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
定義
“神”与“仙”原非同一概念,“神”的概念在远古时就有,“仙”则源于战国时期人们对长生的追求而诞生,受神仙家、方士所推崇,至西汉开始神仙混用,通常被称为神人、仙人、至人、真人等。
道教各門派對神仙的定義都不同。全真道認為“神”与“仙”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全真道祖師呂純陽曰:「能識人者為神,能自識者為仙。」,就是說能夠認知別人修為境界的,可稱為神;能夠自知自己修為境界的,可以稱為仙。神往往是歷史人物被神格化而成,例如关羽。另有一些是人修炼後得道成仙,比如呂純陽、黃初平等。
太乙金華宗旨一書認為人內在有「元神」和「識神」二無形之物[1],元神是太虛幻境的一部分一般人較難感悟其存在和功能,識神就是肉體感覺和肉體所帶動的七情六慾,多數人一生中困於識神的境界並為了使識神滿足而奔忙[2],但其實全無意義。人有時在夢中可以無意識的驅動元神之功能,並啟動支配太虛,在那境界裡天地萬物奧秘和宇宙萬事只要一眼就能看遍,然而只要一睡醒就一切遺忘或是只記得不明所以的片段,這就是一般人的生活。但修煉此法者人生最重要之事在於深層感悟並開發元神的功能,而透過內心修煉技巧是可以達到完全壓制之後驅除一切識神感受,整個人成為元神所佔據的純陽之體故名為純陽學,那境界也就是成仙。成仙者也就是能憑意念隨意驅動元神從而直接操作宇宙本源的太虛境,完成人所不能及之事,並突破時間通曉過去與未來等。[3][1]
歷史上的神仙
早在《山海经》中就已经出现有不死国、不死民、不死山上取食的不死树,以及提炼不死药物的人物巫祝之描述,后来开始出现一些神奇的长寿人物,例如彭祖、赤松子、王子喬、龍吉先生和洪崖先生等。《列仙全传》称“洪崖先生”帝尧时已经有三千岁。至战国时代,长生不死的信仰就广泛流传于社会,并且出现一批专为求仙为职事的方士,史称方仙道,而成为独特的学说,也就是神仙家。《汉书》著录的神仙家著述有十几种,战国时代著名的神仙家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等,秦朝有徐福、韩众、侯公、石生、卢生等人活跃于宫庭,汉武帝时神仙家李少君、谬忌、少翁、栾大、公孙卿等受皇帝宠信。
先秦时期对神仙论述较多的是道家,尤其是《道德经》和《庄子》的论述对后来的神仙思想影响巨大。
后来的道教认为,人通过修煉即可以得道成仙。在道家《庄子》一书,描绘的真人可以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有可以遨游苍穹,与天地同寿。这演化为后世道教所描述神仙的基本神通。神仙的神通还包括辟谷服气、寒暑不侵、行及奔马,最高能到形神俱妙,随时随地可以“散而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间,任意寄居,不受生死的拘束等。
仙人七果位
- 洞宮仙人
- 虛宮地真人
- 九宮真人
- 太清上仙
- 太極真人
- 上清真人
- 玉清聖人 [4]
仙人九品
续道藏搜神记[5]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6] |
墉城集仙錄 |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7] | 三洞珠囊[8] | 道教義樞[9] | ||||||
---|---|---|---|---|---|---|---|---|---|---|
仙 | 真 | 聖 | 仙 | 真 | 聖[10] | 仙 | 真 | 聖 | ||
九天真皇 | 上仙·九天真王 | 上仙 | 上真 | 上聖 | 上仙 | 上真 | 上聖 | 上仙 | 上真 | 上聖 |
三天真皇 | 次仙·三天真皇 | 高仙 | 高真 | 高聖 | 高仙 | 高真 | 高聖 | 高仙 | 高真 | 高聖 |
太上真人 | 太上真人 | 大仙 | 大真 | 大聖 | 大仙 | 大真 | 大聖 | 大仙 | 太真 | 大聖 |
飛天真人 | 飛天真人 | 神仙 | 神真 | 神聖 | 玄仙 | 神真 | 神聖 | 神仙 | 神真 | 神聖 |
靈仙 | 靈仙 | 真仙 | 妙真 | 玄聖 | 天仙 | 玄真 | 玄聖 | 玄仙 | 玄真 | 玄聖 |
真人 | 真人 | 飛仙 | 天真 | 仙聖 | 真仙 | 仙真 | 真聖 | 真仙 | 仙真 | 真聖 |
靈人 | 靈人 | 玄仙 | 仙真 | 真聖 | 神仙 | 天真 | 仙聖 | 天仙 | 天真 | 仙聖 |
飛仙 | 飛仙 | 靈仙 | 靈真 | 靈聖 | 靈仙 | 靈真 | 靈聖 | 靈仙 | 靈真 | 靈聖 |
仙人 | 仙人 | 至仙 | 至真 | 至聖 | 至仙 | 至真 | 至聖 | 至仙 | 至真 | 至聖 |
鬼仙
死后成仙,亦指鬼中神仙。[14]
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入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雖曰仙,其實鬼也。[15]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一等神仙。[16]
人仙
