顏體字得其神趣,氣象渾穆。但不若顏魯公之靈妙。民國以來寫顏體字的人,無出譚延闓右者。
南京中山陵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即為譚延闓书法。
譚延闓被列為「国民黨四大书法家」之一,即楷书谭延闿、草书于右任、隶书胡汉民、篆书吴敬恆。
- 南京成贤街谭延闿故居
- 譚延闓為中山陵的題字
- 《沙基屠殺中黨立軍校死難者》
- 谭延闿墓
- 灵谷深松碑,原谭延闿墓碑。
参考文献
- 劉仲敬. . 新北市: 八旗文化. ISBN 978-986-93562-0-6.
- 《翁同龢日記》,1892年10月25日
- 民間有傳言稱其本可為狀元,但因與戊戌政變中斬首的戊戌六君子,也是同為「湖湘三公子」的譚復生同為譚姓,為太后所忌,故而捨之。此說並無實據,慈禧太后無從對名次進行干預。本科探花商衍鎏之子商承祚在《我父商衍鎏先生傳略》中指出:「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是慈禧太后最恨廣東人……。這一說法有明顯的錯誤,第一,欽定者是光緒帝而非慈禧;第二,根據清制,送呈的是貼有浮簽的彌封卷,根本不知某卷屬何人,要俟名次最後確定後才行拆封。」
- 高勞. . 三版.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25-05 (中文).
當時握有軍權者共有三人:一爲第一軍長,曾代都督之曾繼梧;一爲第三師長,充任檢查使陶忠洵;一爲護國軍總司令程潛。三人系統各殊,勢力相敵,程軍與陶軍曾以索取槍械事,幾開戰釁。各屬民軍又紛紛麕集省垣,劉都督雖竭力阻止,設法調停
- (PDF). 政府命令. 1916-08-04, (210號).
- . 神州日報 (上海). 1917-08-22.
大局拯救,全賴西南,西南門戶,厥爲湘省……但以湘江淪陷,必至半壁牽連……務即下動員令,即出桂境,以作後盾
- (PDF). 政府公報. 1917-10-10, (623號).
譚延闓現在給假,湖南省長著周肇祥暫行兼署
- . 盛京時報 (奉天). 1917-11-18.
湖南督軍傅良佐省長周肇祥於昨日半夜私逃……本日侵晨王總司令汝賢出示報告,全省紳商始知情形
- (PDF). 政府公報. 1917-12-08, (681號).
- . 神州日報 (上海). 1917-12-19.
譚督堅不赴任,百勸終歸無效
- 《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 12月25日,李仲麟等七人被赵恒惕捕杀。湖南局势被赵恒锡控制
- . finance.sina.com.cn. [202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 www.sunyat-sen.org. [2021-10-19].
-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青海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青海三马》编辑组. . 中國: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8-01. ISBN 9787503400292 (中文(繁體)).
- 章太炎. . 盛京時報. 1913-06-07.
参见
中国国家元首 | ||
---|---|---|
前任: 汪精卫 |
国民政府主席 1928年2月7日-1928年10月10日 |
繼任: 蔣中正 |
中華民國国家元首 | ||
新頭銜 |
國民政府主席 第二任 (南京國民政府第一任) 1928年2月7日-1928年10月10日 |
繼任: 蔣中正 |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 ||
新頭銜 |
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 第一任 1928年10月25日-1930年9月22日 |
繼任: 蔣中正 |
中國國民黨职务 | ||
前任: 汪兆铭 |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 第四任 1926年3月23日-1926年7月13日 | 繼任: 蒋中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