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漢字音
漢字音,又稱漢字音,指的是韓語中漢字的讀音。它與日語音讀相似,都是源於漢語音。日本漢字音因傳入時代不同有吳音、漢音、唐音等之分。
朝鮮漢字音 | |
諺文 |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歷史和資料
朝鮮半島與中國直接陸地相連,因此一般推測從較早時代起漢字已經不間斷的傳播到朝鮮。然而訓民正音創製(1443年)以前的古代韓語無表音文字,故漢字音的狀況難以確知。可以成為推測的線索的有吏讀、鄉札、口訣等借字表記方法(以漢字標記漢字的韓語讀音)。
西元1443年表音文字訓民正音被創製,韓語也可以以更明確的形式記錄書寫。15世紀使用的漢字音是《東國正韻》所規定的漢字音(東國正韻式漢字音),此體系並非當時實際使用的漢字音,所以無法直接用以推知當時的實際讀音。 最早出現的關於現實的漢字音的書籍是《六祖法寶壇經諺解》和《真言勤供三壇施食文諺解》(1496年)。此後以現實的漢字音為漢字注音的做法得到推廣。崔世珍所作的漢字教材《訓蒙字會》(1527年)也是以現實漢字音注音。
韓國漢字音的音韻體系與特徵
此處概要敘述現代韓語漢字音的體系和特徵。
初聲
韓語的初聲(字首輔音)有以下十九種,其中有十五種作為漢字音的初聲出現。標有《》的音不作為漢字音初聲出現。
雙唇音 | 齒齦音 | 硬顎音 | 軟齶音 | 聲門音 | |||
---|---|---|---|---|---|---|---|
塞音 | 擦音 | ||||||
障 礙 音 |
平音 | p | t | s | c | k | |
激音 | ph | th | ch | kh | h | ||
硬音 | 《pp 》 | 《tt 》 | ss | 《cc 》 | kk | ||
鼻音 | m | n | 末ng | 首靜音 | |||
流音 | l |
韓國漢字音的障礙音初聲幾乎皆是平音或激音。硬音初聲只出現於下列三個字中,而且此三字在中世韓語中也是讀平音而是在現代語中才硬音化的,因此原本韓國漢字音中不存在硬音初聲。
- ss(ㅆ):双 ssang(쌍)、氏 ssi(씨)
- kk(ㄲ):喫 kkik(끽)
「t、th(ㄷㅌ)」不可與元音i(ㅣ)與半元音「y-(ㅑㅒㅛㅕㅖㅠ)、w-(ㅘㅙㅝㅞㅟ)、ø(ㅚ)」等結合,「s、c、ch(ㅅㅈㅊ)」也不可與半元音「y-(ㅑㅒㅛㅕㅖㅠ)、w-(ㅘㅙㅝㅞㅟ)、ø(ㅚ)」等結合。但是,中世韓語中此種結合是允許出現的。例如「田」的字音曾是「tyen(뎐)」,近代韓語期顎化為「cyen(젼)」,直至現代韓語變為「cen(전)」。
中声
韓語的中声(單元音、半元音以及複元音)有二十一種,其中只有「iai(ㅒ)」一種不在漢字音中出現。
單元音 | a | e | wo | wu | u | i | ay | ey | woy | wi |
---|---|---|---|---|---|---|---|---|---|---|
y-半元音 | ya | ye | yo | yu | 《yay 》 | yey | ||||
w-半元音 | wa | we | way | wey | ||||||
複元音 | uy |
中聲與初聲、終聲結合存在限制,如單元音「u(ㅡ)」不可與初聲「m、b、p(ㅁㅂㅍ)」結合,否則音變成「wu(ㅜ)」(如「朋」 → bwung),且後面必定有終聲伴隨。含/w/的中聲除「wa、we(ㅘㅝ)」外不可與終聲結合。
「ㅐ」(ay)和「ㅔ」(ey)在現代韓語中分別發單母音/ɛ/和/e/(近來甚至兩者不分),但在中世韓語中發複元音/ai/和/əi/。例如,「太」的漢字音「(/tʰɛ/)」在中世韓語中被推測為 /tʰaj/,與中國語音 /tʰai/相合。之後在近代韓語時期複元音發生單元音化,變為現代的讀音。
終声
韓語有七種終声(末輔音),其中除「t(ㄷ)」外皆在漢字音中出現。
雙唇音 | 齒齦音 | 舌根音 | |
---|---|---|---|
障礙音 | p | 《t 》 | k |
鼻音 | m | n | ng |
流音 | l |
終聲與中聲的結合也存在制約,例如,終声「p、m(ㅂㅁ)」不可與中声「wo、wu(ㅗㅜ)」結合。
音高重音與長元音
中世韓語中存在音高重音,有低調(平声)、高調(去声)和低高調(上声)三種調類,三類皆在漢字音中出現。此重音體系在近代韓語時期消亡。其中低調與高調複合而成的低高調與低調與高調相比音長加倍,故在重音消失後變為長母音而留下痕跡。
- 事 sā(사)[saː]
南北分割對漢字音的影響
大韓民國(下稱「南韓」)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下稱「北韓」)的漢字音存在少數差別。如:
漢字 | 南韓音 | 北韓音 |
---|---|---|
kyak | ke | |
way | woy | |
key | kyey |
在北韓,「」一般和南韓一樣讀「(swu)」,僅在「」一詞中改讀「(sswu)」,變成「(wonsswu)」(南韓讀音:「(wonswu)」),據說是為了避免與一樣讀「」的「」同音。
漢字音「(myey)」、「(pyey)」在北韓為「(mey)」、「(pey)」,據推斷是為與二者的實際發音相符合而改。
在漢字詞中,詞首出現「l(ㄹ)」或「n(ㄴ)」時,按南韓規定須依所謂「頭音法則」( dueumbeobchik)發生變化。詞首的「l(ㄹ)」後接i或半元音y時須改為「ㅇ」(脫落),後接其他音時變為「n(ㄴ)」。詞首的「n(ㄴ)」後接/i/或/y/時變為「ㅇ」(脫落)。北韓標準無此規定,「ㄹ」、「ㄴ」不發生變化。
與中古音的對應關係
此處根據河野六郎(1979)與伊藤智ゆき(2007)概述中國中古音與中世韓語的漢字音的對應關係。
聲母
韓國漢字音的聲母見下表:
全清 | 次清 | 全濁 | 次濁 | |
---|---|---|---|---|
牙音 | 見 k() | 溪 k() | 群 k() | 疑 ʼ(ㆁ → ) |
舌音 | 端・知 t() | 透・徹 th() | 定・澄 t() | 泥・娘 n() |
唇音 | 幫・非 p() | 滂・敷 p,ph(,) | ・奉 p() | 明・微 m() |
齒音 | 精・照 c() | 清・穿 ch() | 從・牀 s,c,ch(,,) | |
心・審 s() | 邪・禪 s() | |||
喉音 | 影 ʼ(ㆆ →) | 喩 ʼ() | ||
曉 h() | 匣 h() | |||
半舌音 | 来 l({ → ㄴ/ㅇ}) | |||
半齒音 | 日 z( → ) |
中古音的塞音和塞擦音聲母分為三組:全清(不送氣清音)、次清(送氣清音)與全濁(濁音),存在送氣/不送氣的對立與清濁對立。韓語存在送氣/不送氣(平音/激音)的對立,但不存在清濁對立。早期的諺文文獻使用雙字母「並書」的方式標注漢字詞中的全濁聲母(如群母拼 ),現代正字法中已廢除,改而用以拼硬音聲母。
總體而言,激音對應於次清,平音對應於全清和全濁。此對應關係不並嚴格,存在下列不規則情況:
- 見母、溪母有時為「ㅎ(h)」初聲。
- 革 혁 hyek〔見母〕,恢 회 hwoy〔溪母〕。
- 溪母僅在夬韻合口呼「ㅙ(wae)」前為激音「ㅋ(kh)」。
- 快 쾌 khway
- 定母、澄母有時為激音「ㅌ(th)」或者進一步變為「ㅊ(ch)」。
- 彈 탄 than〔定母〕,治 치 chi〔澄母〕
- 次清音中,原則上重唇音滂母為「ㅍ(ph)」,輕唇音敷母為「p(ㅂ)」。
- 唇音與齒音隨韻母變化會出現不規則情況。例如,韻母為「아(a)」、「예(yay)」、「요(yo)」、「일(il)」時,全清(幫母、非母)、全濁(並母、奉母)原則上出現為「ㅍ(ph)」,相反,韻母為「악(ak)」時,次清(滂母、敷母)原則的出現為「ㅂ(p)」。
- 波 파 pha〔幫母〕,廢 폐 phyey〔非母〕
- 弊 폐 phyey〔並母〕,乏 핍 phip〔奉母〕
- 拍 박 pak
- 曉母、匣母常出現為「ㄱ(k)」,往往是受聲旁誤導。
- 喝 갈 kal〔曉母〕,暇 가 ka〔匣母〕
- 以「區」為聲旁的影母字完全出現為「ㄱ」初聲。
- 歐毆嘔謳 구 ku
韻母
不包括個別例外,韓國漢字音的韻母如下表所示,本表中为明晰起见以耶鲁拼音方案表记(等呼若有常见差异才分開列出):
中國音
(舉平以賅上去入) |
朝鮮音 | |||
---|---|---|---|---|
平上去聲 | 入聲 | |||
果攝 | a() | |||
假攝 | a() | |||
遇攝 | 模韻 | wo() | ||
魚韻 | e(),ye() | |||
虞韻 | wu(),yu() | |||
蟹攝 | 咍韻 | oi( → ) | ||
灰韻・泰韻合 | woy() | |||
泰韻開・皆韻・佳韻・夬韻 | ay() | |||
祭韻・齊韻・廢韻 | 開 | yey(),ye() | ||
牙音合(一部) | yu(유) | |||
止攝 | 齒頭音、正齒音莊組 | 開 | o( → ) | |
齒音 | 合 | (y)u(유 → 우) | ||
其餘聲母 | i() | |||
效攝 | wo() | |||
流攝 | wu() | |||
咸攝 | 覃韻・談韻・咸韻・銜韻 | am() | ap() | |
鹽韻・添韻・嚴韻・凡韻 | em() | ep() | ||
