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通用拼音
客語通用拼音全名為臺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屬於1998年由余伯泉領導的小組擬定之通用拼音系統中的一部分。2003年2月教育部在客語部份採用台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1]客語通用拼音所適用的腔調為台灣客家語四縣腔(苗栗腔)和海陸腔(新竹腔),但拼音規則大致相同。2009年政府將漢語拼音訂為國家標準後,客語通用拼音也修正為「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部分符號也更改為與漢語拼音一致。
漢語族拼音方案 |
---|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
拼音符號
子音
- bb可用於詔安腔、南投國姓鄉及部分南部客家地區
- zi、ci、si僅用於四縣腔。
- zh、ch、sh、rh用於大埔、海陸、饒平、詔安等四腔;雖使用ㄓ、ㄔ、ㄕ、ㄖ但發音時舌頭放平,與國語翹舌音有別。
- h之國音ㄏ為[x],不同於客語的[h]
雙唇音 | 齒齦音 | 軟顎音 | |
---|---|---|---|
鼻音 | -m [m] | -n [n] | -ng [ŋ] |
塞音 | -p [p̚] ㆴ | -t [t̚] ㆵ | -k [k̚] ㆶ |
母音
前元音 | 央元音 | 後元音 | ||
---|---|---|---|---|
閉元音 | i [i] ㄧ | ii [ɨ] ㆨ |
u [u] ㄨ | |
半閉元音 | e [e] ㆤ | er [ɤ] ㄜ |
o [o] ㄛ | |
半開元音 | ee [ɛ] ㄝ | oo [ɔ] ㆦ | ||
開元音 | a [a] ㄚ |
- ee[ɛ] 、oo[ɔ]僅用於詔安腔。
- er[ɤ]用於海陸、饒平二腔。
聲調
調名 | 符號 | 備註 |
高平調 | a | 似一聲 |
低升調 | á | 似二聲 |
低平調 | a | 似三聲 |
中降調 | à | 似四聲 |
低入調 | ak | 似三聲,但短促 |
高入調 | ak | 似一聲,但短促 |
中平調 | ā | 介於一聲和三聲之間,海陸腔專用 |
註釋
- .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3年11月.
外部連結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客家語维基百科 |
- 台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華民國教育部 臺灣客家語推薦用字(第1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臺灣客家語拼音輸入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 客語字典
- 臺灣客語詞彙資料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