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烏克蘭關係
中華民國—烏克蘭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烏克蘭之間的關係。烏克蘭自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並在《中烏聯合聲明》中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烏克蘭不與中華民國進行政府間的官方往來。在1992-1996年,雙邊關係曾達到最高峰[2]。
中華民國 |
烏克蘭 |
---|
中華民國與烏克蘭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中華民國對烏克蘭的相關事務由臺北莫斯科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莫斯科代表處、駐波蘭臺北代表處共同管轄[3]。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於烏克蘭設立基輔台灣貿易中心()[4]。
歷史
冷戰時期
1949年12月,国民政府迁台后,世界局势进入冷战前期,「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成为争论的主要焦点[5]。1966年11月24日,联合国大会第21屆會議召开第2159次会议讨论「中国代表权」的议案。乌克兰代表率先发言,强调只有一个中国,主张立即排除中华民国的席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并声称该案并非《联合国宪章》第18条的重要问题(important question)[5]。后来,聯大2159號决议中指出「任何改变中国代表权之提案均係重要问题。」[6]
1971年8月26日,中华民国驻洪都拉斯大使桂宗堯发出照会,请洪都拉斯外交部長建议,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雙重代表權,可援引苏联与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先例[5]。10月25日,乌克兰驻联合国代表仍然投下了「驱逐中华民国」的支持票。
短暫交往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烏克蘭獨立,中華民國政府曾以該國和白俄羅斯兩個前蘇聯加盟國作為外交突破目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要求「以最快速度」与乌克兰完成建交事宜,派赴臨時代辦于振起、秘书范先荣(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塔吉克大使)、随员赵向荣三人前往首都基辅建馆。1992年1月,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章孝严首次访问乌克兰洽谈科技贸易,以及互设办事处,并与乌克兰国防部长、投资建设部长和对外经济关系部长会面,期間,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乌克兰於1月4日签署《建交公报》[2]。但乌克兰独立不久后遭遇经济困难,部份烏克蘭國會议员及經濟界人士主张与中华民国建交换取援助[7]。
1992年4月7日,章孝严第二次访问乌克兰,并搭乘带有大批医疗用品的专机抵达基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临时代办于振起得知后,立即约见乌克兰第一副外长马卡列维奇,要求乌方恪守《中乌建交公报》,不与中华民国的官员发生官方接触。马卡列维奇则声称,从未听过台湾要在乌克兰设代表处。夜间12时30分,乌克兰国家电视台播出了台湾专机抵达基辅,并卸下药品的画面,无任何乌克兰官员出现[7]。8日上午,于振起立即安排了中国留学生到机场观察药品的交接仪式。一名中国留学生發现乌克兰衛生部长出席了仪式。于振起二度约见馬卡列維奇副外长并提出严肃交涉,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批评了该官员,并承诺今后任何内阁閣员不得参加涉台活动。此後仍有烏克蘭亲台议员主张与台湾建交,遭到基輔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库里尼奇反对,他主張「乌克兰同台湾建交,无异于他国承认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独立」。此後,乌克兰国会便无人提出与台湾建交[8]。
1990年代至今
1992年6月,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首次獲烏克蘭國會邀請,展開首度的國會外交[2]。
1996年8月18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受到基輔大學邀請進行私人訪問,並接受該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然而,此舉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強烈關注,中國駐外官員拒絕參加烏克蘭的獨立日慶祝活動,取消大型訪烏行程,並迴避與烏克蘭軍事代表團見面。造成烏克蘭與中華民國關係一度凍結[2]。
1999年7月,烏克蘭勞動黨主席率團訪問台灣[2]。
2001年2月,烏克蘭前總統暨國會議員克拉夫丘克受中華民國經濟部下級單位邀請抵台訪問,並會見總統陳水扁和行政院長張俊雄等人[2]。
2005年12月,總統府副秘書長黃志芳應烏克蘭國會議員賓處科邀請訪問烏克蘭。此舉令烏克蘭外交部受到總理葉哈努羅夫指責,指發給中華民國官員的簽證將影響中烏關係,因為臺灣(中華民國)不被中國承認是國家[2]。
2014年2月17日,烏克蘭外交部參訪團抵台訪問台中市政府,除會見副市長蔡炳坤,也參訪了台中市的文教設施。[9]
2022年正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2月24日中華民國外交部嚴厲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10]6月11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第19屆「香格里拉对话」論壇發表視訊演說時,媒體提問國際社會可做什麼來對抗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與經濟威脅,澤倫斯基回應,今日的烏克蘭就是擺在全世界的例子,國際社會必須支持任何先發制人的措施來避免戰爭,被解讀是乌克兰政府對台灣與台灣生存權發表的最堅定捍衛言論。[11]8月17日,烏克蘭國會成立包括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在內的跨黨派15人友台小組。[12]10月25日,烏克蘭選民之聲黨主席與立陶宛國會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帕季格訪問台灣。[13]10月27日國會訪團與總統蔡英文於總統府會面。[14]