深攝 | im(),um() | ip(),up() | ||
山攝 | 寒韻・桓韻・山韻・刪韻 | an() | al() | |
元韻 | en(),an() | el(),al() | ||
仙韻・先韻 | en() | el() | ||
臻攝 | 痕韻 | on( → ),un() | ul() | |
魂韻 | 唇音(一部) | wun(운) | ol( → ) | |
其余声母 | won() | wol() | ||
真韻開 | in(),un() | il(),ul() | ||
諄韻・真韻合 | yun() | yul() | ||
臻韻・欣韻 | un() | ul() | ||
文韻 | wun() | wul() | ||
宕攝 | ang() | ak() | ||
江攝 | ang() | ak() | ||
曾攝 | ung(),ing(잉) | uk(),ik(익) | ||
梗攝 | 庚韻二等・耕韻 | 開 | oyng( → ) | oyk( → ) |
合 | woyng() | woyk() | ||
庚韻三等・清韻・青韻 | yeng() | yek() | ||
通攝 | wong(),wung() | wok(),wuk() |
o:「下a」(),在現代朝鮮語的漢字詞中并入a。
韻尾
韓國漢字音的韻尾整齊的對應於中古音的六類輔音韻尾 [m]、[n]、[ŋ]、[p̚]、[t̚]、[k̚]。但中古音的入聲 [t̚] 對應於「ㄹ(l)」。此現象在古代韓語中已經存在。
- kam [kam]
- kan [kan]
- kang [kaŋ]
- kap [kap̚]
- kal [kal]
- kak [kak̚]
介音
韻母的開合,即介音 [w] 的有無由聲母的種類而定。牙音、齒音、喉音時原則上介音 w 被反映,舌音則不被反映。
- kwa〔牙音〕、 cwa〔齒音〕、 hwa〔喉音〕
- tha〔舌音〕
洪細音(有無介音 [i])多數情況也反映於漢字音中,但現代正字法規定(見上),舌音加介音 [i] 則并入齒音,齒音後的介音 [i] 也一并脫落。
一部分漢字音反映重紐,例如,止攝諸韻與仙韻中,重紐三等與四等在韓國漢字音中部分區別,一般在牙音與喉音聲母時被反映,唇音聲母時不被反映。
- 喉音止攝:(喻四等支) i ― (影三等志) uy
- 牙音仙韻:(重紐四等) kyen ― (重紐三等) ken
- 唇音仙韻:(重紐四等)、(重紐三等) ― pyen
此區別在中國漢字音(北京音)與日本漢字音中不存在。
聲調
中古音的平聲和入聲分別大體對應於中世韓語的低調和高調,但中古音上聲和去聲在中期韓語中為高調或低高調,對應關係不明確。
起源
關於韓國漢字音脫胎於中國何代音韻,諸家有不同假說。根據伊藤智ゆき(2007),有上古音説(姜信沆等)、切韻音説(朴炳采)、唐代長安説(河野六郎)、宋代開封音説(有坂秀世)等,雖難以具體斷定,唐代長安音是韓國漢字音的基礎的可能性較高。
與現代其他漢字音的關係
韓國漢字音與何種現代漢字音(中國方言音,日本、越南漢字音等)最為接近也是一個有意思的研究論題。此問題的研究有多種方法,也有爭議性。要得到此問題的答案,可以參照中國方言的劃分標準。對方言進行劃分或研究其關聯性時,常用做法是列出若干條標準,如果某兩種方言在某項目上發生差別,則可以被區分開來。發生差別的項目越少,說明兩者越接近。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案。然而,若以聲母與韻尾的對比作比對的話,韓國漢字音與粵語的差別最少。首先,兩者皆完整保留了入聲韻尾(但韓文漢字的-t轉為-l),顎音化也不存在於韓國漢字與粵語當中。因此比起中國漢語使用者,一般來說粵語使用者能以較快的速度掌握韓國漢字音,甚至在毫無韓語基礎下,單靠發音便能正確估計大部份韓國漢字的意思。
韓國漢字音與日本吳音的關係參見吳音條目。另外,與日本古音的關係參見古音條目。
需要意的是,無論韓國漢字音與何種方言相似程度最高,都不說明韓國漢字音是從此地區傳入的。
參考文獻
- 伊藤智ゆき(2007)『朝鮮漢字音研究』,汲古書院 ISBN 978-4-7629-2825-3
- 河野六郎(1979)「朝鮮漢字音の研究」,『河野六郎著作集2』,平凡社
- 嚴翼相(2005)「韓國漢字音和中國方言的語音類似度」
- 姜信沆(2003) “韓漢音韻史硏究”, 태학사 ISBN 89-7626-867-9
- 이돈주(2003) “韓中漢字音硏究”, 태학사 ISBN 89-7626-825-3
- 鄭張尙芳(2003) “上古音系”, 上海敎育出版社 ISBN 75320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