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

粉嶺英語:)位於香港新界北部,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份)。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新界五大家族中的鄧氏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粉嶺圍

航拍粉嶺(2017年):最前方村落爲粉嶺圍,最右方爲嘉盛苑置福圍,正中高層建築爲粉嶺市中心,其左方低矮建築爲安樂村,遠處高層建築爲粉嶺南,受拍攝視角所限聯和墟未能收入照片,具體位置大約在畫面的左方。照片右半部的寬闊道路爲粉嶺公路港鐵東鐵線

戰後香港政府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由於粉嶺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車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東北打鼓嶺沙頭角邊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軍駐紮,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認定爲新界北的地區中心,地位僅次於大埔,甚至常以「粉嶺」之名指代涵蓋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區,故此在地理學上該地平原名爲粉嶺低地。在1970年代末新市鎮開發前,粉嶺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嶺段掃管埔靈山爲分界[1],但沒有具體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於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較久遠的建設,如粉錦公路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以「粉嶺」命名,甚至遠至金錢的新界喇沙中學也曾被俗稱爲「粉嶺喇沙中學」。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偷牛山。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名字由來

與區內一座古名「大嶺山」的地方有關。相傳大嶺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2],位於附近的鄉村,便成為「粉壁嶺村」。天旱時,鄉民會帶備三牲酒禮,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據說由於有求必應,村民漸漸稱這座山為「靈山」。山既已改名,粉壁嶺村也被簡稱作「粉嶺村」,粉嶺也就逐漸成為附近一帶的名稱。「靈山」後來又改稱「華山」,即現今的上水華山[3]不過官方記錄最早要到清代嘉慶年的《新安縣志》時才收錄「粉壁嶺」之名。

現今粉嶺圍以北另有一靈山,但該山應非傳說中原來之「粉壁嶺」,而上水廖氏亦曾有登上華山求雨的歷史,惟已可考證最古老的求雨石碑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所立,晚於「粉壁嶺」被《新安縣志》所收錄的年代,但求雨風俗與傳說相同,故一定程度上可證明該山爲傳說中有鄉民求雨的「粉壁嶺」。根據歷史記載,粉嶺彭氏約於宋朝末年便在附近的龍山定居,並於明代中葉遷到現址附近先後建立粉嶺樓粉嶺圍二村[4],與「粉壁嶺」一名出現的時間名稱吻合,故「粉嶺」之名很可能就是由粉嶺彭氏先祖所起。香港新界早期的分區並不明確,雖華山聳立之地今屬「上水區」,華山與上水圍的距離比粉嶺圍更接近,但因「上水」之名與「粉壁嶺」之名出現時期非常接近,不能排除兩地名在古代某段時間存在重疊的情況。

地理

粉嶺位於新界的東北部,東包括橫山腳新村、馬尾下、馬尾下嶺咀、嶺皮村及南山,連接沙頭角,南包括和合石、龍山及石坳山(部分),與大埔區為鄰,西包括蝴蝶山、粉嶺圍、掃管埔、太平山、彬山及缸瓦甫,毗鄰上水,北有恐龍坑、馬頭嶺、松山、橫嶺及大砍篤而與打鼓嶺相鄰。粉嶺以粉嶺站聯和墟為兩個商業中心。粉嶺與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組成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規劃上連成一片。

歷史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附圖中的粉嶺(Fan-ling)
前方是粉嶺圍正圍及其風水池,後方兩幢高層建築物嘉盛苑的嘉輝閣與嘉明閣。
2017年的粉嶺戲院
龍躍頭老圍
軍地蔬菜產銷有限責任合作社
位於粉嶺康樂公園北面入口的藏霞精舍拱辰門
粉嶺公共圖書館和滿街地面入口
粉嶺公路
港鐵粉嶺站
粉嶺車站路小巴總站

粉嶺早期不見經傳,南宋時有人開村;而鄰近的上水華山,則發現漢代文物, 直到嘉慶編制的《新安縣志》卷二收錄「粉壁嶺」。粉嶺於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隨新界一併割讓給英國。日佔時期粉嶺由上水區役所管治。1979年北區升格為18個地方行政區一員,而粉嶺是北區的四大分區之一。