2023年4月9日,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透過Twitter表示「中共不斷叫囂稱台灣是屬於他們的,但這是一種基於否定的、嚴重失信與失效的政治綱領的共产主义錯覺。無可爭議的事實是,中國對台灣沒有合法權利。」[15]
2024年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烏克蘭布恰市長費多盧克表達祝賀。[16]
經濟
背景
1998年5月,双方首度在国际场合展开经贸互动,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副总裁許嘉棟与驻英国代表鄭文華前往乌克兰参加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年会。2006年12月14日,中华民国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林義夫与乌克兰代表巴陸塔()于瑞士日内瓦就乌克兰入会案签署双边协议书,包括《乌国货品关税调降回应清单》、《乌国服务业开放承诺表》、《2006年6月8日备忘录》[2]。
貿易
2007年3月,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首都基輔設立台灣貿易中心。[17][18]
兩國雖可直接貿易,但尚未互設代表機構,商旅人士前往烏克蘭拓展市場手續繁複不便,致使無法有效促進經貿關係,貿易交流互動仍停留在起步階段,且有許多貿易項目仍須經由第三地進行,亦使貿易量偏低。[19]
年分 | 貿易總額 | 年增減 | 排名 | 出口至烏克蘭 | 年增減 | 排名 | 自烏克蘭進口 | 年增減 | 排名 |
---|---|---|---|---|---|---|---|---|---|
2019 | 278,309,791 | ▲16.001% | 63 | 145,196,124 | ▲10.660% | 57 | 133,113,667 | ▲22.449% | 56 |
2020 | 220,891,137 | ▼20.631% | 68 | 134,239,521 | ▼7.546% | 55 | 86,651,616 | ▼34.904% | 68 |
2021 | 327,224,794 | ▲48.138% | 64 | 161,488,344 | ▲20.299% | 60 | 165,736,450 | ▲91.268% | 61 |
2022 | 174,999,029 | ▼46.520% | 82 | 65,329,704 | ▼59.545% | 85 | 109,669,325 | ▼33.829% | 74 |
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出口至烏克蘭的主要項目為:記憶、錄音或錄影裝置;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不鏽鋼扁軋製品、車輛之零件與附件;自動資料處理機、磁性或光學閱讀機;手用扳手與扳鉗;手工具、噴燈、老虎钳、夹子、砧、手提鍛爐、磨輪;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鉚釘或墊圈;離心分離機、液體或氣體過濾與淨化機具;診斷或實驗用有底襯之試劑或配製試劑、出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金屬加工機床、金屬或金屬碳化物加工用壓床;橡膠或塑料加工機、集成电路;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車用之電氣照明或信號設備、合成纖維絲紗梭织物;手提工具,氣動、液壓或裝有電力或非電力之原動機者;非動力之兩輪與其他腳踏車、由兩件或以上配合成套供零售之工具、苯乙烯之聚合物、切削金屬用車床;整形用具、夾護板與接骨用具、助聽器;手工具或工具機之可互換工具;液體或粉末之發射、散播或噴霧用機具、滅火器、噴槍、噴水蒸汽機或噴砂機與類似噴射機器;縫紉機、其他塑膠製品與其他材料制成品;利用印刷版、滾筒與其他印刷組件之印刷机以及打印机、复印机與傳真機等。[21]
自烏克蘭進口的主要項目為:木材、雪茄與香菸;未經化學改質之葵花子、红花子或棉子油及其餾分物;鐵礦石、精炼銅與銅合金、鐵合金;氢、稀有气体與其他非金属元素;淀粉或菊糖、小麦或雜麥;供飾面用、合板用或其他類似積層材用單板與木材;高粱、高嶺土;合金鋼製之條、桿、角、形與型;電热水器、電加熱器、電熱美髮器與烘手機、電熨斗、其他家用電熱器具、電熱電阻器;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澱粉製品之殘渣、甜菜渣、甘蔗渣與製糖之其他殘渣、釀造或蒸餾之糟粕;麥芽釀造啤酒、去殼禽蛋與蛋黃、紡織材料填充料及其製品、加工之雜糧穀粒或穀類胚芽、帶羽毛或羽絨之鳥皮與鳥之其他部分;不適於人類食用之肉、魚、甲殼類、软体动物或其他水產无脊椎动物;白蛋白及其衍生物、白蛋白酸鹽(酯);鋼鐵製無縫管與空心型;粒狀與粉狀之生鐵、鏡鐵、鋼鐵;記憶、錄音或錄影裝置;玩具或模型、去莢之乾豆類蔬菜;競技運動或戶外遊戲用物品與設備、游泳池與袖珍游泳池;二極管、發光二極管、晶体管與類似半导体器件、光敏半導體裝置等。[22]
交流
援助
烏克蘭女孩曾製作影片,以20國語言聲援台灣太陽花學運。此事經過台灣媒體的報導造成熱烈響應,一些台灣網友自發前往與影片策劃人見面。作為回應,台灣一群插畫家將印有台灣魂字樣的作品發表到烏克蘭《基輔郵報》,表達對烏克蘭行動的支持[26][27]。
2018年4月,烏克蘭作家安德烈·克考夫應邀到香港國際文學獎演講,另打算順道訪問台灣。但因台灣在烏克蘭沒有辦事處,申辦簽證需往返台灣駐莫斯科代表處,更由於烏俄兩國關係緊張,克考夫在信中表示:「烏克蘭和俄羅斯正在打仗,俄羅斯敵視攻擊普京政策的烏克蘭人,我根本進不去莫斯科。」後來該出版社請求協助,中華民國文化部以國際重要作家為由,向外交部促成溝通並發放落地簽證。4月24日-25日,克考夫在輔仁大學外語學院和台北金石堂書店的演講如願成行[28]。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華民國嚴厲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除「責成我國駐鄰近館處啟動緊急撤僑應變計畫,並持續與在烏所有國人保持密切聯繫,協助在烏國人立即動身遠離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區域。」[10]經外交部先後安排三輛撤僑專車或協助離境者共63名臺灣人與外籍眷屬撤離至波兰與斯洛伐克,至3月3日在烏克蘭的臺灣人已全數安全撤離。[29][30][31][32]
