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
鹿 U+9E7F, 鹿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9E7F

[U+9E7E]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9E80]
U+F940, 鹿
中日韓相容表意文字-F940
錄
[U+F93F]
中日韓相容表意文字
[U+F941]

跨語言

筆順

漢字

(部+0畫,共11畫,倉頡碼:,部件組合:)

  1. 康熙部首 第198個

派生字

  • Appendix:部首索引/鹿
  • (), (),

參考資料

漢語

正體/繁體
簡體 #
異體

字源

古代字體(
西周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傳抄古文字

象形漢字 ,所描繪的即是一隻鹿。現今的形式高度抽象化,腿部已轉變為「」(注意前後腿被分為向後彎曲的兩組),頭部轉變為中間部分(類似於「/」),而鹿角在頂部,延伸的嘴唇/嘴部在左側轉變為「」。這些轉變發生於篆書時期。

對比字截然不同的發展,以及在(作為部件,如)中的轉變,該字有字的頭,但有字的腿()。

詞源

不確定,但可能源於漢藏語系Schuessler, 2007)。對照 *gjuk 「鹿,水鹿」,源自原始藏緬語 French, 1983);同樣根據 French,Benedict 認為這個原始藏緬語詞和西古隆語 [script needed] (gju, 綿羊) 相關聯,而該古隆語詞彙則另有解釋(比較原始漢藏語 ())。Sagart (1999) 將其和 () 相關聯。Baxter & Sagart (2014; 2020) 則將其和郎架布央語支 /ma⁰ lɔk⁸/ 作比較。

另外注意儂語 (鹿)

發音


註解
  • lĕ̤k - vernacular;
  • lṳ̆k - literary。

  • 各地讀音
語言 地區 鹿
標準漢語 北京 /lu⁵¹/
哈爾濱 /lu⁵³/
天津 /lu⁵³/
濟南 /lu²¹/
青島 /lu²⁴/
鄭州 /lu²⁴/
西安 /lu²¹/
西寧 /lv̩⁴⁴/
銀川 /lu¹³/
蘭州 /lu¹³/
烏魯木齊 /lu²¹³/
武漢 /nəu²¹³/
成都 /nu³¹/
貴陽 /nu²¹/
昆明 /lu³¹/
南京 /luʔ⁵/
合肥 /luəʔ⁵/
晉語 太原 /luəʔ²/
平遙 /luʌʔ⁵³/
呼和浩特 /luəʔ⁴³/
吳語 上海 /loʔ¹/
蘇州 /loʔ³/
杭州 /loʔ²/
溫州 /lɤu²¹³/
徽語 歙縣 /lu²²/
屯溪 /ləu¹¹/
湘語 長沙 /ləu²⁴/
湘潭 /nəɯ²⁴/
贛語 南昌 /luʔ⁵/
客家語 梅縣 /luk̚⁵/
桃源 /luk̚⁵⁵/
粵語 廣州 /lok̚²/
南寧 /luk̚²²/
香港 /luk̚²/
閩語 廈門 (泉漳) /lɔk̚⁵/
福州 (閩東) /løyʔ⁵/
建甌 (閩北) /lu⁴²/
汕頭 (潮州) /tek̚⁵/
海口 (海南) /lok̚⁵/
/ʔdiak̚³/

韻圖
讀音 # 1/1
(37)
(3)
調 入 (Ø)
開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luwk
擬音
鄭張尚芳 /luk̚/
潘悟雲 /luk̚/
邵榮芬 /luk̚/
蒲立本 /ləwk̚/
李榮 /luk̚/
王力 /luk̚/
高本漢 /luk̚/
推斷官話讀音
推斷粵語讀音 luk6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讀音 # 1/1
現代北京音
(拼音)
構擬中古音 ‹ luwk ›
構擬上古音 /*mə-rˁok/
英語翻譯 deer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讀音 # 1/1
序號 8565
聲符
韻部
小分部 0
對應中古韻
構擬上古音 /*b·roːɡ/

釋義

  1. 哺乳綱偶蹄目一類動物的總稱,遍布於美洲、亞洲和歐洲,頭上長有角且每年更新(分類詞: ;  )
  2. (古舊) 方形糧倉
  3. (書面或用於複合詞比喻義) 政權帝位
       sǐshéishǒu  
  4. 姓氏

近義詞

  • (鹿)
方言用詞 — 鹿[地圖]
語言 地區
文言文
書面語 (白話文)
分類學名稱
官話 北京
臺灣
煙台(牟平)
濟南
洛陽
西安
武漢
成都
貴陽
揚州
合肥
新加坡
梢葫蘆(甘肅東干語)
粵語 廣州
香港
香港(新田圍頭話)
香港(汀角)
香港(東平洲)
陽江
吉隆坡(廣府)
胡志明市(廣府)
贛語 南昌
萍鄉
客家語 梅縣
大埔(西河)
揭西
陸河
苗栗(北四縣)
屏東(內埔,南四縣腔)
新竹縣(竹東,海陸)
臺中(東勢,大埔)
新竹縣(芎林,饒平腔)
雲林(崙背,詔安腔)
香港
吉隆坡(大埔)
士乃(惠陽)
石角甲港(河婆)
晉語 太原
閩北語 建甌
閩東語 福州
閩南語 廈門
泉州
晉江
詔安
東山
臺北
新北(三峽)
高雄
宜蘭
彰化(鹿港)
臺中
臺中(梧棲)
臺南
臺東
新竹
金門
澎湖(馬公)
檳城(泉漳)
馬尼拉(泉漳)
潮州
曼谷(潮汕)
新山(潮汕)
雷州
莆仙語 莆田
閩中語 永安
吳語 上海
蘇州
無錫
丹陽
杭州
寧波
溫州
金華
湘語 長沙
雙峰

