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简称,古称江都广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市境北接淮安市,东达泰州市,南邻镇江市,西南抵南京市,西连安徽省天长市。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西部比东部略高,有少量丘陵。长江流经南部边界,京杭运河穿越城区,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等流贯境内。市境西北部为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湖,此外还有宝应湖、邵伯湖、白马湖等湖泊。扬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前486年吴王夫差于此筑邗城,至今已2510年。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城市,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水源地。市人民政府驻广陵区文昌西路8号。

扬州市
地级市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扬州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扬州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 32°23′35″N 119°24′54″E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苏省
設立1983年1月18日
政府駐地广陵区
下级行政区3市辖区、2县级市、1
政府
  市委書記王进健
  人大常委會主任孔令俊
  市長潘国强
  政協主席陈扬
面积
  地级市6,591.21 平方公里(2,544.88 平方英里)
  市區2,351 平方公里(908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省第8位(佔全江苏省6.15%)
最高海拔149.5 公尺(490.5 英尺)
人口(2022)
  地级市458.29萬人
  密度680.2人/平方公里(1,762人/平方英里)
  市区(2019)121.44萬人
  城镇(2019)333.46萬人
語言
  官方語言普通话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淮扬小片扬州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225000
電話區號0514
車輛號牌苏K
气候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温15.7 
年降水1,043.4毫米
行政区划代码321000
舊稱江都、广陵、邗江、维扬
(2022)¥7,104.98亿
933.6亿美元(汇率)
人均¥132,960
20,575美元(汇率)
HDI(2016)0.798  [1]
網站扬州市人民政府
市象征
歌曲《茉莉花》
琼花、芍药
银杏、杨柳(非正式)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江苏统计年鉴-2020》

扬州市是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誉。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

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几乎经历了自汉至清、通史式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兴盛。具体而言,扬州曾有过三段鼎盛时期: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赵宋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扬州城市的繁荣总是与整个王朝的盛世重合[2]

先秦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始见于《尚书·禹贡》中的“淮海维扬州”,为华夏九州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今日的扬州和“扬州”一词并没有建立直接联系。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前486年,吴国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邗城是今扬州属地上最早的城市。汉代,今扬州称广陵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刺史部,而不属于扬州。广陵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促进了经济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首个繁华时期。西汉王朝中枢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于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下令将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嫁到西域乌孙国,这一和亲事件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发生80多年。

三国时期,之间战争不断,广陵则成为江淮一带的边防重镇。

两晋南北朝

东晋时,晋元帝侨置兖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晋明帝时,将其移治广陵县(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后又先后在盱眙县、山阳县、下邳县、淮阴县设治所,直至东晋末年定治广陵县。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侨置)兖州改为南兖州。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割长江淮河之间为界,改南兖为实州,分江而治。南兖州割江淮为境,治广陵(扬州市区),领广陵、海陵、山阳、盱眙(治所今盱眙县东北)、秦(治所今六合县北)、南沛(治所今安徽省天长市石梁镇)、新平(治所今海安县)、北淮阳(治所今宿迁县东南)、北济阴(治所当在今扬州境内)、北下邳(治所当在今江苏省境内)、东莞(治所当在今江苏省境内)共11郡,相当于今日江苏省江淮之间的地区和安徽省天长市等地区。北齐改南兖州为东广州南朝陈太建年间复为南兖州北周大象年间复为东广州,又改为吴州。《新唐书·志第四十八·艺文二》中的地理类著作列有阮叙之所撰《南兖州记》一卷,记南北朝时南兖州地理。

隋唐

隋文帝开皇三年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郡(今南京市)。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扬州为江都郡,治江阳县(开皇十八年广陵县改称邗江,炀帝大业元年称江阳)。隋炀帝杨广对扬州情有独钟,长期逗留于此,最终在江都兵变被杀,初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后改葬。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在今扬州市邗江区。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广陵,从此广陵享有扬州的专名。

