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口化
去口化(Debuccalization、deoralization[1]),或稱「去口音化」,指口腔辅音失去原本的发音部位,变为声门音([h]、[ɦ]、[ʔ])的音变或语音交替。[2]
語音變化和语音交替 |
---|
輔音強化 |
語音異化 |
一般认为去口化是辅音弱化的一种,是历时与共时过程(即可能涉及语言内部的同位异音)。
去口化发生在多种环境中,如:[3]
声门塞音
阿拉伯语
中东的阿拉伯语方言中可见/q/去口化为/ʔ/的音变,见于北部埃及阿拉伯语、黎巴嫩阿拉伯语、西部叙利亚阿拉伯语、巴勒斯坦阿拉伯语城区方言,以及约旦阿拉伯语(尤见于女性使用者)。[4]马耳他语也有该特征。
声门擦音
卡纳达语
在10-14世纪的古卡纳达语中,大多数词首的/p/去口化为/h/,如OlKn. pattu;MdKn. hattu“10”。[5]
斯雷维语
斯雷维语所有韵尾辅音都须为声门音。非声门音会去口化,变为[h]:[6]
- /ts’ad/ → [ts’ah](“帽子”)
- /xaz/ → [xah](“伤疤”)
- /tl’uɮ/ → [tl’uh](“绳子”)
斯拉夫语
东、西斯拉夫语支很多语言的/g/发生擦化,后来又去口化如塞尔维亚语bog、俄语box、捷克语bůh、乌克兰语bih。
苏格兰英语
在低地苏格兰语和苏格兰英语的部分方言中,特别是在西岸方言中,非韵尾的/θ/ th变为[h],称作th去口化。例如/θɪn/实现为[hɪn]。
斯高斯方言
/t/在停顿前去口化为[h],如it、lot、that、what发音为[ɪh, lɒh, d̪ah, wɒh]。
原始希腊语
原始希腊语中,/s/去口化为[h]发生在词首及响音间(元音、流音与鼻音)。
元音间的/h/到古希腊语时已经消失,到阿提卡希腊语,间隙处的元音融合。
- 后PIE *ǵénesos → 原始希腊语 → 爱奥尼亚希腊语():阿提卡希腊语({{lang|grc|γένους})“人种的”
/h/在流音和鼻音前会被同化,阿提卡-爱奥尼亚方言和多利亚希腊语中同化为前面的元音,伊欧里斯希腊语中同化为后面的鼻音。这过程也被描述为/h/的失落与后接元辅音的延长,使得音节重量不变(补偿延长)。
- PIE *h₁ésmi → 原始希腊语 → 阿提卡-爱奥尼亚 ():伊欧里斯()“我是”
西班牙语
有很多西班牙语方言的韵尾(或特定环境下的)/s/去口化为[h]或[ɦ]。
加利西亚语
在加利西亚语的很多方言及受其影响的西班牙语中,/ɡ/去口化(gheada)为[ħ],见于几乎所有环境;[x]、[h]也是可能的实现。年老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加利西亚语使用者常见逆矫枉过正,将西班牙语/x/径直用[ɡ]代替,这现象称作gueada。
葡萄牙语
巴西葡萄牙语的去口化比较显著,音素/ʁ/(来自齿龈颤音/r/,移动到了小舌位置)有很多种实现:[r ɻ̝̊ ç x ɣ χ ʁ ʀ ħ h ɦ],其中只有[ɣ]不常见。巴西南部地区和里约热内卢州的方言常见浊声的同位异音,其他地方浊声同位异音则见于韵尾和浊音前。
这样的方言中,特别是受教育群体中,R音韵尾常实现为齿龈闪音,类似于欧陆葡萄牙语和很多西班牙语方言;或实现为[χ]、[x]。其余地区的一般实现为[h],即使是不使用该异音的人也会使用,这在土话中很常见。
但在某些米纳斯吉拉斯州方言和受其影响的里约热内卢州农村口音重,[h]是/l/的同位异音(R音一般删略):合并;葡萄牙语更常见的是合并。后者主要见于巴西城市城区,少见于与南共市国家接壤的地区(保留了[ɫ] 韵尾)及北部、东北部地区。其起源是葡萄牙语取代了当地语言,使韵尾位置的/ɾ/(目前主要是/ʁ/)、/l/(目前主要是[u̯ ~ ʊ̯])产生了[ɹ]、[ɻ]、日化元音之类的同位异音。后来其他地区的葡萄牙语影响使这些同位异音在某些地区变得罕见,但合流在一些较偏远的乡村地带保留了下来。
里约热内卢州北部、东北部方言使用者,特别是穷人和年轻人中,可见/s/([ɕ ~ ʑ])的去口化(弱于西班牙语)。可见合流,甚至合流:“但即使如此”或“虽然,对,同样的”[mɐɦ ˈmeɦmə ˈsĩ];“更轻,更苗条”[ˈmaɦ ˈlajtɕ];“但对我,不”或“不是从我这里更多”[ˈmaɦ dʑi ˈmĩ ˈnɜ̃w]。巴西中、南部的韵尾R音几乎没有声门音的实现,去口化的/s/几乎不可能与之混淆。
约鲁巴语群
去口化广泛见于约鲁巴语群中,特别是欧卢谷米语、伊加拉语、东北约鲁巴语Owe方言与Ikale等东南约鲁巴语方言。其中许多/s/>/h/变化源自原始约鲁巴语(或其后代原始Edekiri语)。/f/>/h/也见于原始约鲁巴语到标准约鲁巴语。也有/s/>/r/者,但并不清楚这过程与去口化的关系。
- 原始约鲁巴语 *sì → Igala hì;原始Edekiri *sè → Owe hè;Olukumi hè、Ikale hè“烤”(比较标准约鲁巴语 sè)
- 原始约鲁巴语 *è-so → Igala èho;原始Edekiri *è-ho → Owe èho;Olukumi èhojin“果、种子、果实”(比较标准约鲁巴语 èso)
- 原始Edekiri *V̀-sʊ̃ → Ikale ùhọngbẹ́、Olukumi ùhọn “地鼠”(比较埃基蒂约鲁巴语 ụ̀sụn)
去口化也见于沃尔特-尼日尔语支下的伊博语、阿耶尔-阿汉语组和埃多语。
参考文献
- Trask, R. L., ,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06, 1996
- O'Brien (2012:2頁)
- O'Brien (2012:8–10頁)
- Bassiouney, Reem.
.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9: 158-161. ISBN 978-1-58901-573-9.
- Krishnamurti (2003),第120頁.
- Rice (1989:144,150頁)
- Rex E. Wallace; Brian D. Joseph. . Glotta. 1991: 90. JSTOR 40266879.
- O'Brien (2012:28頁)
书目
- Krishnamurti, Bhadriraju.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521-77111-5.
- O'Brien, Jeremy Paul, , 2012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Rice, Keren, , 1989
外部链接
- "Debuccaliz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hapter 4 of Paul D. Fallon's Th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honology of Ejectives [Routledge, 2001]) gives many other terms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phenomenon.
- Debuccalization and supplementary ges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