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
U+5200, 刀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200

[U+51FF]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201]

跨语言

筆順
2 strokes
筆順

其他形式

  • (作右偏旁时)
  • (部分漢字的上部構件)

汉字

(部+0畫,共2畫,倉頡碼:,四角號碼:17220部件組合:)

  1. 康熙部首 第18個
  2. 說文解字部首 第137個

派生汉字

  • Appendix:部首索引/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派生語彙

参考资料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汉语

簡體正體/繁體
異體
不銹鋼及陶瓷刀

字源

古代字體(
西周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金文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象形漢字 – 一把刀。

词源1

不详。有几种说法:

发音



  • 各地讀音
語言 地區
標準漢語 北京 /tɑu⁵⁵/
哈爾濱 /tau⁴⁴/
天津 /tɑu²¹/
濟南 /tɔ²¹³/
青島 /tɔ²¹³/
鄭州 /tau²⁴/
西安 /tau²¹/
西寧 /tɔ⁴⁴/
銀川 /tɔ⁴⁴/
蘭州 /tɔ³¹/
烏魯木齊 /tɔ⁴⁴/
武漢 /tau⁵⁵/
成都 /tau⁵⁵/
貴陽 /tao⁵⁵/
昆明 /tɔ⁴⁴/
南京 /tɔo³¹/
合肥 /tɔ²¹/
晉語 太原 /tau¹¹/
平遙 /tɔ¹³/
呼和浩特 /tɔ³¹/
吳語 上海 /tɔ⁵³/
蘇州 /tæ⁵⁵/
杭州 /tɔ³³/
溫州 /tɜ³³/
徽語 歙縣 /tɔ³¹/
屯溪 /tə¹¹/
湘語 長沙 /tau³³/
湘潭 /taɯ³³/
贛語 南昌 /tɑu⁴²/
客家語 梅縣 /tau⁴⁴/
桃源 /to²⁴/
粵語 廣州 /tou⁵³/
南寧 /tu⁵⁵/
香港 /tou⁵⁵/
閩語 廈門 (泉漳) /to⁵⁵/
福州 (閩東) /to⁴⁴/
建甌 (閩北) /tau⁵⁴/
汕頭 (潮州) /to³³/
海口 (海南) /ʔdo²³/

韻圖
讀音 # 1/1
(5)
(89)
調 平 (Ø)
開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taw
擬音
鄭張尚芳 /tɑu/
潘悟雲 /tɑu/
邵榮芬 /tɑu/
蒲立本 /taw/
李榮 /tɑu/
王力 /tɑu/
高本漢 /tɑu/
推斷官話讀音 dāo
推斷粵語讀音 dou1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讀音 # 1/1
現代北京音
(拼音)
dāo
構擬中古音 ‹ taw ›
構擬上古音 /*C.tˁaw/
英語翻譯 knife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讀音 # 1/1
序號 2108
聲符
韻部
小分部 1
對應中古韻 [[|]]
構擬上古音 /*taːw/

释义

  1. 一种用来切割物品或用作武器的工具,常由一片或类似金属构成,这片金属的一边非常锋利,并带有把手(分類詞: ;  ;  ;  )
  2. 短剑
  3. 100张纸的分類詞。
  4. 使用刀,切入动作的分類詞。
  5. (新詞網路用語) 讲价,砍价,还价
  6. 姓氏
       Dāo Shìxūn   傣語研究專家

同義詞

  • ()
方言用詞 — [地圖]
語言 地區
書面語 (白話文)
官話 北京
濟南
西安
武漢
成都
揚州
合肥
新加坡
粵語 廣州
香港
香港(錦田圍頭話)
澳門
廣州(番禺)
廣州(花都花山)
廣州(從化)
廣州(增城)
佛山
佛山(南海沙頭)
佛山(順德)
佛山(三水)
佛山(高明明城)
中山(石岐)
珠海(前山)
斗門(上橫水上話)
珠海(斗門)
江門(白沙)
江門(新會)
台山
開平(赤坎)
恩平(牛江)
鶴山(雅瑤)
東莞
深圳(寶安沙井)
陽江
新加坡(廣府)
贛語 南昌
客家語 梅縣
惠州(惠城本地話)
東莞(清溪)
深圳(沙頭角)
中山(南朗合水)
從化(呂田)
晉語 太原
閩北語 建甌
閩東語 福州
閩南語 廈門
泉州
漳州
檳城(泉漳)
新加坡(泉漳)
潮州
新加坡(潮汕)
雷州 委婉
新加坡(海南)
中山閩語 沙溪(隆都)
吳語 蘇州
溫州
湘語 長沙
雙峰
  • (講價)