由于地处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唐代扬州(即今扬州)在新的大一统帝国中拥有了重要地位,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扬州在唐中期成为唐帝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繁荣超过了国都长安、东都洛阳,号称“富甲天下”“天下之盛扬为首”,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市)。唐朝淮南道扬州辖江都县、江阳县扬子县、海陵县、高邮县和六合县6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增置千秋县(后改天长县)。

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盛产方丈镜、江心镜等上等铜镜。扬州也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国内、国际交通的重要港口,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沿线水陆交通中,扬州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与国际交流中心,始终扮演着骨干作用。唐代扬州与国际交流密切,波斯伊斯兰哈里发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等国客商多有侨居。除了商业交流以外,扬州还是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流布的重要节点。日本遣唐使来访和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晚唐时期,由新罗入唐的诗人崔致远在扬州为官四年有余,后以淮南入新罗兼送诏书国信等使的身份回国,将唐朝的服饰、礼仪传播到新罗。崔致远的著作《桂苑笔耕集》是韩国古代史上第一部个人文集,崔因此被称为“东国儒宗”。

唐代扬州自身的文化发展也有长足进步。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旁征博引,重新注释了《文选》,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佚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更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一位大书法家。扬州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语)。不少著名诗人(如杜牧白居易等)都曾寓居或到访扬州,在此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仙”李白送别孟浩然到扬州时写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成为唐诗经典名句。

唐朝中晚期,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扬州遭到毁坏。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围广陵半年,城中饿死者大半。《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三》中记述,“宣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积骸流血,满于坊市。”其后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地方政权,史称“杨吴”,扬州虽得到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兵戎之中。

宋元

扬州四望亭

北宋时(960年-1127年),富商阶层和新兴的城镇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扬州府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是富裕的代名词。

北宋时今扬州辖境大部属淮南东路,其下扬州仅辖天长江都两县,而现时扬州的其他属县分属真州(仪征市)、高邮军(高邮市)与楚州(宝应县属之)。宋朝扬州的科技文化也有长足发展。《梦溪笔谈》著者沈括的多篇科技文章在扬州地区完成。欧阳修苏轼等人在扬州寓居,并兴建平山堂等人文名胜。“二十四孝”中,扬州天长人朱寿昌的事迹也成为儒家孝道的典范之一。

1126年—1129年,金国的军队从北方攻占了包括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北部和两浙路的大半个中国,最南推进到赣州。扬州在1129年也被金军攻占和屠城。绍兴和议之后,淮水成为金国和赵宋的边界线,而今日扬州市的北部郊县也成为了宋朝防御金国军队的前线。姜夔因此作名篇《扬州慢》。

13世纪,大蒙古国统一中国全境。元朝时扬州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明清

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樂迁都北平后,两代将近500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位于国都北京,而经济中心处于江浙、两湖和两广地区,这里粮、盐的产量占据了全国大宗,这一分布格局造成了中国政治中心(北京)和经济中心(南京)的分离。而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府城,坐拥两条连接中国政治与经济中心的水道,成为漕运的枢纽,因此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节点。

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4月,多铎铁骑南下,史可法据守扬州城,5月20日城池被攻陷。揚州城被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根据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扬州城被清军屠杀八十万人,然而根据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中记载:“扬州(府)初被高杰(明军)屠害二次,杀人无算。及豫王(清军)至,复尽屠之。总计前后杀人凡八十万,诚生民一大劫也”。待清朝政局稳定后,扬州经济又迅速恢复。徽商逐步代替了明中后期活跃于扬州的山陕商人,垄断了利润可观的两淮盐业。扬州盐业与漕运发达,推动经济在康乾盛世中达到唐朝之后的又一巅峰。两淮盐税在全国税收中长期占有40%以上的比例,“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位于扬州市中心的文昌阁