中華民國政府也進行對烏克蘭的人道援助,2月28日,首批援助物資包括藥品與醫療器材共約27噸,由中華航空自臺北運往德國法蘭克福,經由適當路線與管道轉交烏克蘭運用。[33]3月17日,第二批援助物資由臺灣民眾捐贈共650噸,透過波蘭與斯洛伐克等鄰近國家運往烏克蘭。[34]外交部亦透過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成立賑濟烏克蘭專戶,為期1個月。[35]對於在臺灣的烏克蘭人若簽證到期無法返臺,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會從寬處理,內政部長徐國勇則說,只要提出申請,內政部都會允許延期。[36]賑濟烏克蘭專戶於4月1日截止,統計實體帳戶新台幣7億6,445萬8,694元、挖貝線上多元支付平台1億8,022萬4,402元,累計新台幣共9億4,468萬3,096元,捐款筆數共12萬9,348筆。[37]
2022年4月18日,烏克蘭國會在Telegram頻道轉述了臺灣人在臺北自由廣場的聲援行動,並感謝台灣的支持。[38][39]4月22日,外交部長吳釗燮與烏克蘭基輔市長克里契科進行視訊通話,將轉贈捐款300萬美元予基輔市,另提供當地6所醫療機構500萬美元。[34]
2022年11月2日,參與臺灣志愿军的曾聖光戰死在烏克蘭東部卢甘斯克,成為10名加入烏克蘭國際志願軍的臺灣人中首位陣亡者。[40]
臺灣內部對於政府對援助烏克蘭,並參與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意見分歧,雖贊同與烏克蘭站在一起,卻憂心損及臺俄關係。前駐白俄羅斯代表、駐俄羅斯副代表姜書益指出與烏克蘭交涉的經驗,烏克蘭對臺灣並不友善,認為可以表達遺憾,但沒必要強出頭,俄羅斯沒有得罪臺灣,沒必要涉入大國衝突。也有人認為是民進黨政府要讓美國感覺忠誠,贏得美國支持。[41]
戰爭發生後,對烏克蘭的相關事務由原先的臺北莫斯科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莫斯科代表處兼轄,改為與駐波蘭臺北代表處共同管轄,[3]且由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獨立國協科,改劃歸至歐洲司中東歐科管轄。[42]
在臺烏克蘭人
截至2022年4月,在台灣的烏克蘭人約205人。[41]
2022年2月,在臺灣的烏克蘭人前往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臺北代表處抗議俄羅斯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並遞交聲明書。[43]
簽證
兩國國民皆須申請簽證方可入境對方國家。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中華民國國民可以電子簽證的方式入境烏克蘭,先至該國外交部網頁填寫申請表並上傳資料,核准後以電子郵件將申請效期30天的短期簽證檔傳至申請人,列印後使用。入境須提供世界卫生组织允許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種證明,若入境前72小時內PCR檢測或快篩為陰性者不用自我隔離。經烏克蘭同一機場轉機,無須辦理過境簽證;若在不同機場轉機,因已進入其國境內,須辦理過境簽證。護照上有入出境克里米亞的章戳紀錄者不得入境[44][47]。
持有烏克蘭護照的烏克蘭國民抵台參加國際會議、運動賽事、商展活動,則可以電子簽證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30天並不得延期。[48][49]
交通
注釋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主任委員林澄枝於3月23日-25日赴烏克蘭訪問,並會商設置「中烏文化獎」事宜。[46]
- 斜體 表示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而暫停臺北航點。
参考文献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联合声明 (1994年)
- 魏百谷. (PDF). 俄羅斯學報第七期. 2007-12 [2018-03-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6-12).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領事事務局.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 . Taiwan Trade Center, Kyiv.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 胡斐穎. (PDF). 國史研究通訊. 2013-06-01, (6): 199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10).
- (PDF). 联合国大会决议. 1966-11-29 [2018-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 于振起. 孙琳 , 编. . 天津日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2009-05-28 [2018-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0).
- 于振起. 孙琳 , 编. . 天津日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2009-05-28 [2018-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0).
- 臺中市政府秘書處. . 台中市政府. 2014年3月3日.
- 亞西及非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2月24日 [2022年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3日).
- 黃雅詩. . 新頭殼. 2022年6月12日 [2022-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2).
- 鍾佑貞. . 中央通訊社. 2022年8月18日 [2022年8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3日).
