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英語:,TLPA,讀作Thoo-lú-pah)是台灣語文學會於1991年期間針對臺灣語言所制定的音標系統[1],內含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臺灣客家語音標系統、臺灣原住民語音標系統等三套系統。[2]1998年元月教育部公告使用前兩套。[3][4]2003年2月教育部在客語部份改採臺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5]閩南語部份再經和國際語音符號、教會羅馬字系統整合後,教育部於2006年10月14日公布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6]
漢語族拼音方案 |
---|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
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
大致上與白話字相同,但是基於書寫方便做了些微調整,並且將各地腔調差異納入考量增加了幾種新的拼寫法。
子音
雙唇音 | 齒齦音 | 齦顎音 | 軟顎音 | 聲門音 | ||||||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ㄇ 毛(moo1) | n [n] ㄋ 耐(nai7) | ng [ŋ] ㄫ 雅(nga2) | |||||||
塞音 | 不送氣 | p [p] ㄅ 邊(pian1) | b [b] ㆠ 文(bun5) |
t [t] ㄉ 地(te7) | l [d][lower-alpha 1] 柳(liu2) | k [k] ㄍ 求(kiu5) | g [ɡ] ㆣ 語(gi2) |
(不標示) [ʔ] 英( ing1) | ||
送氣 | ph [pʰ] ㄆ 頗(pho1) | th [tʰ] ㄊ 他(thann1) | kh [kʰ] ㄎ 去(khi3)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c [ʦ] ㄗ 曾(can1) | j [ʣ] ㆡ 熱(juah8) |
ci [ʨ] ㄐ 尖(ciam1) | ji [ʥ] ㆢ 入(jip8) | |||||
送氣 | ch [ʦʰ] ㄘ 出(chut4) | chi [ʨʰ] ㄑ 手(chiu2) | ||||||||
擦音 | s [s] ㄙ 時(si5) | si [ɕ] ㄒ 寫(sia2) | h [h] ㄏ 喜(hi2) | |||||||
邊音 | l [l] ㄌ 柳(liu2) |
- 將同一發音部位之不送氣清音([p], [t], [k], [ʦ])視為基本音,依據系統性規則給予單一拉丁字母 p, t, k, c,送氣清音則加上 h 成為 ph, th, kh, ch,最後一組與白話字中的 ch, chh 不同且不相容。
母音
前元音 | 央元音 | 後元音 | 韻化輔音 | |||||
---|---|---|---|---|---|---|---|---|
基本 | 鼻化 | 基本 | 基本 | 鼻化 | ||||
高元音 | i [i] ㄧ 衣(i4) | inn [ĩ] ㆪ 圓(inn5) | u [u] ㄨ 汙 (u6) | unn [ũ] ㆫ 張(tiunn5) |
m [m̩] ㆬ 姆(m7) | ng [ŋ̍] ㆭ 酸(sng7) | ||
中元音 | e [e] ㆤ 禮(le4) | enn [ẽ] ㆥ 生(senn5) |
o [ə] ㄜ 高(ko1,3) |
oo [ɔ] ㆦ 烏(oo1,2) | onn [ɔ̃] ㆧ 翁(onn5) | |||
低元音 | a [a] ㄚ 查(ca1) | ann [ã] ㆩ 衫(sann5) |
- 某些地區將「o」、「oo」發為半閉後圓唇元音/o/、半閉後不圓唇元音/ɤ/。
- 因為打字排版不易處理,因此把白話字的「o·」改為「oo」。
- 泉州腔的中央元音/ə/、閉央不圓唇元音/ɨ/、漳州腔的半開前不圓唇元音/ɛ/分別以新增的拼寫法「er」、「ir」、「ee」來書寫。
- 原先在白話字系統中記為「ek」、「eng」的/iək/、/iəŋ/改以「ik」、「ing」記。
- 鼻化韻廢除n,改用「nn」標示,若遇到入聲「-h」則置於其前寫如「-nnh」。