与此同时,面对明清之交的兵祸,扬州当地士绅植根典籍,吸收苏州与徽州文化,在清代形成了扬州文化的新面貌。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使得扬州在清朝成为高度繁华的消费型城市,产生了大量依附于盐商的服务业从业者,催生出扬州独特而精致的饮食、休闲文化。而“贾而好儒”的徽商又以重金资助经学、出版、园林、绘画等文化活动,“海内文士,半集维扬”[3],“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于此”[4],使得扬州在多个文化领域内(如戏曲)成为全国中心。

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是:

  • 漕运。主要是粮食运输,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经扬州北上,而后经京杭大运河运输到北京。明清两代扬州钞关的税收额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内。
  • 盐运。淮盐西运,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扬州集散,然后转运广大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扬州城内有两淮盐运使衙门和大批盐商,這些商賈多來自安徽[5];富有的盐商在扬州新城南河下(如何园)和西北郊(如瘦西湖)修筑了精美的园林,当时公认的说法是:“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6]
  • 金融。扬州是全国官盐最大的集散地,大量盐商聚集于此,因此带动了本地银庄的发展,以帮助盐商周转投资。扬州因此成为当时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繁荣程度如同当今世界之伦敦香港,仅次于同省的苏州;所谓“天下殷富。莫逾江浙;江省繁丽,莫盛苏扬”。
  • 服务业。自隋唐以来,文娱产业就是扬州的支柱产业,高级厨师、高级妓女、艺人、书画家、古董业者,不计其数,康乾时期的扬州八怪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扬州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是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 手工业。清代扬州印刷漆器玉器制造等多种手工业繁盛,有“和田玉,扬州工”之誉。

清末至民国

1832年(道光十一年),两江总督陶澍改革两淮盐法,裁撤根窝,大批盐商破产。

扬州一帶的重工業區
瘦西湖

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攻占镇江、封锁长江,扬州居民纷纷逃难,本地绅商向英军缴纳50万两白银赎城费,作为英军不占领扬州城的交换条件。广州和扬州是在战争中两个仅有的缴纳赎城费的城市。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后,南京附近成为太平军和清军交战的主战场。清军的江北大营便屯建于扬州,而扬州府城的主要商业区多子街、左卫街辕门桥等地均被抢劫并烧毁。“广陵地当兵火劫余,沧桑变后,人民城郭市肆顿改荆榛,尚非繁盛二、三”。同时,受到战火影响,长江漕运中断,淮盐引地(扬子四岸)尽失。1855年黄河改道,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淤塞,为了避开战火,南方的粮盐改道上海经海运运送到北京。因此,上海取代扬州,成为中国新的粮盐集散地。原有的扬州钱庄资本在战火影响下,转向上海等安全比较有保障的通商口岸以及租界,而扬州的娱乐服务业更加一蹶不振。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以后,部分官员曾经打算重开漕运,无奈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淤塞严重,无法通航,只得作罢。

1911年年底,江苏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宣布独立。扬州府废,江都县留存。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打通了中国的南北陆上大动脉,彻底结束了京杭运河的历史使命,扬州因此而衰败下去,转变为普通的地区性城市。1932年,因两淮盐场重心北倾,两淮盐运使署也自扬州北迁海州。

中華民國抗日战争失利,1937年12月14日日本中支那方面軍在南京保卫战後佔領揚州。[7]此後由汪精衛國民政府管治至194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解放军解放扬州城区,设立县级扬州市。此后至1952年,扬州市是苏北行政公署的首府。

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扬州地区改制为地级扬州市。1996年,原扬州市辖下的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分出,并与姜堰、靖江泰兴兴化等地共同组建新的地级泰州市

2004年宁启铁路正式通车,扬州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2005年润扬大桥通车,扬州走向“融入苏南”之路。2012年扬州泰州机场通航,扬州进入“空港时代”。2015年9月,途经扬州的首条铁路客运专线连淮扬镇铁路全面开工建设,于2020年12月11日通车,扬州将正式迎来了“高铁时代”。