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若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悮交恨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15]
地仙
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17]
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间者也。[15]
中士游于名山,謂之地仙。[12]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二等神仙。[16]
神仙
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15]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四等神仙。[16]
天仙
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15]
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舉形升虛即所謂白日飛升也。[12]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五等神仙。[16]
仙官
道教称有尊位的神仙。[19]
天仙若已厭居洞天,可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歷任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15]
散仙
仙人未授仙職者之称,唐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20]
金仙
道教对佛称呼金仙,唐李白《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王琦注:「金仙,谓佛。」[21]
唐代王悬河的《三洞珠囊》对金仙的描绘:
- 《小劫經》云:通身黃金,體頸有七寶圓光,足躡蓮華行也。
- 《三道順行經》云:七寶之精化為七星,七童子有七曜紫暉之光也
- 《大劫上經》云:素黃君入洞穴中,見一真人,光蓋明耀,形長一丈六尺,項有圓光,通身七寶衣也。又云:上皇上古真人,七十二相,八十一種好。又云:手耀六度,淵含笑相,好歸也。
- 《雌一五老經》云:黃素元君,諱圓華黃刃,字太張上,形有黃金之質也。
- 《二十四生圖》云:飛天普金容也。
- 《大洞玉經三十九章》注云:金仙者,仙人色,體如金光之映也。
大觉金仙
宋徽宗时改佛称呼为「大觉金仙」。《宋史•徽宗纪四》:「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宋宣和中除佛教,改佛为大觉金仙,佛寺为神霄宫,僧加冠簪为德士。其事皆徽宗独断。」
子野曰:金者,萬物之寶。煅煉愈剛,曠劫不壞。釋稱大覺金仙者,即金丹之道也。[22]
小说故事中的神仙
- 大罗金仙,出自《封神演义》、《绿野仙踪》、《李公案》、《济公全传》、《八仙得道》等
参考文献
- .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 .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 .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七域修真證品圖》
- 《萬曆續道藏·搜神記·東華帝君》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東華帝君》
-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
- 《三洞珠囊》二十七中法門名數品
- 《道教義樞·位業義》
- 《上清道寶經·師資品》
- 《汉语大词典》第5071页 第4卷 3
- 《抱朴子内篇.論仙》·葛洪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 《汉语大词典》第17246页 第12卷 445
- 《鍾呂傳道集·論真仙》
- 問曰:大道之中離幾等神仙?解曰:聞《傳道集》中有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斷酒肉,不殺生,不思善,為鬼仙之類;第二養真氣長命者,為地仙;第三好戰爭,是劍仙;第四打坐修行者,為神仙;第五孝養師長父母、六度萬行方便,救一切眾生,斷除十惡,不殺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盜出,意同天心,正直無私曲,名曰天仙。
- 《汉语大词典》第2764页 第2卷 1020
- 《汉语大词典》第2495页 第2卷 751
- 《汉语大词典》第1143页 第1卷 1143
- 《汉语大词典》第6929页 第5卷 474
- 《汉语大词典》第16503页 第11卷 1144
- 宋·張伯端《紫陽真人悟真篇三註》
外部連結
- 小南一郎:〈神仙思想二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尹翠琪:〈《正統道藏》本《三才定位圖》研究──北宋徽宗朝的道教宇宙神譜〉。
- 神仙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