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相传由人列禦寇所著。该書按章節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鈇者(亡鈇意鄰)”、“歧路亡羊”等。書中許多寓言都帶有足以警世的教訓,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列子
Brooklyn Museum - Calligraphy Lieh Tzu Yang-chu Chapter - Kojima Soshin.jpg
其他名称《沖虛至德真經》
原名《列子》
作者古本:列御寇
今本:後人偽託(有爭議)
编者張湛注
盧重玄
类型子部道家
语言文言文
版本湖海樓叢書》本等
成书年代東周(古本)
伪托年代魏晉(今本,有爭議)
保存状态卷數:八篇

唐代时,《冲虚真经》与《道德經》《莊子》《文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小島宗真所书的《列子·杨朱篇》

偽書爭議

一些人認為《列子》的原著在西漢以後便已散失,唐代柳宗元已經懷疑此書的來源,[1]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首先认定《列子》是伪书,現存的《列子》已經不是原著,而是人湊雜道家的思想而寫成的,高似孫[2]、黃震[3]、叶大庆[4]、钱大昕[5]、姚鼐[6]、何治運[7]、俞正燮[8]、吳德旋[9]、汪繼培[10]、钮树玉[11]章炳麟[12]、陳三立[13]梁啟超[14]等人都以為此書為偽。

楊柏峻《列子集釋》所附〈辨偽文字輯略〉亦引朱熹〈觀列子偶書〉作此書辨偽例證,以為《列子》剽竊佛書,實際上朱熹的意見正好相反。〈辨偽文字輯略〉引朱熹言:「又觀其言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書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之所由出也。他若此類甚眾,聊記一二於此,可見剽掠之端。」然而朱熹的意見是以為佛書剽竊《列子》,在《語類》中說得更為明白:「今看《圓覺》『四大各散,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是竊《列子》『骨骸反其根,精神入其門,我尚何存』語。」(卷126)。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子》《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钱钟书在《管錐编》中提出《列子》受佛教思想影响,可知是魏晋时代的伪书,但也指出《列子》全书“窜取佛说,声色不动”,“能脱胎换骨,不粘皮带骨”[15]

現存《列子》的注本有晉代張湛注的《沖虛至德真經》八卷[16]。清朝即有人懷疑是張湛作品。[17]章太炎认为今本《文子》与《列子》“同出一手”,因此,“疑即张湛伪造”。[18]季羨林更指出《列子》的作者是張湛,他的《列子·湯問篇》第五事實上抄襲了太康年竺法護譯的《生經》卷第三,一個源自印度神話《國王五人經》裡機關木人的故事。[19]這部書的纂成一定不會早於太康六年(285年)。[20]季羡林请胡适斧正。胡适复信:“《生经》一证,确凿之至!”。[21]钱钟书《管錐編》中提出,“偽託者未必為作注者之張湛。”但如果《列子》真是張湛所作,“不足以貶《列子》,只足以尊張湛”。

現今學者對於列子偽書說分為三種意見:偽書、非偽書、包括列子本人的思想再加上後人整理。[22]

本書相關之成語故事

  • 卷一《天瑞》:杞人憂天、男尊女卑宋人學盜
  • 卷二《黄帝》:朝三暮四
  • 卷三《周穆王》:
  • 卷四《仲尼》:
  • 卷五《湯問》: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小兒辯日扁鵲捩心
  • 卷六《力命》:
  • 卷七《楊朱》:野人獻曝
  • 卷八《說符》:歧路亡羊亡鈇意鄰

譯本

相比其他道家典籍,《列子》英譯本的數量較少。1912年,翟林奈(Lionel Giles)首次將《列子》的第一至六章及第八章譯為英語,而安頓·弗克(Anton Forke)則負責第七章(楊朱)。後來A·C·格拉哈姆的譯本則極具學術價值。目前,最近期的版本是於2001年由Eva Wong所翻譯的。

參考文献

  1. 《柳河东集》卷四《辩列子》載:“劉向古稱博極群書,然其錄《列子》,獨曰鄭穆公時人。穆公在孔子前幾百歲,《列子》書言鄭國,皆云子產、鄧析,不知向何以言之如此?……其书亦多增窜,非其实,……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
  2. 《子略》,頁58。
  3. 黃震,見《慈谿黃氏日抄》卷五十五,《讀諸子》:《列子》。
  4. 《考古质疑》卷三,见《海山仙馆丛书》
  5.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释氏轮回之说》
  6. 《惜抱轩文后集》卷二,《跋列子》
  7. 《何氏學》卷四,《書列子後》
  8. 《癸巳存稿》卷十,《火浣布》說。
  9. 《初月樓文續鈔》,《辨列子》。
  10. 《列子張注》八卷,附《釋文》二卷,汪繼培序
  11. 《匪石先生文集》卷下,《列子跋》
  12. 《菿汉昌言》卷四:“《列子》書漢人無引者。王何嵇阮下及樂廣,清談玄義,散在篇籍,亦無有引《列子》者。觀張湛序,殆其所自造。湛謂與佛經相參,實則有取於佛經爾。”
  13. 《東方雜誌》第十四卷第9號,《讀列子》。
  14. 霍世休《唐代傳奇文與印度故事》
  15. 黄宝生《〈管锥编〉与佛经》
  16. 黃震《黃氏日鈔》認為張湛推出的《列子》是否就是劉向所說的《列子》,“殆未可知”
  17. 姚鼐《惜抱軒文後集》卷二《跋〈列子》)云:“出於張湛,安知非湛有矯入者乎?”
  18. 《菿汉微言》
  19. 《生經》卷第三《佛說國王五人經》第二十四
  20. 季羨林:《佛教十五題·〈列子〉與佛典》
  21.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22.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第25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至256頁,ISBN 9789571134147。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列子 (四庫全書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沖虛至德真經 (四部叢刊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列子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