地理

扬州市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緯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总体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平原,地势平缓。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气候温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扬州市与镇江市区隔长江相望,东邻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兴化市),北部与淮安市(楚州区、金湖县)及盐城市(建湖县)交界,西部与南京市(六合区)以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扬州市境内水道密布。其中,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自西向东依次为仪征市、邗江区、广陵区和江都区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市,由北向南依次行经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区、广陵区和邗江区,市境内河道全长143.3公里,并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

扬州市最高点为仪征市境内的铜山,海拔149.5米。

1981–2010年间扬州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6.8
(44.2)
8.9
(48.0)
13.7
(56.7)
20.2
(68.4)
25.9
(78.6)
28.8
(83.8)
31.9
(89.4)
31.3
(88.3)
27.4
(81.3)
22.3
(72.1)
15.9
(60.6)
9.5
(49.1)
20.2
(68.4)
日均气温 °C(°F) 2.5
(36.5)
4.6
(40.3)
9.0
(48.2)
15.2
(59.4)
20.9
(69.6)
24.6
(76.3)
28.0
(82.4)
27.4
(81.3)
23.2
(73.8)
17.6
(63.7)
10.9
(51.6)
4.7
(40.5)
15.7
(60.3)
平均低温 °C(°F) −0.8
(30.6)
1.2
(34.2)
5.2
(41.4)
10.8
(51.4)
16.5
(61.7)
20.9
(69.6)
24.8
(76.6)
24.3
(75.7)
19.8
(67.6)
13.6
(56.5)
6.8
(44.2)
1.0
(33.8)
12.0
(53.6)
平均降水量 mm() 45.1
(1.78)
47.8
(1.88)
74.8
(2.94)
71.4
(2.81)
82.9
(3.26)
138.1
(5.44)
207.4
(8.17)
141.3
(5.56)
87.8
(3.46)
56.3
(2.22)
60.2
(2.37)
30.3
(1.19)
1,043.4
(41.08)
平均相對濕度(%) 74 73 71 70 71 76 80 81 78 75 76 73 75
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政治

现任领导

扬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扬州市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扬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扬州市委员会
职务 书记主任市长主席
姓名 王进健[8] 孔令俊[9] 潘国强[10] 陈扬[11]
民族 汉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 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靖江市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泰州市
出生日期 1973年9月(50歲)1965年3月(59歲)1974年10月(49歲)1963年4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3年3月2022年2月2023年5月2019年1月

历任领导

行政区划

扬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1个,代管2个县级市

此外,扬州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国家级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

扬州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12]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註 1][13]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4][註 2]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15]
街道
办事处
其中:
民族乡
321000扬州市 6,591.214,559,797邗江区225000176231
321002广陵区 423.09608,660汶河街道225000461
321003邗江区 552.681,100,198邗上街道2251001191
321012江都区 1,329.90926,577仙女镇22520013
321023宝应县 1,461.55682,219安宜镇22580014
321081仪征市 902.20532,571真州镇21140010
321084高邮市 1,921.78709,572高邮街道22560021011
注:广陵区数字包含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所辖2镇;邗江区数字包含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2街道、2镇,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所辖4街道、1乡。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559,797人[16]。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60,06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9,731人,增长2.24%,年平均增长率为0.22%。其中,男性人口为2,270,783人,占总人口的49.8%;女性人口为2,289,014人,占总人口的50.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2。0-14岁的人口为527,419人,占总人口的11.57%;15-59岁的人口为2,846,179人,占总人口的62.4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86,199人,占总人口的26.0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11,673人,占总人口的19.9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238,904人,占总人口的71.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20,893人,占总人口的28.97%。

