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7269, 物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7269

[U+7268]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726A]

跨语言

筆順
8 strokes
筆順

汉字

+4畫,共8畫,倉頡碼四角號碼27520部件組合

派生汉字

  • , , , , , , , ,

参考资料

汉语

簡體正體/繁體

字形来源

古代字體(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甲骨文 楚系簡帛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形聲漢字(OC *mɯd:意符 + 聲符 (OC *mɯd)

词源

对比原始漢藏語 (谷物;种子;血脉) (STEDT),其派生出藏語 ('bru, 种子;谷物)景頗語 (ə myú, 类型)緬甸語 (myui:, 种子)

发音


註解:mi̍h/mn̍gh - 白读(词义1);mih - 白读(仅用于等词);bu̍t - 文读。
註解
  • 5veq - 文读;
  • 5meq - 白读,用于

  • 各地讀音
語言 地區
標準漢語 北京 /u⁵¹/
哈爾濱 /u⁵³/
天津 /u⁵³/
濟南 /u²¹/
青島 /vu⁴²/
鄭州 /u²⁴/
西安 /vo²¹/
西寧 /v̩⁴⁴/
銀川 /vu¹³/
蘭州 /və¹³/
烏魯木齊 /vu²¹³/
武漢 /u²¹³/
成都 /u³¹/
貴陽 /u²¹/
昆明 /u³¹/
南京 /uʔ⁵/
合肥 /uəʔ⁵/
晉語 太原 /vəʔ²/
平遙 /uʌʔ⁵³/
呼和浩特 /vəʔ⁴³/
吳語 上海 /vəʔ¹/
蘇州 /vəʔ³/
/məʔ³/
杭州 /vəʔ²/
溫州 /vai²¹³/
徽語 歙縣 /me²²/
屯溪 /mə¹¹/
/uə¹¹/
湘語 長沙 /u²⁴/
湘潭 /u²⁴/
贛語 南昌 /uɨʔ⁵/
客家語 梅縣 /vut̚⁵/
桃源 /vut̚⁵⁵/
粵語 廣州 /mɐt̚²/
南寧 /mɐt̚²²/
香港 /mɐt̚²/
閩語 廈門 (泉漳) /but̚⁵/
/miʔ⁵/
福州 (閩東) /uʔ⁵/
建甌 (閩北) /u²⁴/
/o²⁴/
汕頭 (潮州) /mueʔ⁵/
海口 (海南) /vut̚³/
/mi³³/

韻圖
讀音 # 1/1
(4)
(60)
調 入 (Ø)
開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mjut
擬音
鄭張尚芳 /mɨut̚/
潘悟雲 /miut̚/
邵榮芬 /miuət̚/
蒲立本 /mut̚/
李榮 /miuət̚/
王力 /mĭuət̚/
高本漢 /mi̯uət̚/
推斷官話讀音
推斷粵語讀音 mat6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讀音 # 1/1
現代北京音
(拼音)
構擬中古音 ‹ mjut ›
構擬上古音 /*C.mut/
英語翻譯 thing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讀音 # 1/1
序號 13218
聲符
韻部
小分部 1
對應中古韻
構擬上古音 /*mɯd/

释义

  1. 客观存在独立具体实体
         
       dòng  
  2. 外部世界环境
  3. 实质,有意义的内容
       yánzhīyǒu  
  4. ()的簡稱。
  5. 选择挑选
  6. 寻找
         
  7. (潮州話)
    [潮州話]   ga1 gi7 muêh8 [潮州話拼音]   自己做
  8. 的另一種寫法
  9. (閩南語) (什么)的另一種寫法

近义词

  • ()
  • (zhuāng) (溫州話)
  • (zhěngzhì, zhěngzhi)

