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 (行政区划)

蒙古语汉语拼音字母Hôxûû 或 Hûxûû鲍培转写西里尔字母)是目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起源于清代蒙古的行政区划,为其特有的县级行政区行政地位相同。截至2004年12月31日,内蒙古境内有52个旗,其中3个自治旗

分類县级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創建法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创建时间1763年
數量52个
應用範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
適用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本级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旗人民政府
上級省级行政区
下級乡级行政区

后金皇太极时期,仿照满洲的八旗制度,对漠南蒙古实行划定牧场、编设札萨克旗的管理策略。其后,清代蒙古形成盟旗制,而随着蒙古诸旗管辖的牧地的固定,旗逐渐成为整个蒙古地区的基层行政区,仅内蒙古个别地区沿用至今。

沿革

词源

在蒙古语及相关突厥语中,“hoxuun”一词(蒙古语察哈尔音:xɔʃʊː(n)~xʊʃʊː(n);托忒文ᡍᡆᠱᡇᡇᠨ hoxuun圖瓦語羅馬化:qožuun [k̠o̞.ʒuːn];維吾爾語قوشۇن拉丁维文:qoshun吉爾吉斯語羅馬化кошу(у)н)本指“鄂拓克”的军事组织,在今天的胡都木及西里尔蒙古文中,该词与“喙”一词同形同音,昔日与“旗帜”一词(禿克,tug)并无关系,可能源自意为先锋的蒙语词“hoxunûci”(ᠬᠣᠰᠢᠭᠤᠴᠢ)。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取消了原本的“土绵”、“鄂托克”制度,在地方行政方面启用盟旗制度,将“豪袖温”一词与满语“固山”(满语穆麟德轉寫gūsa)一词对应起来并汉译为“旗”,“鄂托克”被“豪袖乌”(旗)所取代。

“hoxuun”有时会被音译为“和硕”,但其与满语宗室封号“和硕”(满语穆麟德轉寫hošo,意为“一方”)及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及和硕县蒙古语 hôshûûd)语源完全不同。在喀喇沁音的蒙古语文读中,和硕(特)县之“硕”与豪袖乌之“袖”声母不同,“ᠱᠤ”为翘舌的“su”,“ᠰᠢ
(-ᠤ)
”为腭化的“xu”。然而,“和硕特”一词实为胡都木蒙文自卫拉特托忒蒙文的借入,而托忒文(及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当代蒙语方言使用的回鹘式蒙古文)无法区分此二音,且和硕特之语源似乎是hoxuun,只不过借回胡都木蒙古文时没有按语源写回“hošuud”(ᠬᠣᠰᠢᠭᠤᠳ)。

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像内蒙古一样仍使用hoxuun(旗)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按照与俄语中同等级的市政区一样同样翻译成“区”。在维吾尔语乌孜别克语中,豪袖温是军旅的意思。今天,维吾尔族罗布人的最主要的支系之一即是“喀拉豪袖温部”(标准維吾爾語قارا قوشۇنلۇقلار拉丁维文:Qara-Qoshunluqlar,罗布方言:قارا-قوشۇللۇقتار Qara-Qoshulluqtar),他们来自罗布泊东南一个叫喀拉豪袖温(Qara Qoshun)的地方。柯尔克孜语豪袖温指一种军队组织,但其使用范围已退化至仅局限在《玛纳斯》等史诗中。

清代

清朝雍正乾隆时期,随着汉族居民移居内蒙古的牧区,农牧并营的现象日渐增多。清朝政府在封禁汉族移民失效的情况下,对蒙汉杂居区实行一地两属、“蒙汉分治、旗厅并存”的政策,蒙古族居民由旗治理,汉族居民由厅治理。

中华民国

整个民国时期,当地札萨克蒙古王公的统治权得到保留并有沿袭。民国初期,全国行政区有过多次调整,而取代府州厅,成为基层最普遍的行政区划。旗厅并存由此变为旗县并存。而自清末以来,随着汉族移民和牧地开垦,内蒙古地区的汉族人口不断增加。牧地开垦更直接冲击蒙古族民众的生活方式。自1900年代起,反开垦即成为独贵龙运动的主题。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延续了清末管理方式,甚至满洲国政府亦推行此种管理方式,如敖汉旗新惠县管辖同一区域。

另一方面,蒙古王公及札萨克对国民政府将旗中汉族居住区划出,成立新的行政区持反对态度。绥远省政府在1940年代初将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鄂托克旗杭锦旗的汉族居民区划出,成立达拉特旗组训处桃力民办事处。直到绥远省政府消亡,仍未成为正式的行政区。

而在已经独立建国的原外蒙古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就废除了作为封建领地的旗组织,只保留了艾马克苏木,仅并入俄罗斯联邦的图瓦保留了旗的称呼,成为次于共和国的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共政权国民政府开始争夺,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东北地区。中共的部队与党政干部开辟内蒙古与蒙汉杂居区。1948年时,中共政权基本已管辖东北全境。与国民政府相比,中共政权更为强势。在蒙古王公、札萨克丧失统治权的因素下,中共政权得以用联合政府的名义解决旗县并存的问题。如在敖汉旗和新惠县,成立“敖汉旗-新惠县联合旗县”政府。1949年3月新惠县并入敖汉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陆续解决旗县并存问题。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