- 廢除「o」做為介音的寫法,一律改為「u」。如:「Tâi-oân」改為「Tai5 uan5」
- 聲母是 m、n、ng 時,不加表示鼻音的 ⁿ。鼻母音不需要子音單獨也能成為一個音節,如:黃(n̂g)、姆(ḿ)。
聲調
TLPA聲調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
調值 | ˦˦ | ˥˩ | ˧˩ | ˧ | ˨˦ | ˧˧ | ˥ | ˥˥ | ||
傳統調名 | 陰平 | 陰上 | 陰去 | 陰入 | 陽平 | 陽上 | 陽去 | 陽入 | 無 | 無 |
白話字表記 | a | á | à | -ap, -at, -ak, -ah | â | ā | -a̍p, -a̍t, -a̍k, -a̍h | 無 | 無 | |
方音符號表記 | 不標 | ˋ | ˪ | ㆴ、ㆵ、ㆶ、ㆷ | ˊ | ˫ | ㆴ·、ㆵ·、ㆶ·、ㆷ· | 無 | 無 |
- 另外新增0號調與9號調表示輕聲及高升調。
- 做為聲調符號的阿拉伯數字,應標寫於音節的右上角,如:「百科全書 pah4 kho1 cuan5 su1」。如果有打字或電腦輸入等困難可免用上標。
臺灣客家語音標系統
子音
雙唇音 | 唇齒音 | 齒齦音 | 齦後音 | 齦顎音 | 硬顎音 | 軟顎音 | 聲門音 | |||||||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ㄇ 滿 | n [n] ㄋ難 | ngi [ɲ] ㄬ 牛 | ng [ŋ] ㄫ 我 | ||||||||||
塞音 | 不送氣 | p [p] ㄅ 班 | t [t] ㄉ 單 | k [k] ㄍ 高 | (不標) [ʔ] | |||||||||
送氣 | ph [pʰ] ㄆ 潘 | th [tʰ] ㄊ 灘 | kh [kʰ] ㄎ 可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c [ʦ] ㄗ 走 | z [ʧ] ㄓ 照 | ci [ʨ] ㄐ 濟 | ||||||||||
送氣 | ch [ʦʰ] ㄘ 湊 | zh [ʧʰ] ㄔ 穿 | chi [ʨʰ] ㄑ 前 | |||||||||||
擦音 | f [f] ㄈ 番 | v [v] ㄪ 萬 |
s [s] ㄙ 愁 | r [z] | sh [ʃ] ㄕ 神 | j [ʒ] ㄖ 影 |
si [ɕ] ㄒ 仙 | h [h] ㄏ 好 | ||||||
邊音 | l [l] ㄌ 蘭 |
聲調
調名 | 傳統調名 | 調值 | 範例 | ||
---|---|---|---|---|---|
北部四縣 | 南部四縣 | 海陸 | |||
第1調 | 陰平 | 24 | 33 | 53 | 東 |
第2調 | 陰上 | 31 | 53 | 24 | 董 |
第3調 | 陰去 | 55 | 55 | 31 | 棟 |
第4調 | 陰入 | 2 | 3 | 5 | 督 |
第5調 | 陽平 | 11 | 11 | 55 | 龍 |
第7調 | 陽去 | -- | -- | 22 | 度 |
第8調 | 陽入 | 5 | 5 | 2 | 毒 |
- 四縣腔去聲不分陰陽。
- 以數字標示調名可以讓四縣腔及海陸腔的書面資料互通。
參考資料
- . 台灣語文學會.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0).
- . 台灣語文學會.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9).
- .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4).
- 《臺(87)語字第八七○○○五七七號》中華民國教育部,1998年1月12日
- .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3年11月.
- . 中央社. 2006-10-15.
- 吳守禮. (PDF). 台語天地.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17).
- 董同龢,記台灣的一種閩南語,中研院史語所,1967.06
- 鄭良偉,台語語音規律大綱及語例,199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