截至2017年末,扬州市常住人口45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05%,比2016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扬州市户籍总人口459.98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16851人。全市登记出生人口4.54万人,出生率9.87‰;死亡人口5.28万人,死亡率11.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1‰。截至2017年末,扬州市区户籍总人口为233.00万人,增长0.23%[17]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32,448人,占99.4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349人,占0.6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0,210人,增长2.0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521人,增长53.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个百分点。

高邮市下属的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

经济

扬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与南京镇江构成南京都市圈。目前扬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苏处于中游位置,高于全国水平,汽车、造船等行业有一定优势。2018年,扬州市国民生产总值(GDP)达5466.17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2万元,连续多年在苏中苏北中保持前列[18]

2018年扬州国内生产总值地区构成
区划名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占比(%)
扬州市 5,466.17 100.00
扬州市区 3,492.75 63.90
高邮市 669.02 12.24
仪徵市 673.94 12.33
宝应县 630.46 11.53

交通

扬州城区的一条街道(城东南的徐凝门大街)

公路

公路交通发达,是数条高速公路与省干线公路的交汇点。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有G2 京沪高速公路、G40 沪陕高速公路、G4011 扬溧高速公路、S28 启扬高速公路及S49 新扬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大桥(G40 沪陕高速公路)和五峰山长江大桥(S39 江宜高速公路),将扬州与苏南高速公路网相连。另外, 233国道、 328国道、 344国道与 345国道亦过境本市。

铁路

  • 中國高速鐵路宁启铁路
  • 中國高速鐵路连淮扬镇铁路[19]
地铁

扬州地铁远景规划7条线路,其中5条主城轨道,2条都市区快轨线,线网总长约206公里,线网密度0.1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城轨道总长为151公里,线网密度0.30公里/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3条,分别为1号线全线、2号线一期和5号线一期,目前已上交国家环保部审查,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20][21]

建设中的南京地铁S5号线将经过扬州市,预计2026年完工。

轻轨

扬州市发改委已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开展了规划研究,规划年限未知。[21]

扬州经镇江至扬中城际铁路

于2020年列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该规划年限为2035年。[22]

南京江北至仪征城际

于2020年签订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该线路规划年限未知。[23]

机场

位于江都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有通达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机场与扬州市区之间有机场巴士直达。另外,扬州泰州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至泰国曼谷日本大阪韩国首尔-仁川越南芽庄韩国济州、柬埔寨金边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国际航线,以及至香港台湾桃园的地区航线,今后更有望继续开通至新加坡俄罗斯海参崴等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航线,便利周边民众出行。[24]

航运

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是中国沿海沿江重要港口。全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39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13个,千吨级码头泊位17个,形成了以六圩港区为龙头,仪征港区、江都港区为两翼的港口群。

文化

扬州文化艺术中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揚州城遺址
  • 何园
  • 个园
  • 莲花桥和莲性寺白塔
  • 吴氏宅第
  • 扬州大明寺
  • 普哈丁墓
  • 小盘谷
  • 朱自清旧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广陵琴派
  • 扬州评话
  • 扬剧
  • 扬州清曲
  • 扬州弹词
  • 木偶戏
  • 扬州剪纸
  • 扬州玉雕
  •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 雕版印刷技艺
  • 扬派盆景技艺
  •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宗教

  • 佛教:大明寺、高旻寺、旌忠寺、观音禅寺、法海寺、兴善寺文峰寺、祗陀林、万寿观音庵、鉴真佛教学院
  • 道教:武当行宫
  • 基督新教:扬州市共有基督徒3万,现有牧师3人,副牧师1位[25]。市区现有萃园路礼拜堂与神在堂两所礼拜堂。
  • 天主教:扬州耶稣圣心堂
  • 伊斯兰教:仙鹤寺

飲食

黄桥烧饼
蟹黃燒賣

淮揚菜中國菜四大菜系之一,指流行於江蘇省淮安、揚州、鎮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

  • 扬州灌汤包

扬州灌汤包是江苏省的名点。揚州的灌湯包以精粉燙麵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 笋肉锅贴