聯和墟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1951年正式建墟。2002年9月26日停止運作。

安樂村

安樂村於1915年由香港商人馮鏡湖等集資立村,是一條雜姓村落,包括等姓氏。安樂村是文人道侶聚集及富人修建別墅之區,有鏡湖別墅西河別墅瑞勝書室李園本立園成法園三教總學會安樂祠等,其中於1925年建成的軒轅祖祠最為著名,現已重建為黃帝祠。1980年代,該村的土地逐漸改建成粉嶺工廠區安樂村工業區)。

龍躍頭

龍躍頭是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鄧氏的聚居處,於元朝末年由錦田分遷到龍躍頭,開村(即老圍)立業至今歷800多年,因孫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莊,成為現時的五圍六村。龍躍頭的五圍是指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或稱嶺角圍)和新圍(或稱覲龍圍),六村則是麻笏村永寧村(或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覲龍村,五圍六村給沙頭角公路從中分隔。明朝中葉,龍躍頭鄧氏勢力延伸至大埔海,建有鄧孝子祠,清初開設大埗墟[5]

粉嶺圍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阳县遷居扺港,初居於龍山,後遷粉嶺樓,於明朝萬曆(1573-1620年)年間定居粉嶺圍。

社區環境

從雞公嶺看粉嶺平原的村落。

鄉村

以下為粉嶺鄉事委員會的組成村列表:

其他鄉村:

公共屋邨

居屋

政府宿舍

私人屋苑

商場

宗教及歷史建築

康體設施

公共服務

教育

中學

小學

幼稚園

特殊學校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專線小巴
  • 粉嶺車站路小巴總站
主要交通幹道
主要巴士總站

區議會議席分佈

由於鄰近粉嶺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粉嶺新市鎮。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粉嶺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粉嶺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百和路掃桿埔路馬適路麻笏河馬會道百和路交界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而現時粉嶺主要以粉嶺公路東鐵線為界分為兩大部份。

粉嶺(粉嶺公路東鐵線以北部分)

年度/範圍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2024-2027
聯和墟及其附近
聯和墟選區及粉嶺市選區
聯和墟選區及皇后山選區
聯和墟選區及天平東選區
聯和墟選區、粉嶺市選區及天平東選區
蝴蝶山選區及紅花嶺選區
粉嶺圍安樂村附近
粉嶺市選區
粉嶺市選區
蝴蝶山選區
粉嶺中心
粉嶺名都
祥華選區
祥華邨
祥華選區

粉嶺南(粉嶺公路東鐵線以南部分)

年度/範圍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2024-2027
百和路以南低密度住宅區
清河選區
粉嶺南選區
蝴蝶山選區
維也納花園欣翠花園蔚翠花園
盛福選區
嘉福邨嘉盛苑
盛福選區
碧湖花園牽晴間
華心選區
粉嶺市選區
粉嶺南選區
華心邨景盛苑
華都選區
花都廣場
欣都選區
欣盛苑昌盛苑雍盛苑
欣盛選區
華明邨
華明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參見

參考來源

  1. 參考1939年新界北地圖,及大衆實用叢書出版公司繪製的《香港新界遊覽詳圖》1963年版。
  2. 爾東. 周海燕 , 编. 第三版. 明報出版社. 2007年4月: page 8. ISBN 962-973-634-9.
  3. (PDF). [2022-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20).
  4. (PDF). [2017-02-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19).
  5. .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8).
  • 《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三:粉嶺》,陳國成主編,三聯書店(香港)出版,2006年
  • 《社區菁英:李國鳳》,北區星報,2004年7月1日,第10頁。
  • 2004年度小一入學統一派位選校名單
  • 《香港街2005》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地政總署測繪處出版
  • 《粉嶺舊時月色》 作者: 張麗翔 出版: 上書局 Up Publications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