複合詞

  • (jūnlù)
  • (shīlù)
  • (zhǐlùwéimǎ)
  • (pūlù)
  • (méihuālù)
  • (shuǐlù)
  • (Shālù)
  • (bólùdòng)
  • (zhǒnggúlù)
  • (zhúlù)
  • (chóngfùlùmíng)
  • (chángjǐnglù)
  • (xùnlù)
  • (tuólù)
  • (Lù'érdǎo)
  • (lùzhài)
  • (lùjīn)
  • (lùchái)
  • (lùsǐshuíshǒu)
  • (Lùgǎng)
  • (lùtèdān)
  • (lùpíguān)
  • (lùlú, lùlu)
  • (lùzhài)
  • (lùróng)
  • (Lùcǎo)
  • (lùhuò)
  • (lùjiǎo)
  • (lùjiǎocài)
  • (Lùgǔ)
  • (lùshǐ)
  • (lùjū)
  • (lùdǐng)
  • (lùhài)
  • (lùmíng)
  • (lùmíngyàn)
  • (mílù)
  • (nílù)

參考資料

日語

漢字

鹿

4年級漢字

  1. 鹿

讀音

  • 吳音: ()
  • 漢音: ()
  • 訓讀: (, , 常用); (, , 常用); (, ); (, ); (, )

複合詞

詞源1

詞中漢字
しか
四年級
訓讀

/seka//sika/

繼承古典日語。原本是由 (, 雄性) + (, 鹿) 組成的複合詞,和 (, 雌鹿, 古語) 相對。[1][2]

最早見於公元720年的《日本書紀》。[1]

發音

名詞

• ()  (量詞)

  1. 鹿
    Nara kōen ni wa shika shika inai.
    奈良公園除了鹿什麼也沒有。
用法說明
  • 與許多生物體的名字一樣,這個詞通常用片假名拼寫,尤其是在生物學環境中,寫作
熟語
派生語彙
  • 英語:

詞源2

詞中漢字

四年級
訓讀

源自古典日語。最早見於約公元759年成書的《萬葉集》。[1]

發音

  • 國際音標(幫助)[ka̠]

名詞

• () 

  1. (古舊) 鹿
派生詞彙

詞源3

詞中漢字
かせぎ
四年級
訓讀

繼承古典日語。因形似日語 而得名。

最早見於公元720年的《日本書紀》。[1]

發音

  • 國際音標(幫助)[ka̠se̞ɡʲi]

名詞

• () 

  1. (古舊) 鹿
    • 1212鴨長明方丈記》:
      Yamadori no horo to naku o kikite mo, chichi ka haha ka to utagahi, mine no kasegi no chikaku naretaru ni tsukete mo, yo ni tōzakaru hodo oshiru.
      聽到山鳥的鳴叫,仿佛是父母(從陰間呼喚著我),看到山脊上的鹿如此馴服,甚至靠近過來,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自己是多麼遠離人世。

詞源4

詞中漢字
かのしし
四年級
訓讀
其他表記

繼承古典日語。原本是由 (, 鹿) + (, 所有格助詞) + (shishi, ) 組成的複合詞。[5][2]

最早見於公元712年的《古事記》。[5]

發音

名詞

• () 

  1. (古舊) 鹿
  2. 鹿肉

詞源5

詞中漢字
しし
四年級
訓讀
其他表記

繼承古典日語,繼承原始日語 。和 (, 獸肉) 同源。[6]

最早見於公元712年的《古事記》。[6]

發音

名詞

• () 

  1. (古舊) 野獸(用於指其肉,如野豬或鹿)
  2. (inoshishi musha)之簡寫魯莽的武者
  3. (shishi-gari)之簡寫獵鹿者
  4. (俚語) 浴場溫泉的女侍者
  5. (俚語古舊) 浴場或溫泉的女妓
用法說明
  • 「野獸」義更常寫成漢字

詞源6

詞中漢字
ろく
四年級
音讀

源自中古漢語 ()。對照現代閩南語讀音 lo̍k

發音

名詞

• () 

  1. 鹿
  2. 鹿肉野豬

參考資料

  1. 1 2 3 4 ”, (Nihon Kokugo Daijiten, 日本國語大辭典) (日語), 第2版, 東京: 小學館, 2000, ISBN 4-09-521001-X
  2. 1 2 3 4 5 6 2006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3. 1 2 1998NHK日語發音重音詞典 (日語),東京NHKISBN 978-4-14-011112-3
  4. 1 2 3 4 1997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143-0
  5. 1 2 ”, (Nihon Kokugo Daijiten, 日本國語大辭典) (日語), 第2版, 東京: 小學館, 2000, ISBN 4-09-521001-X
  6. 1 2 ”, (Nihon Kokugo Daijiten, 日本國語大辭典) (日語), 第2版, 東京: 小學館, 2000, ISBN 4-09-521001-X
  • Ichiko, Teiji (1212) Hōjōki (Shintei), 岩波書店, 出版于1989, ISBN 4-00-301001-9
  • Nishio, Minoru (1957) Nihon Koten Bungaku Taikei: Hōjōki, Tsurezuregusa, 岩波書店, ISBN 4-00-060030-3

朝鮮語

詞源

源自中古漢語 ()》(1527) 中記載的中古朝鮮語讀音作 (lwók) 耶魯拼音lwok)。

漢字

(音訓南韓)

  1. / (rok/nok)的漢字?鹿

複合詞

參考資料

  • (2007) 數位漢字辭典

越南語

漢字

儒字;讀法:,

  1. (鹿)漢字

複合詞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