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语言
筆順 | |||
---|---|---|---|
筆順 | |||
---|---|---|---|
汉字
(部+3畫,共8畫,倉頡碼:,四角號碼:27620,部件組合:)
派生字
來源
汉语
字源
古代字體() | |
---|---|
《說文解字》 (漢·許慎) |
《六書通》 (明·閔齊伋) |
小篆 | 傳抄古文字 |
同聲符字((鄭張尚芳 (2003)) )
上古漢語 | |
---|---|
*preːwɢs | |
*preːwɢs, *preːwɢ | |
*breːw, *b·reːwɢs | |
*ʔreːwɢs, *ʔreːwɢ | |
*plew, *pʰlew, *bljewɢ, *pleːwɢ | |
*ʔlewɢs, *ʔlewɢ | |
*pleːwʔ, *pleːwɢ | |
*pleːwɢs | |
*teːwɢs | |
*ɡleːwʔ, *spʰlewɢ, *pl'ewɢ, *bljewɢ, *pleːwɢ | |
*pljewɢ | |
*pljewɢ | |
*pljewɢ, *bljewɢ | |
*pljewɢ | |
*pljewɢ | |
*pljewɢ, *bljewɢ | |
*bljewɢ, *sbreːwɢ | |
*bljewɢ | |
*qlewɢ, *qreːwɢ | |
*lewɢ | |
*preːwɢ, *pleːwɢ | |
*breːwɢ | |
*pleːwɢ | |
*pleːwɢ | |
*pleːwɢ | |
*pleːwɢ | |
*pleːwɢ |
形聲漢字(OC *pleːwɢ):意符 + 聲符 (OC *pljewɢ, *bljewɢ) 。
原字形是,有“明亮”的意思,因此有意符,见词源1。
词源1
簡體與正體/繁體 | ||
---|---|---|
異體 |
“明亮”。对比。
“目标的准心”之意可能是次要义项。另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词根。对比藏語 (rtags, “标记,记号”)。
发音
释义
组词
词源2
簡體與正體/繁體 | ||
---|---|---|
異體 |
最早可考于唐代,作。字形后被借来代表北方方言内代表从属关系的助词的de,取代了早期的。
关于该词源,有两个相互矛盾的理论:
- 書面属格標記 ()的辅音弱化形式(Demiéville, 1950; Wang, 1958; Mei, 1988),其仍出现于大量短语和一些书面表达内,尤其在台湾。
- 派生自輔音弱化的 (, “名詞性動詞 > 中古屬格”) (Lü, 1943;Yuan et al., 1996;Yang, R., 2016)。須注意“的”和文言文中的“者”一樣是名詞性動詞。
- 派生自輔音弱化的中古漢語指示詞 () (Shi, 2015, 2023)。
如果源自前兩個詞源的任何一個,則可能跟指示詞/ ()同源。
可能和的助词用法同源,其发音相同但用法特别。
现代汉语中,其也用于代替其他无关同义助词,比如閩南語 (、、或,可能派生自)、閩東語 gì (), 吳語 geq()和粵語 ge3( < )。
发音
释义
- 用于定语后,表示从属关系,即修饰对象属于定语。
- 用于表示前面的名词、形容词或短语修饰后面的名词。
- 用于构成名词性短语。
- 用于后接于动词或插入于动词和其宾语间来强调句子内的一个元素。可与 ()连用。
- 用于陈述句后表强调。
- 这一类东西。
- / ― zhēntóuxiànnǎo de ―
- (非正式) 乘以。加上。
用法说明
- (从属关系助词): 亲属关系间、或者组织关系间的 ()可省略。
- / ― zhè shì wǒ māma ―
- / ― zhè shì wǒmen xuéxiào ―
- (连接形容词和名词): 若两者均为单音节,则省略 ()。
- / ― huàirén ―
- 形容词有多个音节或者被副词修饰时不能省略。
- ― qíguài de rén ―
- ― hěn hǎo de chá ―
- 常见的关联关系可以省略 ()
- / ― zhōngguórén ―
- 有必要时,汉字 ()可用 ()来区别于同音字(/ ())和( ())。
- 官话俚语中, ()可发音为di,然后在书写中用表示:
- ― hǎo di ― (标准写法为 ())
近义词
方言用詞 — 的[地圖] | ||
---|---|---|
語言 | 地區 | 詞 |
文言文 | ||
書面語 (白話文) | ||
官話 | 北京 | |
臺灣 | ||
馬來西亞 | ||
新加坡 | ||
粵語 | 廣州 | |
香港 | ||
台山 | ||
贛語 | 南昌 | |
客家語 | 梅縣 | |
苗栗(北四縣) | ||
屏東(內埔,南四縣腔) | ||
新竹縣(竹東,海陸) | ||
臺中(東勢,大埔) | ||
新竹縣(芎林,饒平腔) | ||
雲林(崙背,詔安腔) | ||
徽語 | 績溪 | |
晉語 | 太原 | |
閩東語 | 福州 | |
閩南語 | 廈門 | |
潮州 | ||
汕頭 | ||
吳語 | 上海 | |
溫州 | ||
湘語 | 長沙 |
组词
- (xiàsǐde)
- (xiàde)
- (bùdàode)
- (bùshìwánde)
- /
- (bùyóude)
- (zhàměngde)
- / (guāiguāirde)
- /
- / (tāmāde)
- (shìde)
- / (láihuídehuà)
- / (láide)
- (ǎnjiāde)
- /
- (zuògōngde)
- /
- (dōude)
- / (nèizhǎngguìde)
- /
- / (bāotóude)
- /
- (gèyǒugède)
- / (nǎrdehuà)