内蒙古自治区各旗

上级行政区 旗名称 蒙古文 拉丁转写 总人口
(2010年人口普查)[1]
蒙古族人口 蒙古族比例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ᠲᠦᠮᠡᠳ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312,53233,79310.8%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ᠲᠦᠮᠡᠳ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276,4538,4393.1%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ᠳᠠᠷᠬᠠᠨ
ᠮᠤᠤᠮᠢᠩᠭᠠᠨ
ᠬᠣᠯᠪᠣᠭᠠ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101,48614,12713.9%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ᠠᠷᠤ
ᠬᠣᠷ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272,205103,28437.9%
巴林左旗ᠪᠠᠭᠠᠷ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327,765113,85434.7%
巴林右旗ᠪᠠᠭᠠᠷ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175,54376,48943.6%
克什克腾旗ᠬᠡᠰᠢᠭᠲᠡᠨ
ᠬᠣᠰᠢᠭᠤ
211,15526,38112.5%
翁牛特旗ᠣᠩᠨᠢᠭᠤᠳ
ᠬᠣᠰᠢᠭᠤ
433,29863,04514.6%
喀喇沁旗ᠬᠠᠷᠠ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293,246126,11843.0%
敖汉旗ᠠᠤᠬᠠᠨ
ᠬᠣᠰᠢᠭᠤ
547,04327,5415.0%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ᠬᠣᠷᠴ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514,741378,77573.6%
科尔沁左翼后旗ᠬᠣᠷᠴ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379,237275,54472.7%
库伦旗ᠬᠦᠷᠢᠶ᠎ᠡ
ᠬᠣᠰᠢᠭᠤ
167,02096,64657.9%
奈曼旗ᠨᠠᠢᠮᠠᠨ
ᠬᠣᠰᠢᠭᠤ
401,509149,14137.1%
扎鲁特旗ᠵᠠᠷᠤᠳ
ᠬᠣᠰᠢᠭᠤ
279,371136,79649.0%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ᠳᠠᠯᠠᠳ
ᠬᠣᠰᠢᠭᠤ
322,10112,6513.9%
准格尔旗ᠵᠡᠭᠦᠨᠭᠠᠷ
ᠬᠣᠰᠢᠭᠤ
356,50125,9057.3%
鄂托克前旗ᠣᠲᠣᠭ 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68,28218,18926.6%
鄂托克旗ᠣᠲᠣᠭ
ᠬᠣᠰᠢᠭᠤ
148,84424,62916.5%
杭锦旗ᠬᠠᠩᠭ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111,10222,67320.4%
乌审旗ᠦᠦᠰ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124,52727,67922.2%
伊金霍洛旗ᠡᠵᠡᠨ
ᠬᠣᠷᠣᠭ᠎ᠠ
ᠬᠣᠰᠢᠭᠤ
226,75212,4265.5%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ᠠᠷ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278,7446,9862.5%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ᠮᠣᠷᠢᠨ
ᠳᠠᠪᠠᠭ᠎ᠠ
ᠳᠠᠭᠤᠷ
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 ᠦ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276,9126,6272.4%
鄂伦春自治旗ᠣᠷᠴᠣᠨ ᠤ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223,7527,9913.6%
鄂温克族自治旗ᠡᠸᠡᠩᠬᠢ
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 ᠦ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134,97926,42419.6%
陈巴尔虎旗ᠬᠠᠭᠤᠴᠢᠨ
ᠪᠠᠷᠭᠤ
ᠬᠣᠰᠢᠭᠤ
58,24424,75742.5%
新巴尔虎左旗ᠰᠢᠨ᠎ᠡ
ᠪᠠᠷᠭᠤ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40,25829,40973.1%
新巴尔虎右旗ᠰᠢᠨ᠎ᠡ
ᠪᠠᠷᠭᠤ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36,35626,49572.9%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ᠤᠷᠠᠳ 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293,26910,3633.5%
乌拉特中旗ᠤᠷᠠᠳ 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134,20421,82516.3%
乌拉特后旗ᠤᠷᠠᠳ 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65,20714,00521.5%
杭锦后旗ᠬᠠᠩᠭᠢ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257,9432,6311.0%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ᠴᠠᠬᠠᠷ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164,4344,1272.5%
察哈尔右翼中旗ᠴᠠᠬᠠᠷ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149,4833,0632.0%
察哈尔右翼后旗ᠴᠠᠬᠠᠷ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150,1748,7525.8%
四子王旗ᠳᠥᠷᠪᠡᠳ
ᠬᠣᠰᠢᠭᠤ
176,81813,9687.9%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ᠬᠣᠷᠴ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299,834143,72047.9%
科尔沁右翼中旗ᠬᠣᠷᠴ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251,461209,76783.4%
扎赉特旗ᠵᠠᠯᠠᠢᠳ
ᠬᠣᠰᠢᠭᠤ
392,346159,46840.6%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ᠠᠪᠠᠭ᠎ᠠ
ᠬᠣᠰᠢᠭᠤ
43,57422,10450.7%
苏尼特左旗ᠰᠥᠨᠢᠳ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33,65219,52758.0%
苏尼特右旗ᠰᠥᠨᠢᠳ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71,06321,63630.4%
东乌珠穆沁旗ᠵᠡᠭᠦᠨ
ᠦᠵᠦᠮᠦ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93,96251,14554.4%
西乌珠穆沁旗ᠪᠠᠷᠠᠭᠤᠨ
ᠦᠵᠦᠮᠦ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87,61451,85659.2%
太仆寺旗ᠲᠠᠶᠢᠫᠤᠰᠧ
ᠬᠣᠰᠢᠭᠤ
112,3394,2963.8%
镶黄旗ᠬᠥᠪᠡᠭᠡᠲᠦ
ᠰᠢᠷ᠎ᠠ
ᠬᠣᠰᠢᠭᠤ
28,45016,03856.4%
正镶白旗ᠰᠢᠯᠤᠭᠤᠨ
ᠬᠥᠪᠡᠭᠡᠲᠦ
ᠴᠠᠭᠠᠨ
ᠬᠣᠰᠢᠭᠤ
54,44317,70232.5%
正蓝旗ᠰᠢᠯᠤᠭᠤᠨ
ᠬᠥᠬᠡ
ᠬᠣᠰᠢᠭᠤ
81,96731,28038.2%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ᠠᠯᠠᠱᠠ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173,49433,08719.1%
阿拉善右旗ᠠᠯᠠᠱᠠ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25,4306,33124.9%
额济纳旗ᠡᠵᠡᠨ᠎ᠡ
ᠬᠣᠰᠢᠭᠤ
32,4105,21716.1%