未找到Thesaurus:講價頁面

组词

  • (yīdāoliǎngduàn)
  • (sāndāo)
  • (èrbǎdāo)
  • (pèidāo)
  • (bǎoxiǎndāo)
  • (wōdāo)
  • (jièdāoshārén)
  • (yǎnyuèdāo)
  • (yídāo)
  • (liǎngdāolùnfǎ)
  • (liǎngmiànsāndāo)
  • (bīngdāo)
  • (dāozǔ)
  • (dāozǔyúshēng)
  • (dāoshāng)
  • (dāobīng)
  • (dāojù)
  • (dāodāojiànxiě)
  • (dāorèn)
  • (dāochuāngyào)
  • (dāojiàn)
  • (dāobǐ)
  • (dāochā)
  • (dāokǒu)
  • (dāoguī)
  • (dāozi)
  • (dāozi zuǐ dòufu xīn)
  • (dāoshì)
  • (dāochǐ)
  • (dāoshān)
  • (dāoshānjiànshù)
  • (dāoshānhuǒhǎi)
  • (dāobù)
  • (dāobì)
  • (dāobàr)
  • (dāofǔshǒu)
  • (dāobǐng)
  • (dāoqiāng)
  • (dāopiàn)
  • (dāopáishǒu)
  • (dāohuán)
  • (dāohén)
  • (dāozhēnbǎn)
  • (dāobǐ)
  • (dāobǐlì)
  • (dāogēnghuǒzhòng)
  • (dāogēnghuǒnòu)
  • (dāobèi)
  • (dāojǐ)
  • (dāoláng)
  • (dāodòu)
  • (dāoshēn)
  • (dāopī)
  • (dāofēng)
  • (dāojù)
  • (dāoqián)
  • (dāozhuī)
  • (dāobà)
  • (dāobàr)
  • (dāoqiào)
  • (dāotóu)
  • (dāotóumì)
  • (dāofēng)
  • (dāomǎdàn)
  • (dāoyú)
  • (dāomò)
  • (qiēyùdāo)
  • (bàodāo)
  • (cìdāo)
  • (kèdāo)
  • (tìdāo)
  • (jiǎndāo)
  • (gēdāo)
  • (pīdāo)
  • (jìdāo)
  • (chándāo)
  • (lídāo)
  • (qiāndāowànguǎ)
  • (mǎojīndāo)
  • (tūndāotǔhuǒ)
  • (shàndāo)
  • (dāndāozhírù)
  • (shàndāo'ércáng)
  • (mèngdāo)
  • (dàdāohuì)
  • (qìdāo)
  • (róngdāo)
  • (bǎodāo)
  • (bǎodāowèilǎo)
  • (xiǎodāohuì)
  • (xiǎoshìniúdāo)
  • (jiāndāo)
  • (túdāo)
  • (bùdāo)
  • (yùdāo)
  • (xīnrúdāogē)
  • (xuándāo)
  • (zhàndāo)
  • (dǎbàdāo)
  • (bádāoxiāngzhù)
  • (tuōdāojì)
  • (tiǎodāo)
  • (nádāodòngzhàng)
  • (zhǐhuīdāo)
  • (zhuōdāo)
  • (Duōdāo)
  • (diàodāo)
  • (pūdāo)
  • (cāodāo)
  • (cāodāobìgē)
  • (nǎngdāozi)
  • (fàngxiàtúdāo)
  • (xiédāotóu)
  • (shūdāo)
  • (fúdāo)
  • (púdāo)
  • (gàngdāobù)
  • (qiāngtóudāo)
  • (ōudāo)
  • (wǔshìdāo)
  • (gǔndāo)
  • (gǔndāojīn)
  • (huǒdāo)
  • (shāodāo)
  • (shāodāozi)
  • (zhúdāo)
  • (niúdāo)
  • (niúdāogējī)
  • (niúdāoxiǎoshì)
  • (wàdāo)
  • (bóbìdāo)
  • (duǎndāo)
  • (kǎndāo)
  • (módāo)
  • (módāoshí)
  • (qiūdāoyú)
  • (wōdāo)
  • (lìdāo)
  • (lìdāopáng)
  • (xiàozhōngdāo)
  • (xiàolǐcángdāo)
  • (xiàolǐcángdāo)
  • (jiǎodāo)
  • (xiūdāonánrù)
  • (ěrdāor)
  • (yāodāo)
  • (wǔdāo)
  • (jǔdāo)
  • (càidāo)
  • (luósīdāo)
  • (cáidāo)
  • (màidāomǎidú)
  • (chìdāo)
  • (chēdāo)
  • (jūndāo)
  • (ruǎndāozi)
  • (gōudāo)
  • (xiǎndāo)
  • (yíndāo)
  • (zhuīdāo)
  • (qiándāo)
  • (zhuīdāozhīmò)
  • (zhádāo)
  • (zàndāo)
  • (liándāo)
  • (zuàndāo)
  • (kāidāo)
  • (guāndāo)
  • (yànlíngdāo)
  • (diāokèdāo)
  • (shuāngdāo)
  • (sháodao)
  • (shùndāo)
  • (fēngdāo)
  • (fēidāo)
  • (mǎdāo)
  • (guǐtóudāo)
  • (luándāo)
  • (mádāo)
  • (gǔdāo)
  • (qídāo)