- 林銘翰. . 聯合新聞網. 2022年10月25日 [2022年1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5日).
- .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2年10月27日 [2023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4月14日).
- 陳成良. . 自由時報. 2023年4月10日 [2023年4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4月28日).
- 歐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4-01-14.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2-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2).
- (PDF). 中華民國經濟部 投資促進司. 2020年8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年1月13日).
-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2-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2).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2-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2).
- 雙二組駐外服務小組. (PDF).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1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年1月13日).
- 王德蓉. . CTWANT. 2022年3月12日 [2022年3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20日).
- 李俊毅. . 中時新聞網. 2022年3月14日 [202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4月3日).
- . 蘋果日報. 2014-07-16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6).
- . 新唐人. 2015-03-10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6).
- 羅苑韶. . 中央社. 2018-04-17 [2019-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7).
- 亞西及非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2月25日 [2022年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25日).
- 亞西及非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2月27日 [2022年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9日).
- 亞西及非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3月2日 [2022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3日).
- 亞西及非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3月4日 [2022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4日).
- 亞西及非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3月1日 [2022年3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20日).
- 歐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4月22日 [2022年4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4月27日).
- 歐洲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3月2日 [2022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20日).
- 陳佩君. . 新頭殼. 2022年3月1日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
- 綜合報導. . 自由時報. 2022年4月2日 [2022年4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26日).
- Верховна Рада України. . @verkhovnaradaukrainy. 2022年4月18日 [2022年4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4月19日).
- 楊芙宜. . 自由時報. 2022年4月19日 [2022年4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14日).
- CTWANT. . 中時新聞網. 2022年11月5日 [2022年1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5日).
- 張加、廖炳棋. . 聯合新聞網. 2022年4月3日 [2023年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2月24日).
- 呂伊萱. . 自由時報. 2023年6月6日 [2023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7月23日).
- 曾薏蘋. . 中時新聞網. 2022年3月1日 [2022年3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21日).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