笋肉鍋貼是揚州風味小吃,以麵團糊制皮,包入笋肉餡,經炸制而成;色澤金黃,外脆里嫩,口味鮮美。

  • 翡翠燒賣

翡翠烧卖是扬州的名点,由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始人陈步云首创。

  • 千層油糕

千層糕呈菱形方塊,芙蓉色,半透明,整塊油糕共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

蟹黃燒賣馅为蟹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

  • 三丁包子

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

  • 盐水鹅

也称为老鹅,肉质瘦而不柴,口味鲜美。

特产

揚州螺鈿漆器
富春包子
  • 扬州螺鈿漆器
  • 扬州炒飯
  • 富春包子
  • 扬州酱菜
  • 扬州牛皮糖
  • 揚州老鹅

中华老字号

  • 扬州富春茶社
  • 扬州三和四美酱菜有限公司
  • 扬州市光明眼镜有限公司
  • 扬州谢馥春化妆品有限公司
  • 扬州玉器厂
  • 扬州漆器厂
  • 同松参号药店

方言

扬州市全境方言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即俗称的苏北话。除仪征西部为宁庐方言南京小片外,余皆属扬淮方言扬州小片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之一,存有很多传统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狭义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方言,扬州郊区又称其为“街上话”。而广义上的扬州话还包括邗江、江都大部、仪征大部、镇江市区的方言,还有安徽的天长市,俗称“苏北话”。

声母 包括零声母在内,扬州话共有17个声母,与普通话相比,只少了zh、ch、sh、r、n这5个声母。古全浊声母在扬州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一致。普通话的平卷舌,扬州话里是不分 的,扬州话用z、c、s、l来代替zh、ch、sh、r。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如:家,“家去”中念ga,“家庭”里念jia,不可混淆。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泥母、来母、日母混同,就是所谓的n、l、r不分。洪音韵母前为l,细音韵母前为n。如:脑=lao,凉=niang。但是,扬州郊区很多地方是区分n、l的。

韵母 扬州话有47个韵母。和多数官话方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保留入声,入声收喉塞音韵尾。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关=guan,官=guon,山=san,扇=xien,肩=jien,间=jian等等,这些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北京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扬州话中分别合并。冰=宾,静=进。果摄不区分开合口,一律读o。如:贺=货=ho。和=河=ho。

声调 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全浊上声今归入去声,古次浊上声今归上声。古清去、浊去;清入、浊入则分别合并为去声、入声。 除入声外,其他字的调类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唐诗宋词与扬州

詩歌中稱“維揚”者眾。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6]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27](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28]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9]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30]
  •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31]
  •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32]

旅游

瘦西湖南门
个园
扬州何園
大明寺
文峰塔
凤凰岛公园
崔致远纪念馆

1998年,扬州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20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稱號[33],主要景点有:

  • 瘦西湖
  • 个园、何园
  • 扬州大明寺
  • 汪氏小苑(扬州盐商建筑陈列馆,含中国剪纸博物馆)
  • 吴道台宅第(含扬州中医博物馆)
  • 唐城遗址
  • 观音禅寺(隋迷楼遗址)
  • 汉陵苑(汉广陵王墓)
  • 朱自清故居
  • 普哈丁园
  • 琼花观(扬州美术馆)
  • 武当行宫
  • 朱诗草林(罗聘故居)
  • 文峰寺
  •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双博馆)
  • 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
  • 世界动物之窗
  • 古运河风光带及水上游
  • 史可法纪念馆(含广陵琴派博物馆)
  • 扬州城门遗址博物馆扬州西门遗址博物馆
  • 梅花书院(扬州学派纪念馆)
  • 扬州民俗博物馆
  • 天宁禅寺(扬州中国佛教文化园)
  • 旌忠寺
  • 高旻寺
  • 扬州八怪纪念馆
  • 扬州水文化博物馆
  • 卢氏盐商宅第
  • 盐宗祠(曾国藩祠堂)
  • 二分明月楼
  • 东关街、东圈门(扬州明清古城)
  • 南河下会馆一条街(湖南会馆、安徽会馆、廖可亭故居)
  • 竹西公园
  • 凤凰岛公园
  • 茱萸湾公园
  • 荷花池公园曲江公园
  • 蜀冈西峰森林公园润扬湿地森林公园
  • 崔致远纪念馆
  • 同松参号旧址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蜀岗瘦西湖