派生語彙

漢字詞():
  • 日語: ()
  • 朝鮮語: (do)
  • 越南語: ()

其他

  • 高棉語: (daaw)
  • 越南語:
  • 白苗語:

词源2

源自英語

发音


释义

  1. (官話新詞口語) 美元
近义词
  • (广东话)

组词

  • (Měidāo)

词源3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日语

汉字

2年級漢字

读法

  • 吳音: (); (, 常用) (, 歷史)
  • 漢音: (, 常用) (, 歷史)
  • 訓讀: (, , 常用)
  • 名乘: (); (); ()

复合词

词源1

詞中漢字
かたな
二年級
訓讀
其他表記
(少见)

(kata, 一边) + (na, 边缘)构成的复合词。[1][2][3]na词素在日语单语言文献内作 (邊緣,刀鋒),但使用该汉字作na表记在历史上无从考证。

最早引文见于720年成书的《日本书纪》。[1]

发音

名词

• () 

  1. (自720年) (武器) 多种单刃剑,如武士刀
    • 1999 9月 23, “(よろい)()(しゃ)ゾンビ () [铠甲武者僵尸]”, 出自 Vol.5, :
      Onnen ni yori yomigaetta musha. Yamikumo ni furimawasu katana ni chūi.
      因怨念而死而复生的武者。要警惕在黑暗中其挥舞的武士刀
    同類詞: (tsurugi, 双刃剑) (wakizashi, 日式短剑) (tantō) (daishō, 太刀和短刀作为一套武器)
  2. (自934年) ,单刃刀
    近義詞: (kiremono)
衍生词汇
俗语

词源2

詞中漢字
とう
二年級
漢音

/tau//tɔː//toː/

最终源自中古漢語 ()。对比现代官話 (dāo)

最早作为一独立名词见于1895年一引文。[1]作为复合词最晚至少9世纪00年代就已可考。[1]

发音

词缀

• ()  (tau)?

  1. (自9世纪00年代)

名词

• ()  (tau)?

  1. (自1908年) 太刀
    近義詞: (katana) (tōken)
  2. (自1895年) 手术刀
    近義詞: (mesu)
  3. (自1913年) 古代中国的一种古钱,形状似刀
    近義詞: (tōsen) (tōsen)
衍生词汇

参考资料

  1. 1 2 3 4 1988年(日語),東京小學館
  2. 1 2 3 4 2006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3. 1995,《》(大辞泉)(日語),東京小學館ISBN 4-09-501211-0
  4. 1 2 3 1998NHK日語發音重音詞典 (日語),東京NHKISBN 978-4-14-011112-3
  5. 1 2 3 1997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143-0

朝鲜语

词源

源自中古漢語 ()

歷史讀音
東國正韻讀法
1448年,東國正韻도ᇢ耶魯拼音twòw
中古朝鮮語
原文音訓
註解 ()讀法
1527年,訓蒙字會耶魯拼音kál耶魯拼音twò

发音

汉字

(音訓)

  1. (do)的漢字?

复合词

参考资料

  • (2007) 數位漢字辭典

上古朝鲜语

助词

(*-two)

  1. 同样

派生語彙

  • 中古朝鮮語: (-twó)
    • 朝鮮語: (-do)

越南语

汉字

儒字;讀法:, ,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参考资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