组词

  • (yīwù)
  • (xiàjiǔwù)
  • (shìwù)
  • (hùwù)
  • (rénwù)
  • (rénwùhuà)
  • (shíwù)
  • (dàitìwù)
  • (xìzhēngwù)
  • (xìnwù)
  • (àowù)
  • (gōngwù)
  • (kānwù)
  • (lìwùpǔ)
  • (fùshíwù)
  • (dòngzhíwù)
  • (dòngwù)
  • (dòngwùyuán)
  • (dòngwùyóu)
  • (dòngwùjiāo)
  • (huàhéwù)
  • (bówùxué)
  • (bówùyuàn)
  • (bówùguǎn)
  • (wéixiǎnwù)
  • (yuánwù)
  • (fǎnwùzhì)
  • (kěránwù)
  • (gǔwù)
  • (gǔshēngwù)
  • (míngwù)
  • (jíxiángwù)
  • (hánshuǐwù)
  • (siáⁿ-mi̍h)
  • (wéiwùlùn)
  • (qìwù)
  • (nángzhōngwù)
  • (tǔwù)
  • (tiánchōngwù)
  • (húzhōngwù)
  • (dàrénwu)
  • (tiānwù)
  • (shīwù)
  • (yāowù)
  • (miàowù)
  • (guānwù)
  • (jìshēngwù)
  • (shíwù)
  • (chǒngwù)
  • (bǎowù)
  • (xiǎorénwù)
  • (yóuwù)
  • (gōngzuòwù)
  • (shùwù)
  • (jiànzhùwù)
  • (dàiwù)
  • (wēi shēng wù)
  • (wàngyōuwù)
  • (wǔwǔ)
  • (guàiwùxiàng)
  • (bàiwùjiào)
  • (pāowùxiàn)
  • (páixièwù)
  • (wénwù)
  • (fāngwù)
  • (yǒujīwù)
  • (fúwù)
  • (bēizhōngwù)
  • (géwù)
  • (qìwù)
  • (zhíwù)
  • (zhíwùrén)
  • (zhíwùyuán)
  • (zhíwùxué)
  • (zhíwùyóu)
  • (dúwù)
  • (bǐwù)
  • (máowù)
  • (máozhīwù)
  • (fúhuàwù)
  • (yǎnghuàwù)
  • (qīnghuàwù)
  • (lǜhuàwù)
  • (qínghuàwù)
  • (dànhuàwù)
  • (shuǐhéwù)
  • (chízhōngwù)
  • (wūrǎnwù)
  • (fǎwù)
  • (hùnhéwù)
  • (xiùhuàwù)
  • (zhuówù)
  • (bàozhàwù)
  • (wùshì)
  • (wùyǐlèijù)
  • (wùjiàn)
  • (wùhòu)
  • (wùxiàng)
  • (wùjià)
  • (wùlì)
  • (wùhuà)
  • (wùpǐn)
  • (wùwài)
  • (wùyì)
  • (wùxìng)
  • (wùtài)
  • (wùgù)
  • (wùliào)
  • (wùshìrénfēi)
  • (wùyè)
  • (wùquán)
  • (wùwù)
  • (wùlǐ)
  • (wùlǐxué)
  • (wùlǐ liàng)
  • (wùchǎn)
  • (wùzhǒng)
  • (wùjìng)
  • (wùlěi)
  • (wùhuá)
  • (wùzhèng)
  • (wùzī)
  • (wùzhì)
  • (wùjìng)
  • (lièwù)
  • (wánwù)
  • (zhēnwù)
  • (shēngwù)
  • (shēngwùquān)
  • (shēngwùxué)
  • (shēngwùjiǎn)
  • (chǎnwù)
  • (chīwù)
  • (fāwu)
  • (báiwù)
  • (bówù, bǎiwù)
  • (mùdìwù)
  • (liúhuàwù)
  • (línhuàwù)
  • (kuàngwù)
  • (kuàngwùxué)
  • (kuàngwùyóu)
  • (shénwú)
  • (jìwù)
  • (fúwù)
  • (lǐwù)
  • (wànwù)
  • (huìwù)
  • (jìniànwù)
  • (hǎnwù)
  • (lǎowù)
  • (jùhéwù)
  • (luǒwù)
  • (jiùwù)
  • (bówù)
  • (yīngwù)
  • (zhùzuòwù)
  • (yàowù)
  • (yàowùxué)
  • (róngtōngwù)
  • (yǎnshēngwù)
  • (yīwù)
  • (zhèngwù)
  • (dúwù)
  • (xiàngwù)
  • (huòwù)
  • (huòwùshuì)
  • (gòuwù)
  • (zāngwù)
  • (nóngchǎnwù)
  • (zàowù)
  • (ādǔwù)
  • (yángwù)
  • (zhàng'àiwù)
  • (záwù)
  • (yúnwù)
  • (língwù)
  • (shíwù)
  • (shíwùliàn)
  • (shìwù)
  • (guǐwù)
  • (lǔhuàwù)