1949年以来撤销的旗

旗名称 撤销年份 撤销详情
巴彦旗1949年并入莫力达瓦旗
喜扎嘎尔旗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
商都旗合并为商都镶黄联合旗
察哈尔左翼镶黄旗
察哈尔左翼正蓝旗更名为正蓝旗
察哈尔左翼镶白旗更名为镶白旗
察哈尔左翼正白旗更名为正白旗
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更名为正黄旗
察哈尔右翼正红旗更名为正红旗
察哈尔右翼镶红旗更名为镶红旗
察哈尔右翼镶蓝旗更名为镶蓝旗
喀尔喀右翼旗更名为达尔罕旗
喀喇沁右翼旗更名为喀喇沁旗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更名为准格尔旗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更名为郡王旗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更名为达拉特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更名为乌审旗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更名为鄂托克旗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更名为杭锦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更名为扎萨克旗
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改置额济纳旗自治区
乌珠穆沁右翼旗1950年合并设立东西乌珠穆沁东浩济特联合旗
乌珠穆沁左翼旗
东浩济特旗浩济特左翼旗
东阿巴嘎旗阿巴嘎左翼旗合并设立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西浩济特联合旗中部联合旗
东阿巴哈纳尔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
西浩济特旗浩济特右翼旗
西阿巴嘎旗阿巴嘎右翼旗合并设立西阿巴嘎西阿巴哈纳尔联合旗
西阿巴哈纳尔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
太仆寺右旗合并设立明安太右联合旗
明安旗
正白旗合并设立正白镶白联合旗
镶白旗
镶蓝旗合并设立镶蓝镶红联合旗
镶红旗
正红旗改置东四旗中心旗
阿拉善霍硕特特别旗改置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治区
四子部落旗更名为四子王旗
科尔沁右翼后旗1952年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
鄂伦春旗改置鄂伦春自治旗
东西乌珠穆沁东浩济特联合旗改置东部联合旗
西阿巴嘎西阿巴哈纳尔联合旗合并设立西部联合旗
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西浩济特联合旗
达尔罕旗合并设立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茂明安旗
正黄旗1954年改置察哈尔右翼前旗
镶蓝镶红联合旗改置察哈尔右翼中旗
东四旗中心旗并入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
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1956年改置翁牛特旗
额济纳自治旗改置额济纳旗
东部联合旗改置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
西部联合旗更名为阿巴嘎旗
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
正白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
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
明安太右联合旗并入正蓝旗正镶白旗
郭尔罗斯前旗改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郭尔罗斯后旗改置肇源县
杜尔伯特旗改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莫力达瓦旗1958年改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索伦旗改置鄂温克族自治旗
喀喇沁左翼旗改置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达拉特后旗并入五原县
扎萨克旗合并设立伊金霍洛旗
郡王旗
商都镶黄旗1960年更名为镶黄旗
阿拉善旗1961年改置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
土默特旗1965年改置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
额尔古纳旗1966年改置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
潮格旗1981年更名为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更名为乌拉特中旗
喜桂图旗1983年改置牙克石市
布特哈旗改置扎兰屯市
阿巴哈纳尔旗改置锡林浩特市
额尔古纳左旗1994年改置根河市
额尔古纳右旗改置额尔古纳市

参见

  • 盟 (行政区划)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刘勇利、冯常海 , 编. . 民族出版社. 2013. ISBN 978-7-1051-2798-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