教育

高等教育

  • 扬州大学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 扬州市职业大学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高中

  • 江苏省扬州中学
  •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 扬州市新华中学
  • 扬州市第一中学
  • 江苏省邗江中学
  • 扬州市瓜州中学
  • 江都区:江苏省江都中学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扬州市仙城中学
  • 宝应县:江苏省宝应中学、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 高邮市:江苏省高邮中学、高邮市第一中学
  • 仪征市:江苏省仪征中学、仪征市精诚中学仪征市第二中学
  •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初中

  •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 扬州市梅岭中学
  • 邗江实验学校
  • 邗江中学(集团)润扬中学
  •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 扬州市梅苑双语学校
  • 扬州市竹西中学
  • 扬州市翠岗中学
  • 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
  • 扬州市维扬实验中学
  • 扬州市美琪学校
  • 扬州市北京新东方学校
  • 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
  •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

小学

  • 育才小学
  • 邗江实验小学
  • 梅岭小学
  • 汶河小学
  • 东关小学
  • 江都区实验小学
  • 嘶马小学
  • 沙口小学
  • 维扬实验小学
  • 育才小学西区校
  • 梅岭小学西区校
  • 扬州北京新东方学校
  • 美琪小学

城市荣誉

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纪念石刻
  • 1982年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 1998年

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2002年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 2003年

国家园林城市、 江苏人居环境奖城市、 国家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国家节水型城市、 国家畅通工程优秀管理城市

  • 2004年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2005年:国家节水型城市
  • 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 2009年:中国和谐管理城市
  • 2011年:中国森林城市

友好城市

注释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參考文献

  1. 杨永恒等 (编). . 北京: 中译出版社. : 205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2. 馮明珠 (编). . 遠流出版事業. 2011: 387–391. ISBN 9789573268918 (中文).
  3. 谢堃《书画所见录》
  4. 《孔尚任诗文集》
  5. 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扬,盖徽商殖民地也,故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流寓而著籍者也。而徽扬学派,亦因以大通。”
  6. (清)李斗著 《扬州画舫录·刘大观》卷六
  7. 姜涛. . 扬州晚报. 2015年12月16日 [202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凤凰网江苏.
  8. . 中国经济网.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9. . 中国经济网. [202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10. . 人民网. [202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11. . 中国经济网. [202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9).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13.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年9月. ISBN 978-7-5037-7507-9.
  14. 扬州市统计局 扬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23-01-02].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6. 扬州市统计局、扬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
  1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18. . 扬州市统计局. 2019-02-20.
  19. . 上铁常州站.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20. . 中国江苏网.
  21. . 扬州市政府.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22. (PDF). 国家发改委.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23. . 扬州移动.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24.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2019年夏秋季航班时刻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5. . Xixuanwu.bokee.com. [201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9).
  26.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27. 徐凝 《忆扬州》
  28. 杜牧《赠别》
  29.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0. 杜牧《遣怀》
  31. 殷芸的《小说》一文:“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32. 姜夔自度曲《揚州慢》
  33. .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34. . 扬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0-11-11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 李斗:《扬州画舫录》
  • Antonia Finnane著,李霞譯:《說揚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國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7)。
  • 李惠儀:〈性別與清初歷史記憶──從揚州女子談起〉。
  • 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三联书店)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15》,出自房玄齡晉書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