日语

汉字

3年級漢字

读法

  • 吳音: (, 常用); ()
  • 漢音: (, 常用)
  • 訓讀: (, , 常用); (, )

复合词

词源 1

詞中漢字
もの
三年級
訓讀

⟨mo2no2⟨mono2/mono/

源自古典日語。可考于《古事记》。最终源自原始日語

其他形式

  • (非正式) ()

发音

名词

• () 

  1. 东西物品
    近義詞: (俚语) (butsu)
    1. (法律) 实物
      • 日本民法,第八十五条
        Kono hōritsu ni oite “mono” to wa, yūtaibutsu o iu.
        法律中的所谓“物”是指有实体的事物。
参见
  • (koto, 抽象的)

后缀

• () 

  1. 类型流派
    misshitsu-mono
    密室类型(的故事)
    tantei-mono no dorama
    侦探剧
    Bōken-mono desu.
    是冒险类型

前缀

• () 

  1. (不再自由造詞后接形容词)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衍生词汇
  • ()
  • ()
  • ()

词源 2

/mono//mon/

变换自上文mono

发音

  • 國際音標(幫助)[mõ̞ɴ]

名词

• () 

  1. (非正式) (mono, 物品)的另一種寫法

词源 3

詞中漢字
ぶつ
三年級
音讀

源自中古漢語 ()

发音

  • (東京) [búꜜtsù] (頭高型 – [1])[1]
  • 國際音標(幫助)[bɯ̟ᵝt͡sɨᵝ]

名词

• ()  (butu)?

  1. (俚語) 东西
    近義詞: (mono)

词缀

• ()  (butu)?

参考资料

  1. 1 2 3 2006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朝鲜语

词源

源自中古漢語 ()

歷史讀音
東國正韻讀法
1448年,東國正韻耶魯拼音mwúlq
中古朝鮮語
原文音訓
註解 ()讀法
1527年,訓蒙字會耶魯拼音kàs耶魯拼音múl

发音

汉字

(音訓)

  1. (mul)的漢字?物品东西

复合词

参考资料

  • (2007) 數位漢字辭典

国头语

汉字

  • 訓讀: (munū, )

发音

  • 國際音標(幫助)/munuː/

名词

(名詞 munū) 

  1. 物品东西

宫古语

汉字

  • 訓讀: (munu, )

发音

名词

(平假名,罗马字)

  1. 物品东西

冲绳语

汉字

(3年級漢字)

读法

复合词

  • (shimuchi)
  • (kanamun)
  • (munugatai)
  • (nkashimunugatai)

发音

  • 國際音標(幫助)/munu/, /muŋ/

名词

(平假名,羅馬字,替代讀法,羅馬字)

  1. 物品东西

越南语

汉字

漢越音;讀法:
字喃;讀法:

  1. (物品,东西)漢字

八重山语

汉字

  • 訓讀: (munu, )

发音

名词

(平假名,罗马字)

  1. 物品东西

与那国语

汉字

  • 訓讀: (munu, )

发音

名词

(平假名,罗马字)

  1. 物品东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