- (chàngde)
- /
- / (bàopánrde)
- / (gòuqiáode)
- /
- / (tiānshāde)
- / (hǎoyàngrde)
- (wěide)
- (jiāde)
- /
- (xiǎodi)
- / (wūlide)
- / (bābārde)
- /
- /
- (zěnde)
- /
- /
- (rènde)
- /
- /
- /
- /
- /
- /
- / (dǎtiěde)
- / (dǎzáde)
- / (dǎtóude)
- (kángchādè)
- / (kángjiānrdè)
- (pāihuāde)
- / (zhǎngsháorde)
- / (yáolíngrde)
- / (lāomáode)
- / (pūde)
- /
- (sǎnsǎnde)
- (shìde)
- /
- (yǒude)
- (yǒudeshì)
- / (yǒudeméide)
- /
- /
- / (shuǐlùlùde)
- /
- /
- /
- /
- /
- /
- / (méiyǒudehuà)
- /
- / (méide)
- /
- /
- /
- /
- /
- /
- / (liūménzide)
- / (gǔnchēzhéde)
- /
- / (lànlànrde)
- /
- / (dāngjiāde)
- / (dāngchāide)
- /
- /
- / (shěngyóudedēng)
- / (kànxiāngtóude)
- (zhēnde)
- (qiáoxiāngde)
- / (kēguotóude)
- / (chěndehuāng)
- /
- /
- / (tīngshìde)
- (kěnfēnde)
- /
- /
- /
- /
- (yàobude)
- / (yàofànde)
- / (qīn'ài de)
- / (shànbudāde)
- /
- / (shuōhuàde)
- /
- /
- / (chìjǐnde)
- (zǒutángde)
- /
- / (gǎnjiǎode)
- / (gǎnchēde)
- /
- / (guòlùde)
- / (yuǎnyuǎnde)
- /
- / (ménshangde)
- /
- /
- /
- /
- /
- /
- /
派生語彙
- 五屯話:
- → 高棉語: (tii)
词源3
用于音译外语借词的借字。
发音
释义
- 轉寫用字。
- -{[[的{#漢語|的{]][[}士#漢語|}士]]}- ― de{}dīshì/díshì ― 計程車
- ― Dílíbōlǐ ―
- ()的簡稱。
- ― dǎdī ― 叫計程車
组词
参考资料
日语
汉字
的
(4年級漢字)
读法
词源1
詞中漢字 |
---|
てき 四年級 |
音讀 |
改自“目的”一意,可能源自明清时期将该词用作属格或形容词化助词的用法,[1]或更早的宋元时期。[2][3]可能也在明治时代受到了英語形容词后缀的影响(如、和内),最初派生自古希臘語 (-tikós),用于从动词构成形容词。[1][2][4][3][5]
发音
- 國際音標(幫助):[te̞kʲi]
后缀
词源2
詞中漢字 |
---|
てき 四年級 |
音讀 |
源自中古漢語 (tek, 字面意思是“靶眼”,亦有“明亮”之意)。
发音
词缀
衍生词汇
名词
其他形式
代词
其他形式
近义词
词源3
詞中漢字 |
---|
まと 四年級 |
訓讀 |
源自古典日語。可能是由 (ma) + (to, “地方”)构成的复合词。可能与同音的 (mato, “圆的”, 形容词,现代日语中弃用)同源。[1]
发音
名词
近义词
词源4
詞中漢字 |
---|
いくは 四年級 |
訓讀 |
源自古典日語。
- 可能派生自罕用古旧动词 (ikuu, “朝...射(箭)”, 历史拼写)。[1]
- 从上述发音发展的矛盾可见,ikuha可能实为由iku + ha构成的复合词。词素iku可能派生自词干 (iku, “射箭”),如 (ikuu)和 (ikusa, “战斗”, 原意为“射箭”)内的iku。[1]iku可能和动词 (iru, “射(箭)”)或弃用动词 (iku, “活;使...活起来,使...动起来”)有关,可能和 (iku, “走,去”)同源。
发音
- 國際音標(幫助):[ikɯ̟ᵝha̠]
名词
• ()
- (箭术,罕用) 箭靶的靶心
衍生词汇
- ():放置靶心之处
词源5
詞中漢字 |
---|
ゆくは 四年級 |
訓讀 |
源自古典日語。变自前文ikuha。对比动词 (iku, yuku, “走,去”)内iku ↔ yuku的变化。
发音
- 國際音標(幫助):[jɯ̟ᵝkɯ̟ᵝha̠]
名词
• ()
- (箭术,罕用) 箭靶的靶心
参考资料
- 1 2 3 4 5 1988年,(日語),東京:小學館
- 1 2 3 4 2006,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 1 2 1997,(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143-0
- ↑ 1995,《》(大辞泉)(日語),東京:小學館,ISBN 4-09-501211-0
- ↑ Masuda, Wataru (2000)Joshua A. Fogel, 译., Japan and China: Mutual Representations in the Modern Era, Routledge, ISBN 0700711201
朝鲜语
汉字
(音訓)
- (jeok)的漢字?:像...,类...。
- (jeok)的漢字?:目标。
复合词
越南语
汉字
:儒字;讀法:, , , , ,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